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看昨天的帖子,几个我认为大家应该会有兴趣讨论的重要地方,居然一个参与的人都没有。心里突然有一种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恐惧。我不知道是因为各位看官的水平太高,不屑于我的论调,还是大家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已经不屑一顾。呵呵,算了,不重要了。我已经越来越明白8爷说过的那些话的深意了。无事,我会继续写,但以个人之力实在也做不了什么了。
+ J# p" G. k/ h, D$ a
, U* ]) F# Y1 e! A/ d6 ]读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陆大纮 许晋堃 合编; |& t5 d; P# r8 A& o! O
人民铁道出版社
1 V- x, i( ~, q/ Q1 l: h- u# j- J
) N. t( {8 U5 `% y+ m7 D- P 杂谈十五
3 T5 U# ^! a# |
1 |9 b! N% a2 @3 P& y在杂谈十四中,我们已经知道淬火缺陷主要由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产生。在淬火冷却时,组织转变之前只有热应力,这是温度高,塑性好,所发生的塑性变形可以抵消部分内应力。而当发生组织转变后(MS点下),零件会同时受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应力分布更复杂,稍有不妥就会引发缺陷,因此这是淬火的危险温度区域。
! Q+ E! s" U& x, Q8 F X3 B4 H W9 R: P+ G
淬火变形一般由以下经验规律,可供生产中参考。当然,在后面讲晶格理论的时候,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 _: F. P% V0 Q& s- {( x1 Q3 O% s& y2 U0 @) ]
1。实心棒状工件(如轴)整体加热淬火时,细长件易于淬成马氏体,故倾向于伸长,短粗件则倾向于缩短。
0 s& v4 ]2 h3 d& }' T0 S Y2。盘形或筒形工件的内孔变化对于厚壁的倾向于缩小;薄壁的倾向于扩大。凡是马氏体形成量大的倾向于扩大,凡是内外冷却速度相差大的倾向于缩小(或扩大的少)9 s! d! H+ {' n
3。内孔键槽在淬火时,只要淬硬了,一般槽口收缩;外圆花键则涨大。. x' n$ @1 V) G/ a: H
4。淬火变形如为伸长,则在挥霍时可恢复一部分,回火温度越高,恢复量越大。但淬火时收缩的,回火时不易复原。9 g- w9 W& }6 q+ O3 D7 e: A
5。水淬比油淬产生的应力大。含碳量高的比低的产生的应力大(马氏体转变问题),因此水作为淬火剂时,易出现淬裂和变形。高碳钢比中低碳钢是易淬裂和变形。
) a2 f0 D2 n/ }- d6 Y0 V0 @ 6。淬火后在淬不透情况下趋向于表现出热应力为主的变形特点,而在淬透情况下表现出以组织应力为主的变形特点。
7 V/ d. z% W% K+ y; [' B8 ?! m
% r6 r. J! t5 P! w. T内应力不可避免,于是为了控制与减小变形,防止淬裂,有以下工艺措施。
+ O Y% }% N5 w% f% L( V" q7 F$ @- g6 H/ S) X$ Y
1。正确地进行锻造与预备热处理
- Z {2 R5 d# C- i钢件内部的某些组织缺陷如晶粒粗大、碳化物分布不均等常助长变形与淬裂,应通过锻造或者预备热处理设法防止或消除。锻造可以使碳化物细化与分布均匀,预备热处理(正火、退火)则能使淬火前的晶粒细化,组织均匀。: I, r9 v) m9 a' K4 T& e
2。采取合理的热处理工艺3 l5 Q& ?: l0 q; [+ `
正确选择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晶粒粗大、第二相;加热时安放平稳、受热均匀,防止加热时就变形,以及采用分级淬火、等温淬火等工艺。: u J# `# s z* s( Y
3。正确选择冷却方法 H+ m0 { y6 C: m# M
冷却过程中,内应力很大,这个环节必须控制好。在保证足够冷却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缓和的淬火剂和预冷工艺,减少工件内外温差以控制变形。条件具备时,可以采用加压淬火,使加压产生的压应力抵消部分组织应力,减小变形。比如,一般薄件(摩擦片、薄片铣刀)采用夹紧淬火,而内燃机螺旋伞齿则采用专用的淬火压床。
) E% B5 ~: p. J4。根据工件形状,正确掌握工件浸入淬火剂的方式,具体如下。4 D B; Z6 m1 N" `% A; C) [, E8 U) a0 ~
A。厚薄相差较大的,厚端先入。+ ]- g4 I: ^* ]9 c
B。细长工件或薄片零件,应垂直液面入液。& Y4 C! P. b- m6 H2 I. d
C。薄壁件和环形件,应以轴线垂直液面入液。
; Z7 [3 M* r9 Q( j0 u7 l D。有凹面或者盲孔德,应使孔朝上入液,以免气体排不出,造成局部淬不硬。
; b6 x: ^9 o- o下图为示意图。
+ |6 @, i5 i' q, n
; d% n) i, z; ?+ b& L; e! p/ [6 p- I3 x# t" ~
5。用堵孔和绑孔使各部分冷却速度尽量均匀。对一些非工作孔可用石棉、火泥堵塞,以减小淬火应力;截面变化悬殊处也可用铁丝或石棉、火泥绑扎以减小淬火应力。
1 r7 d1 x; M4 s) o. _! [+ k- C! G3 ~
对于无法避免的变形,很多零件在淬火后或淬火中采用冷校、热校、热点等方法加以校直。
# [0 X, x8 G( d& i7 @+ ^0 c+ d2 N
- `9 z$ _8 f' l+ K; k+ j淬火缺陷除变形和裂纹外,还有软点或硬度不足,这是由于加热温度或者时间不足,淬火冷却速度过缓,局部便面被气膜包围,以及表面氧化脱碳等造成的。可以通过正确掌握热处理操作规范,选用合适的淬火剂以及防止脱碳等措施加以解决。7 X. V' O3 q! n
2 ]! o8 F1 i+ A3 f3 d: ^5 g6 G
今天的量较少。但是也总算是结了淬火这一章节。但是必须要说,关于淬火的东西远不止这几篇帖子。延伸的说,里面还存在大量其他的内容。但作为基本浅层的形象学习,这里就不延伸了。其他的部分,等到晶格部分在说吧。下周开始进入回火一章。也是大章。感谢。! }2 C# ^5 i# q- E8 S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