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608|回复: 137

在没有专业人士的工厂里尽量不要问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7 0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我必须要解释一下这个专业人士,是说有扎实理论文化功底又有实践能力能从原理上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干了几年一路错一路蒙干顺手好像什么都会就叫专业人士); ]7 p' M* g, n' [- [) u- D
* W6 t% E, K; d! K% V) j
      十年前我和几个同学为通用电气技术转让做为期一年的实习项目翻译的时候,做梦没想到我会在十年后再次走进工厂,当时实习的时候外方总是让中方用屏风挡着打磨,以免火花飞到旁边缸体里,但是中方始终不用,如果外方看到提出来就用抹布擦擦了事,当年粗浅的理解就是火花屑在缸体里肯定造成问题,如果不挡住只是擦,火花那样融化和凝结也不可能擦掉吧。现在我再次误打误撞接受冥冥中的安排踏进了机加工的世界,当大家都习惯了某种节奏的时候,只有经历过巨大反差又闲着没事能够胡思乱想的外来人也许才能说出其中一些“正常”的现象。
% S* K& v3 Y: g! W5 ^) ^0 ~/ h
8 e) H2 ]3 r) B& Y0 U% m) H      写这个帖子也是因为杨大侠写拆卸牛人做了引子,里面提到南二机的设备,因为都刚进的一个厂里就是看了一水南二机的数控车床(后来才知道是普车加了数控系统改出来的),而我这个帖子的主角就是这个厂里的一位做质检的兄台。
, J2 e7 v" _% @! P4 l  A

1 ^' y$ o9 H5 r$ H+ _& O

" |% u) k; Q, p2 v, r      这位兄台40多岁是厂里老板的近亲,富二代出身,而且读书时候成绩很好,毕业后先是去家里的厂接班但是还没等反应过来接上班就因为经营不善关门,究其原因厂里很多说法,其实就我看他读书的经历就大概知道一二,他在初中成绩数一数二的时候被“事业有成”的父亲“聪明的选择”去读中专的物资管理,而没有选择读高中上大学,听说30年前这个专业很吃香毕业后都是什么供销部门,总之岁月不给人回头的机会,大学没读成家里厂又关门了靠着早年的积累家庭还算平稳,晃晃悠悠到三十好几,后来老板念及亲情收入厂里做质检,也许也动过心思打算悉心培养让他接手,因为老板就一个闺女还在国外,而这位兄台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应该不缺钱,只是找个宽松环境地方上班以免外人有非议吧,所以也是落花有意,平时在办公室炒炒股,本来厂里是4点半下班但他通常3点钟就出去买菜然后直接回家了,而且质检经常出问题,都是批量件经不起作,最后老板忍无可忍召开了长辈会议严厉训斥下工作才算勉强凑合。: u( R. j9 C( k0 |6 i
' C4 q7 X4 o9 m+ A0 M, R

2 V$ o- H- u- i6 o! |1 O       我进厂里的时候因为整个厂他算年轻的,又有点憨憨的感觉挺可爱所以走得比较近,而且厂里的老板也跟我说他是厂里三个核心骨干平常参与技术讨论经验丰富,因为主要就是车和钻两大工艺,他负责整个钻孔的质检和工艺建议可以说撑起半个厂,他自己也说厂里他什么都会干,所以我很希望能够在他身上学点经验,最开始拉着我吹牛的时候倒是没什么感觉,直到几次请教未果后(好吧,我应该直言不讳的说每次他的答案就算我是进厂几天从来没摸过锉刀的人都觉得扯淡后),我就觉得这个厂里没什么好学的,然后才放弃了到厂里学习,有了后来我去学校学习的经历。9 e9 U9 l$ {( I+ K

1 S& P9 ^% u; E+ Y+ m) D9 x- G' E       外行不代表没有判断能力和基本的素养,这是这类“老师傅”最容易误解的事。第一次我看一个阿姨用台钻给管件的圆周上扩一排孔,但是并没有靠紧工装最里面还留了相当一部分距离,我问道“这几个孔在一条直线上吗”,兄台答“对啊”,接着我又问“那为什么不靠紧里面?”(因为我想既然孔在一条圆周直线上靠紧了方便旋转都不需要前后移动对准孔),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声音提高八度用质问加反问的语气说,“靠紧能行啊?!这几个孔又不在一条线上!”。。。然后非常激动地拉着我去前一道钻模的工序说里面可能有铁屑,这几个孔如何如何不在一条线上。。。

$ J, i/ P/ y2 n. F: Z8 |3 p4 ~
我当时就懵了,且不论答案一听就扯淡,关键是刚刚才说在一条直线上的话转眼好像没发生一样~~~不过第一次我只是定性为每个人思路不一样打个哈哈过去了。
9 U) H9 n0 Q/ g, ?: r  E: h+ I
       第二次我看到攻丝的丝锥晃来晃去,我就认为这种攻丝下去怎么会保证攻丝质量,按照我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肯定要一点都不晃动的才能保证精度,结果兄台和之前同样的语气来一句“不晃能行啊?!不晃就断了!”(听完后当时八九月天我那汗如雨下的小脸蛋啊~~~)恰好这个厂里老板口中三位技术能手的另一位老师傅在旁边,他说“这是自由定心,有弹性转下去会反转”(好吧,这个回答还像那么回事至少听起来有点道理)
2 q" e4 h2 T9 ]/ {: B0 e( |+ U! {
       两次提问后这位质检兄台好像开始对我不那么热情了,我彻底成了他口中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人,说我老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 g0 d1 Q8 d% {3 d: J' N# t0 r& R
% z" w' Y% d/ [" \+ b" _
       如果前两次有点难为质检,后来的两三次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身边所有接触的小厂,因为不仅仅是这个厂,还有其他很多厂都差不多。那天加工中心上打的通孔怎么都无法过通规,这位兄台下结论是钻头磨损先让操作员把钻头前端全部磨掉(这个厂的质检员是可以不经过任何人直接让操作员按他的想法办事,毕竟小厂一个人当多个人用又是老板近亲,大家都习惯了),钻出来的孔还是过不了通规,又换了一个新钻头还是过不了通规,老板逛车间也来了,大家一筹莫展,这位质检兄台一本正经很专业的样子开始说,我的意思呢建议用大一点的钻头打或者把钻头修偏一点,具体什么原因这么做也说不出来,就是简单的想法过不了通规就是孔小了,孔小了就钻大点,老板表示同意,质检兄台马上去磨钻头。正在这个时候,我拿起通规端详一下然后从孔的另一端顺利插过来了,空气瞬间凝住。。。(这位干了6年孔质检被奉为骨干的兄台居然不知道检验的时候要排除毛刺的干扰,过不了通规是因为他通的那端有毛刺,那么这六年这个厂都是怎么过来的?)
' j; |: g% Y8 {" \+ i+ g

  {& ~  s% f3 T       这位兄台还有诸如看到操作员拧紧刀柄来一句万一女人干怎么拧得开不需要拧那么紧之类的神论,操作员也是老实巴交就没拧那么紧加工中心上钻孔钻着钻着钻头缩进去刀套弄坏了,甚至工装设计有漏洞偶尔出现次品说外贸公司那边发货前没有再检一遍(我心里万马奔腾就想,到底谁是客户啊)。。。. E* h' G4 l% i: D! h1 N5 s6 h6 b

6 U/ S( P$ e. {       我写这些故事可能有点冒昧,怎么能用几个人几个厂就把行业定性了呢,也许我真的小题大做了。如同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柔性攻丝一样,下面几个朋友说没听过。。。机加工钻孔攻丝就那点东西,如果不是系统性原理性对一种工艺有全面的概念,是不是以后别人问起来也就是一句“我们干了几十年了,你还是外行”这样搪塞过去?又或者碰到新的问题就是手足无措然后总是以一句没你想得那么简单轻蔑的带过?
( y/ N. ]+ U& M
& q/ z8 U- R* \       有人说,一个团队的高度不在于最厉害的人有多狼,很可能是最弱的队友有多猪,这句话以前听着很爽,后来还是钻孔老师傅的话让我体会到了深层的某种心酸,我提到厂里的加工中心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四台买来后主要是机床厂家调试的时候让把批量大的一个型号工件编程好然后每年做三个月就停在那里了,因为厂里没人会编程,老板派去学的三位骨干一个都没学会又不想请专门的人,有很多次着急还是我编的程序,他说“这一点你要理解,大家文化太低,就包括我做的钻模,你就算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说不出来原因”。机械行业很多本来就是为生计奔波的芸芸众生,简单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却支撑起了全社会的物资,不能要求也不敢要求大家的素质多高,所以有人说中国制造业的艰难,我想更多的是时代是这一辈人的艰难吧。。。
9 R8 i9 m1 O2 N9 u. u1 q( Z
! F8 N& e+ v, j* F      帖子写完要有点现实意义,对于老一辈我们没有什么要求也没资格要求,毕竟当年的学习资源有限,主要是给年轻的朋友们尤其是没有进入大公司只是在底层工厂混饭吃的朋友们,避免走太多弯路:
* G- ^* l" o2 d) L+ n: R
: o: v+ I) e  [% `5 K- V) x4 N& b; V
      首先,知识是没有捷径的,而理论知识是否丰富和扎实直接决定你能否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没文凭不代表就要拒绝读书拒绝学习,学生时代或许贪玩或许条件有限或许一时不成熟错过了机会,但是人生真的太长了,很多人大学毕业就不学新知识,而一个初中生一直保持学习最后无疑远远超越这个大学生,如果因为个人原因没有受高等教育,那么更要勤恳把之前的知识补起来,就如同我之前帖子写的,数控是西方的东西,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如果搞数控不具备相关数学知识点比如坐标系,那么学起来一定事倍功半甚至很快到达天花板。
8 H6 i9 T4 a1 k, i$ Q7 I, q/ X4 x  Q7 W% y3 m/ ~; T; _# K

  `2 U" y7 J5 K) H      其次,客观看待自己所在厂的水平,自己学会结合网络搜索总结和提炼从根源上找到问题。我们普通中小微企业活跃着很多完全白纸在完全实践中完全靠工作中摸索自学成才的人,知识非常分散,而且还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钻头2.9打出3.2的孔,于是头痛医头就改2.6、2.7的钻头打,比如为什么要用浮动头攻丝,很多人只知道这样不容易断,然后呢?(可能举这种例子有些人都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厂,但这确确实实在于很多的小厂里),通常变一点就又错,所以年轻朋友遇到问题要多想想为什么,从根源把问题找到,现在求证方式多种多样,哪怕自己不具备足够的知识面对别人的话马上能有个基本的概念但是可以保留一点怀疑态度,网络很方便你问完一个问题后去网上查,看十篇八篇文章帖子,基本上真伪就出来了。5 p  T7 Q) O- b" n6 ^2 j
* M, R$ M( ]; l. @+ z# r
5 u( {* D! A2 d; t6 c% I
      第三,知识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我们在实践中往往掌握只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点,很可能这个知识点本身就有问题,比如2.9的钻打出3.2的孔,到底造成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原因有哪些,梳理下来几个主要的方面,一个个去排查,而不是换个小的钻头了事。
' K4 N9 x* k3 B7 m6 n
8 k, D$ F, B, h0 X. G

; x& t1 c0 Z- }. ^9 _% _
/ d& @. }5 o# s1 r3 x/ i5 K: Y. m+ G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2 收起 理由
管理团队 + 300
杨善梅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无叶123654 + 1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7 1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入职时,我问副总为什么用这个材质,副总没有说话;
. O# s& K$ F+ S" y5 Q/ p" H: U+ x+ s2 N6 ~
多年以后,新来的人,问我为什么用这个材质,我想了想,也没有给他说什么;
6 D8 l1 P: T5 p% K* ~# p+ _6 {& b4 X1 h% d7 w- m
有些很普通的问题,就比如你中午为什么吃面,不吃米饭一样,很难说个为什么

点评

因为框架用Q235 省钱 再问 就让他去读书  发表于 2019-1-17 16:53
因为竞争对手也是用这个材质,我们抄的。这句话适用于大部分小厂  发表于 2019-1-17 15:44
一个零件用什么材质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回答有你,可能是他自己不懂,也可能是觉得你问的太简单了。  发表于 2019-1-17 15:37
因为我笨哦! 嘿嘿。。。  发表于 2019-1-17 11:08
我的神啊,别的经验性的东西可以拿来举例,零件选材质你居然说说像吃面和吃米饭一样,很难说个为什么!!那你怎么不选个木头呢?  发表于 2019-1-17 11:02
发表于 2019-1-17 10: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麻花钻钻孔本身就是比钻头尺寸大0.1~0.15的,用钨钢钻的话就能保证在0.03以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0: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山水 发表于 2019-1-17 10:02" l6 A0 v2 v' e7 c
刚入职时,我问副总为什么用这个材质,副总没有说话;
8 g7 t3 C) V- D
* Q! e7 [  p, O- U& Q多年以后,新来的人,问我为什么用这个材质,我 ...

: g! p7 J) M) q( a1 a$ y1 \* t  o; G- q什么是很普通的问题,比如吃饭还是吃面,本地适合哪种作物,有没有历史因素影响,还有气候。。。要能说出来也能说出来吧,毕竟有果必有因,除非就是你自己没思考过求证过,比如问为什么这个材质,你为什么不从结构、成本、要求多方面思考搜集一遍,然后在实践中求证形成体系化的认识,以后碰到新的结论还可以丰满这个知识点,同时新材料出来可否代替这个材料都可以很快找到依据,或者把这个问题直接写进岗位笔记,下一个人来直接看岗位笔记可以少走弯路站在你们的台阶上进步。。。' b) ]8 k( r1 b

  C8 x! J2 i* v

点评

大多关于材质的问题,都可以用一句话说明原因:满足性能的前提的下,这种材料最便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1-22 09:20
你说的对,主要是我个人对普通知识专注度不够,比较懒;其次,思想比较狭隘,不是每个人我都愿意搭理;因为我也经常被别人这样过;这几年,慢慢开始静下心来,关注这些小细节了,可能给年纪有原因吧;谢谢你的点评。  发表于 2019-1-17 10:36
发表于 2019-1-17 1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制造业里面断层还蛮严重的,青黄不接,技术传承已经不多了,还是自己参悟吧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0: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Venerealulcer 发表于 2019-1-17 10:07
  ^! m4 K; y% A% y普通麻花钻钻孔本身就是比钻头尺寸大0.1~0.15的,用钨钢钻的话就能保证在0.03以内了。
' b2 n# Q1 o% e4 e& G+ L& y0 m
2.9的钻头打出3.2这个问题说起来要从头说起,不仅仅是钻头本身的原因。。。任何问题的产生一定是多方面的,就如同有时候看论坛有朋友询问攻丝的问题,材料 设备 刀具什么都不说,就让分析原因是不行的
7 J. t; q/ H4 b# L' }9 k# t1 J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0: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田守望者bj 发表于 2019-1-17 10:138 }. q) ^+ V9 G, a/ N6 O
制造业里面断层还蛮严重的,青黄不接,技术传承已经不多了,还是自己参悟吧
. y) m" z! e; R8 y
尤其是吸收了广大劳动力的小厂,很多里面的技术员只是干久了熟悉了,不代表能说出一二三,而理论的缺失以及和实践无法对应会带来新一批土技术,这才是最可怕的# H8 A0 r8 a2 W/ v, r1 o/ m% G0 B/ F
发表于 2019-1-17 10: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了等于白问,有时问了,搞不好还要被土老师笑话呢,这就是中国基小厂的真实现状!
发表于 2019-1-17 1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小厂加工产品从来都不用图纸,所有的加工数据都装在机床操作工人的脑袋里,所有的事情均有老板说了算,想当年我在慈溪的那几家工厂打工时,也都没有见过一张图纸,我记得在最后即将离开四联的时候,四联的老板在外边好不容易搞来了一张图纸,叫我去教他妹夫调机时,他竟然将图纸给藏了起来,说是机要文件,不得让外人看到。我晕呐!

点评

对对对。有的都没啥图纸。就是工人干的多了,没图纸都能干。  发表于 2019-1-17 11:5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0: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善梅 发表于 2019-1-17 10:21
: |$ I! p2 G3 [0 v; R问了等于白问,有时问了,搞不好还要被土老师笑话呢,这就是中国基小厂的真实现状!
0 \+ o! O8 X. g0 T% T% {
我有时候看到土老板得意洋洋说他懂技术,每次都是他和技术员讨论解决问题,就要崩溃了~~~不懂就找懂的人来嘛,一桌四个人坐下就开黄腔5 [/ {, z6 g+ y" J: E&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8 19:00 , Processed in 0.06649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