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90|回复: 24

行业低迷 三一或许选择退出机床业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1 0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6-12-21 10:30 编辑 + I$ ^! C+ X" H! R

- R! a1 x" x  W' [    看到题目的第一眼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四年前在论坛发的一个旧贴,那时三一风头正劲。' V: p6 A" p. k  `# }* j
    三一精机--我们需要这样的“搅局”者吗?' B4 ?! i2 H3 O0 k
    http://www.cmiw.cn/thread-268919-1-1.html  (出处: 机械社区)
# V+ F  @/ P1 d/ T3 @! P+ U9 H- p4 ?6 a
    2016年对于中国机床行业而言是个命运多舛的年份。有行业媒体曾在9月份表示,这一年机床行业的大新闻不是呼和浩特众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停产,也不是长沙机床厂倒闭,而是德马吉关闭了上海工厂。2 J9 k% I/ x# B! b

6 \' e* J8 C: b1 _" R8 @  实际上除了这些,还有三一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原上海三一精机)已经批量出售其在上海临港产业园里的加工设备。根据记者获得的消息,一共有69件设备在寻求买家,据提供消息的三一员工称,这些设备当初购进的总金额在6亿元以上,现在能半价回收就不错了。; X, A3 Y0 l; V+ c; c

! k7 z7 z! v- R8 F7 F! Q0 A9 d4 ^) e  三一退出机床业务?( H0 b, I8 S# X3 Y+ a

( s3 J  O* m8 s& T  根据记者从行业里获得的消息,三一并没有在今年4月份上海举行的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出现,有人透露,此前三一已经缴纳了展会定金。; S; M" M9 [& f. m

  g0 w6 s% H+ ]5 X( `1 F; D  一位同行企业高管表示,三一清理其加工设备的机床清单并不是近两个月才开始的,早在夏天的时候,他就去上海看过设备,虽然三一购进设备的年份并不长,因此当时的报价在他看来高于其心理预算。* p* _4 Z+ V& P- d# {  D. A8 ]& F
. k& O9 m" c( w, Y
QQ截图20161220155012.png
9 D* k+ A" `+ ], I. o& Q3 @6 O' a    谈及三一从2009年高调介入机床行业,2012~2013年的风头强劲,发展到目前的局面,这位高管也是唏嘘不已。在他看来,机床行业不仅具备技术、资金、人才密集的特性,同时由于其品种多、批量小、个性化突出,且对生产经验要求高,有投资周期长等因素制约,仅仅靠资金拉动,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大的成功。
+ r# K$ e) `# t! \
: J  {0 E+ B; J- E  时间回到7年前的2009年。
: m  m" ?) X0 f; B! ~' i ) B' W+ N$ `: m9 ]: R" ?
  根据报道“建立世界上最好的机床企业”曾是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多年来的梦想,梁稳根说过:“三一义无反顾地投入机床行业,希望重演三一混凝土机械将外资品牌挤出中国市场的奇迹,推动中国机床行业的进步并实现超越,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A0 U+ u# x% d

! S! G* v8 f6 k. S, l* Q  为此,在2009年,原齐重数控的董事长刘建荣受邀加盟三一集团并着手筹建三一精机,以实现其“为中国贡献一个世界级机床品牌”的报国梦。
% V+ G' _: C( T! S 4 M+ L- [8 V  ?8 O
  随后,张雄(原沈阳机床总工程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成员)、李小青(原大连机床总工程师)、韩成(原新瑞机床营销总经理)等一批业界响当当的人物纷纷加盟三一,在业内引起极大轰动。
: z% q- L7 A& a5 R0 B - Z+ R) Z5 S% e# i* F/ r$ r9 `. q
  此外,按照“金鸡下金蛋”的思路,原三一精机临港产业园生产车间采用全数字化生产线,投入进口高端设备约6亿元,包括德马吉、马扎克、日本大隈的两条龙门柔性线和一条卧加柔性线,实现了生产过程全自动化控制。( ^9 {: `. `3 Q3 I! h7 I
$ ?- ^6 p9 [' e6 w; Q
  因此,可以大胆的假设现在三一要清理的就是当初进口的约6亿元的高端设备,从清单来看就有德马吉、马扎克、大隈的多台机床以及意大利FPT、三菱重工的多台进口机床。
6 V5 T" v: A  ~) P1 Y
0 T9 E0 [& m$ b5 ~. ~" U4 u( `  集体衰减因何在2 x" r9 r4 ]+ O7 b. @* u8 x

  X4 Z7 g. ~( ?6 v0 N! K  J; }' G; z  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今年表示,两年后要造出顶级精密机床。而同一时间机床行业却出现接二连三的企业停产、倒闭抑或业务清理事件。
$ O. H1 j* x# J: c 6 f+ H, Z  {6 G* B4 a
  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观点是,这些年机床行业都处于低迷期,因此淘汰一批企业是正常情况。
  O  s. |0 m' s' [+ j
7 C1 K6 O/ M; N+ L% N7 H  同样,质疑格力两年造出顶尖机床的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虽然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买到世界上最顶级的机床部件,比如海德汉和西门子的数控系统,德国GEM电主轴,瑞典SKF和德国舍弗勒轴承等,但一样的高端部件造出的也不一定是同样的高端机床。6 ~9 u0 O+ R$ L8 q
: n) R( M7 l# P* B' Y0 Q" F
  衡量一款机床是否够顶级水平有多个因素:功能水平、机床精度等级、精度的稳定性以及质量的可靠性。前两点不难判断,后两点则要靠时间来验证。业界常说,机床好坏看三年,对机床水平的评判是由用户来给出的,而不是企业自己。: m- f, a- W% H  W; \: r
2 U" P; ]4 q& p8 D9 y9 i6 X/ J' G
  当然,即便三一退出了,格力失败了,也不能说跨界制造机床的都不行,毕竟从注塑机业务介入机床业务的海天精机现在发展势头还挺好。
QQ截图20161220155112.png
  a7 ?" ]4 B- V% `2 P0 X' i7 i5 {6 l6 m( V
' N; O0 m1 r7 q, ?1 a
    从最早三一组建机床业务的初衷来看,一开始是部分满足集团业务自身生产需要,最终目的是“满足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需求,替代进口成为世界级的机床品牌。# f, ]* k- ^6 X! h9 C7 ?
; V) N* ~0 `& a, ]$ f) C
  因此,在最早的两年,三一泵车的转台、料斗、臂架、转塔、后支腿等关键部件加工均由三一精机研制的设备完成。9 z8 ^) V; H5 N' k/ l/ O
) M5 {+ s% b# A: r
  但近年来,三一集团主业所在的工程机械市场也遭遇了持续的下滑,因此在缺少集团业务支撑,加之机床本身外部环境的影响,机床业务开展受阻也在情理之中。在前两天召开的2016年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董明珠也表示现在暂时不谈机床,等格力机床能媲美德国机床再来说。
" [  M" r% M% |" y! D! j" M
: x- K1 h2 m1 {1 G  只不过由于三一精机的定位是建设世界上最好的机床厂,因此当初投入重金打造的,其所在的临港产业园,占地1000余亩,总投资26亿元。还有在德国、日本设立的研发中心以及由业界领军人物带领的全球顶尖级研发团队,这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 L! E  i7 n; X) q: n' u6 x
; q" m/ ]0 Z) p) s8 a# u) F/ a  还有专家表示,像长沙机床厂、呼和浩特众环集团的关闭除了外因外,跟企业转型升级跟不上行业整体发展步伐不无关系。2015年底本报在《智能制造时代中国机床与先进水平距离拉大了?》一文中提及,这几年国内市场需求下滑,市场冷酷的一面显露出来,需求下降最为显著的是低档同质化产品,这使得国内部分机床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现实也表明,近两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拓展与本土企业的收缩恰恰形成对比,进口机床的比较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了相应扩大。
9 g6 j" t3 |6 ~: O% n% a' j + W" m. j% d4 S0 R
  可见,市场是公平的,它会促使优胜劣汰。而中国机床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调整,已经在中低端机床制造企业最难捱的时刻悄然展开,倒逼国内机床制造业不得不为求生存而拼升级。

- ]# V1 d4 b9 N/ p* c
" d' A/ G! v+ }2 U
) |# a9 z) m5 g) z/ Q9 |+ \
    6 J2 P8 Y! D' u1 E1 p& j
7 K8 c* d9 |( ]4 a# ^( Q! X. e
& i8 m, ~2 C1 f6 L; z

5 y6 m6 A0 r. r% ^: j0 C/ p; k  [9 H& @" [
1 F. N- v2 d' F& A: \% b

  X( e" L0 }, j6 A" h$ j% M1 E/ r( `1 k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0 收起 理由
管理团队 + 3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1 08: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转型不是跨行业的转型:不是做化工的去做机械,更不是做木材的去炼钢铁,也不是做旺旺的去做欧莱雅,那不是自己作死吗?所谓的经济转型应该在自己的行业里,采取新的、更先进、更环保的低成本工艺,使自己的产品全面升级而拉动市场上不断提高的需求。另外,还有一点是市场经济,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计划经济,就是说,每个行业的产能,都得有个计划,不是这个行业好,一家人都挤进来来做,然后一家人日子都不好过。

点评

这个应该有一个行业协会来管控的,不过中国各地方ZF在这方面管控可以说极为粗放,只管投入拉动GDP,哪里管你以后慢慢作死,反正在他任期内GDP好看就行,光伏行业,LED灯行业都是这样。。  发表于 2016-12-21 10:57
说得对  发表于 2016-12-21 09:0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管理团队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2-21 10: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前年就开始了。。。不是最近的事5 n( q5 M5 \& x

点评

刚开始三一进入机床行业,那阵势很大,在展会期间见识过,很多广告牌都被其占领。  发表于 2016-12-21 20:55
发表于 2016-12-21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够回味的事情。粗放式生产方式时代将集压式转变过程中,而此前粗放存在于产线设备和设备制造商的产能是明摆在那里。
发表于 2016-12-21 13: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床做好需要很多方面的磨合。只有钱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 ?5 ~: F" P$ }* O' d现在都说机床行业不好。但上周接待了一个机床主要部件的供货方,他说2016年是2010年以来市场最好的一年。
& q) D+ c( z  |' \9 h所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发表于 2016-12-21 14: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型也需要由小做大,一开始投入太多,没有市场的基础,经验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就是空中楼阁,大行情不好会导致轰然倒塌。

点评

机床行业再次说明,只有钱是不行的,有钱还要对接好包括技术对接,市场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发表于 2016-12-21 20:56
发表于 2016-12-21 1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为王,老板有钱爱干啥干啥
' z, i0 _0 u, P$ b7 h$ F$ J  [1 A  F- [, k' v$ h
比亚迪当初是造电池的,现在呢,汽车做的不错的

点评

然后它再把电池用到汽车上,就到了变态的地步~  发表于 2016-12-21 20:19
发表于 2016-12-21 20:0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无锡的大明,卖不锈钢起家,现在搞机加工,结构件
发表于 2016-12-21 20: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被邀请过来的总工,好像是年薪500万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发表于 2016-12-22 05: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明珠,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10 17:31 , Processed in 0.07445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