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0221120 于 2018-1-27 08:13 编辑
原创内容 请勿转载
以下是一张英文图纸的技术要求,该图纸的作者是我非常喜欢也非常佩服的一个外国老头,做事很细致也很谦逊。我只和他共事了几个月,因为他后来换了工作,想必现在应该已经退休。今天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去理解一下一个外国老工程师的经验和技巧,以及背后折射出的外企和外国工程师的理念。
这是一张钣金件图纸的技术要求,文字不多,但却很有意思。
NOTES: 1. BAG AND TAG WITH PART NO. AND REVISION. 2. FABRICATION TO BE VENDOR OPTION, DESIGN INTENT MUST REMAIN THE SAME. 3. ALL BENDS TO BE MINIMUM RADII. 4. DEBURR AND BREAK ALL EDGES AND CORNERS .2 - .5.
翻译如下
技术要求: 1. 本零件需包装且应贴上带有料号和版本的标签。 2. 本零件的制造方法由供应商决定,但零件的设计意图必须得到保证。 3. 所有折弯圆角应做到最小。 4. 去尖角毛刺,未住倒角圆角尺寸为0.2-0.5mm。
第3和第4条除了要求略显严苛之外,并无特别之处,我们主要来聊一下前两条:
第1条:本零件需包装且应贴上带有料号和版本的标签。
这里面包含三层信息:一个是零件做出来必须有包装。 很多外企都会要求零件独立包装,尤其是有外观要求的零件。一般来说,大部分钣金件都属于外观件,因此大部分钣金件都需要独立包装。因为零件在从生产出来到装配到机器上之前有几十个环节,即使生产出来是完美的,也不代表这个零件最终就能用到设备上,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一点点失误都可能损坏外观。外企对外观件的检验一般来说比较严格,如除了检验尺寸、功能还要检验外观。外观检验包括镀层厚度,如果是喷粉的话还要检验喷粉的粗糙度,镀层颜色,硬度,附着力。如果是静电漆的话还要测量导电性。因此外企一般都比较注重零件的包装,我见过有些企业甚至有零件的包装要求,供应商必须严格执行。因为一个零件生产出来之后,因为外观被破坏而被报废或者返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二是零件上必须要贴上带有料号和版本的标签。 这是很多大公司的通用做法,因为大公司动辄有几万种物料,你不可能记住所有的零件,因此索性都不记,只用一个根本不需要记住的料号+版本来标记每个零件。我知道有的国企不是这样做,并且国内的很多公司都不太注重料号管理,没有统一的料号和版本管理规范。设计的时候工程师很省事,但会遗留下很多后遗症。外企一般有严格的料号规范和版本规范,这个规范能保证料号+版本= 唯一。料号和版本就是一个零件的独立ID,有了这ID,这个唯一的ID就能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关于料号和版本管理的内容实在太多,光是发生在楼主自己身上的故事就够讲半天的,这里不太多提,看客吗,们各自琢磨吧。 三是这个料号和版本是用标签贴上去,且是贴在包装上。 说明这个零件对外观要求很高,且会影响整个机器的外观。因为如果不会影响这个机器的外观,往往可以将版本和料号印在零件上。因为印的成本更低一些。如果是非常重要的零件,还可以采用激光雕刻等方法。
第2条:本零件的制造方法由供应商决定,但零件的设计意图必须得到保证。
我曾经和这个工程师谈论过这个问题,他对我说:设计我是专家,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但供应商是制造的专家,他们比我知道我设计的零件应该怎么制造出来。供应商需要在了解我的设计意图,也就是了解我想要的什么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决定如何把这个零件做出来,哪怕是有些地方不符合图纸也关系,我可以改图纸。因为在制造方面,我总是能从供应商那里学到很多知识。 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的设计未必是最完美的,供应商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如果既能能保证功能和设计意图,又能为供应商提供制造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我可以改图纸。这些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很多时候我们工程师都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会要求供应商的按图纸加工,哪怕有时心里清楚自己的设计其实有点挫。一个临近退休的老工程师尚能把自己的姿态放到这么低,那我们呢?
再次重申 原创内容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