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水黄金 于 2016-6-18 16:04 编辑
7 P f$ J" ], s. e: t8 u1 V
/ |" c, y5 @) \* H哈哈,我说的是履带车辆。
2 E- T# p0 @' z; d, d7 Y4 K我说的是农机。
* y0 s6 ~" p, p. b2 W" m* ?
+ v* x' z D3 v% r( [履带式农机在平原农地上跑起倒很爽,单位压强小,不会板结土、也不会压出轮式车那样的沟槽、甚至不会压死庄稼,相对轮式农机有不少优势。
3 W* d( S p* I) J9 x
5 @; s; U; e' ^: p, P" j在丘陵山地,跑坡能力超强,爬坡过坎小菜一碟。5 a' F( m* @7 l& s' ]3 |- i
0 L( O) v w" U' V7 A% h9 E5 c N
但在丘陵或山地上有个很大问题:履带式农机悬挂的负重轮行程比较小、还比较密(轴距小),这样整条履带或悬挂看上去就像一根刚梁,在不平的
2 |% B% [9 a9 {, b6 u7 `$ j# ?( k/ D# P/ b& F& B* W
地上行驶时会跷上跷下的(一会头向上屁股向下、一会头向下屁股向上),严重影响作业。
& s( b1 g4 @; e% O0 l' |% d2 i# P6 L3 d3 r
如何改进作业适应性是个难题。/ _9 l. z2 v- e( G& ^
q6 n; k2 t( N+ F/ t本人第六感认为 :从车辆结构上修改效果不会很好,应该从土地结构上考虑,土地平整前应该规划好土地的相对起伏程度,一般按一个车长或履带长的地面相对起伏量来衡量。
0 n4 P' |1 |$ n* ]) V. ] e: u)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