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哈五 于 2016-4-2 12:38 编辑
6 }& C. o. T2 L' x; x
; x" Y, ?1 W5 T7 J, C6 p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gzMzUzOA==&mid=403379617&idx=1&sn=f69abca9b381a75bd423fce403d27ada&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0 d0 ^! |* C# t
我早晨起床看微信,一看题目
9 Z4 H/ g9 ~: o# j0 ~) T《新中国第一代工程师艰苦创业点滴》 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是是什么东西$ y5 U, M1 \9 v# \) m
读毕,作者是位老先生,西重所的一位老工程师,老先生做轧钢设备,正好激发我的热情,我喜欢看历史,看前面的人怎么做的,我能汲取什么样的营养
6 _$ D# j* b2 j1 e我摘抄几段
6 Q8 q; c1 z/ k1 ^, i0 v O" e/ \报废的胶木瓦,0 G4 m, j5 S% r Z2 D. s2 J4 B9 {
轧钢机械里面介绍过轧辊轴承 在轧钢机械P95 非金属衬开式轴承,提到过胶木瓦,我没有详细看,机械设计手册上也有关相关资料,我看过大概。+ L' P6 a. S* Y0 W. f
做的轧机是中小型轧机,马钢院写的中小型轧机设计,开式机架类型邹的书里面有
z4 B" I0 X0 e
) E4 G7 F$ u* x
2 W% n( \; }. s. _+ S
早期线材布局
$ P, P! g, @/ w
! N, s% n% y: E5 F6 a* F( M1 c& C3 d
一个纪录片的截图,我想与文章谈的内容相近似
' L0 U* J5 _# {- }: b
( ~. s$ b/ f0 @& x! ^
9 Y# B8 z- w$ t& k我看布置图,对比,我感觉上半连续复二重式,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危险性高,现在都是高速线材了' b( a3 q2 P7 N% f0 A2 D0 t
轧件正常咬入条件在轧钢技术问答里面有!我看过但我忘了0 h% A; L @7 t
‘转让方只培训引进方很少几名技术人员,做法是让你自己看图研学,再给你答疑指点。’
2 w. M" V7 P' o0 O, Y这段文字说明998说的宝钢项目的事情,帖子我翻不出来了,小鼻子不想给全部资料,二期项目把SMS引进,做的是2050mm项目。也就是998说的sms说各种可以。然后我在维普发现的《宝钢2050mm热带钢连轧机主轧区设备(I)》我感觉很详细介绍2050热轧生产设备情况,这可以证明大侠的话!* T' l' [6 o& V: T" Z U$ ]
‘日方设计部长守屋感慨地说:“当初我们到德国只去了三个人,顾此失彼,晕头转向,花了十五年才一点一点学会德国的技术。你们现在这样做,掌握技术肯定比我们快得多。’: v( t* X: k# h/ s7 H( k* c
小鼻子的技术也是从德国学习的?按照998大侠说法小鼻子的热带从美国学的啊!当初在人家门口扫地获取设计思路,有这精神学习真的让人敬佩,小鼻子有个纪录片寿司之神,老头做了一生寿司,给他打下手干了10年,看的我感觉惊讶3 @& f, T9 S) Z' G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