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只有快乐 于 2018-3-31 16:48 编辑
: G) x4 r9 N" L
5 e' ~7 P% r# V. B! b5 C一、何为闭式系统? . R/ d% [/ f' h$ b3 s
液压系统按照回路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开式系统。2、闭式系统。
* ?+ B8 U4 U B5 M- W 开式系统使我们最常见的系统,大部分接触到的系统都是开式系统。典型开式系统液压油箱做的很大一般循环比( http://www.cmiw.cn/thread-779860-1-1.html 想了解循环比点这里)做到0.3左右,油箱多数具有散热作用不会附加额外的散热装置。液压油经过油泵控制阀执行机构后回到油箱。油泵的吸油和系统回油没有关系,是分开的,形象一点就像人体的泌尿系统。8 x3 E& E% \1 P0 \1 p2 |
; |' P5 c0 k! @# Y! x& s; \8 W9 w
典型开式系统 ! a u- V$ @: o+ Y2 i
闭式系统顾名思义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典型结构油泵带一个马达,油泵的吸油直接接马达的出油,液压油的循环是封闭的,类似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夸张的说他其实可以不需要油箱就能够正常工作,当然实际上还是需要一个油箱,这个油箱只是起到辅助的功能,用来储存从系统里强制冲洗出来的一少部分油来进行冷却,和补充系统的泄漏油。这个油箱的循环比与冲洗流量有关。( g6 [% I6 @( E5 H- S
( M, {5 Q: I: N; T7 B& L# v
典型闭式系统 . e8 i$ i* u. y; c: B/ F
二、为什么必须用闭式系统?7 {, q9 D9 w; a' J" V& k6 @+ i3 M
液压系统开式系统最常用,发展也非常成熟,闭式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开式系统也能够实现那么为什么还要用闭式系统? 这里就要提到闭式系统的特点,闭式系统相对于开式系统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用较小的体积和重量的液压系统来实现更大的功率,并且相对开式方案更加节能,对工程机械类燃油机械尤其合适。因此虽然闭式系统更加复杂,价格更贵,对油品要求更高但是在某些大流量高转速高压力的工作场合仍然是不二选择。9 l r: p2 Z4 L- P
8 E$ W0 o( A- g, P, Q, X
这里面有几个点需要提一下。
/ s! G5 C! a/ Q2 v# I 1.开式系统油泵从油箱吸油,以柱塞泵为例需要柱塞腔形成负压然后完成吸油,这里对柱塞滑靴强度有要求,实际使用中吸油不畅导致滑靴拉断也是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开式柱塞泵的工作转速和工作压力受到限制。闭式系统有专门的补油泵为主泵的吸一口补油一般达到25bar不会低于16bar这就克服了开式的缺点使得闭式系统可以工作在更高的压力下,功率密度更大。+ h8 |7 ]* O% P9 O) l
2.开式系统是一个阀控系统或者说节流系统,存在较大的节流损失,在大流量是尤其明显,并且在阀换向时冲击大,不平稳。闭式系统是一个泵控系统,执行就够换向通过直接改变油泵斜盘方向来实现,平稳少冲击,系统是油泵直接到马达避免了液压阀的节流损失,效率更高。
$ {6 _1 p0 d: k' J三、闭式系统使用中注意事项/ Q& v* ]! n2 }0 N" m! d4 c
1.闭式系统液压油封闭循环不易被污染是优点,但是也带来了问题一旦产生污染难以通过自循环清洁,虽然有冲洗油但是毕竟是部分循环。对组装过程以及滤芯和液压油品质要求更高,使用中要定期检查清洁液压油。7 `4 W: L6 c2 u# W: B5 H
2.闭式系统紧凑功率密度大是优点,但是也带来了散热困难,这里对强制散热装置提出了要求,一定要设计合理高效的散热装置。
7 r" g7 ]$ F' `$ a" f. X 3.闭式系统工作压力高是优点,但是得益于补油泵的存在,如果补油泵损坏将直接导致主泵损坏,因为内部结构于开式系统并无本质区别。这就要求需要对补油泵的状况足够重视,需要注意a补油压力是否异常。b补油吸油是否正常,关注真空度以及油箱液压油是否清洁充足。
' }! i7 {8 K; M/ V* W( p四、闭式系统应用案例6 S. N4 d9 U' G8 V
1、工程机械的行走驱动液压系统,比如摊铺机行走液压系统、全液压振动压路机行走系统、全液压收割机行走系统、煤矿支架搬运车行走系统、运梁车行走系统,卷扬系统等。; d8 A% ^, x: k5 @8 }
2、特种车辆行走驱动液压系统,比如牵引车行走系统、高铁轨道打磨车,矿用运输设备行走系统等。
7 C; }* [0 N+ M& S3 b# }( x5 ^8 R# _6 G5 y% n/ C/ I
M' J' n2 [% t3 c/ b 3、大型车辆的回转液压系统,矿山大型挖掘机的回转液压系统、某些履带式起重机的回转液压系统等。
6 k( d1 Y7 d$ h W/ `* [7 @: R* S
) Q& V& J$ k6 v' M4 [+ F- J; Y- y S
0 d6 U1 Y. N5 j( E/ ], i1 q3 f8 i! `. n7 T0 ?& x) v+ a6 h5 s
% Z$ ^% V2 I' o
# p& _; Y$ N; ^2 a5 n7 n2 |5 X; L9 U8 b9 v
5 N' T' d. p# i6 i& B- h3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