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20|回复: 15

零读杂谈(热处理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02: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看昨天的帖子,几个我认为大家应该会有兴趣讨论的重要地方,居然一个参与的人都没有。心里突然有一种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恐惧。我不知道是因为各位看官的水平太高,不屑于我的论调,还是大家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已经不屑一顾。呵呵,算了,不重要了。我已经越来越明白8爷说过的那些话的深意了。无事,我会继续写,但以个人之力实在也做不了什么了。
5 S  w. G. b0 G4 z. N: J7 [  l' o; n+ B; Y; A9 b4 l
读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陆大纮 许晋堃 合编, `' {6 }0 h1 _7 a8 L4 x
   人民铁道出版社' K' W, \4 D8 _5 s7 B# W

# l3 A* ]( {/ Q3 k1 M0 [. r/ y9 H" j   杂谈十五
# ]% j. R. ~0 q  Z1 T9 m8 q* `
1 @" f* J: D3 H% Z在杂谈十四中,我们已经知道淬火缺陷主要由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产生。在淬火冷却时,组织转变之前只有热应力,这是温度高,塑性好,所发生的塑性变形可以抵消部分内应力。而当发生组织转变后(MS点下),零件会同时受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应力分布更复杂,稍有不妥就会引发缺陷,因此这是淬火的危险温度区域。9 O1 u; q5 B# e: a
/ H; o8 ]) g  b% e. n6 m
淬火变形一般由以下经验规律,可供生产中参考。当然,在后面讲晶格理论的时候,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7 j1 e, u$ J+ ?0 V6 \* p

- }9 ?% V4 K5 ^  Q. L0 }2 ~6 R9 C1。实心棒状工件(如轴)整体加热淬火时,细长件易于淬成马氏体,故倾向于伸长,短粗件则倾向于缩短。7 \  u' h) z3 @6 l5 ~0 X. X: s7 G$ K& q2 k
2。盘形或筒形工件的内孔变化对于厚壁的倾向于缩小;薄壁的倾向于扩大。凡是马氏体形成量大的倾向于扩大,凡是内外冷却速度相差大的倾向于缩小(或扩大的少); y- G2 V! @9 L8 G% N
3。内孔键槽在淬火时,只要淬硬了,一般槽口收缩;外圆花键则涨大。
" A* p5 H- e3 x& v0 F8 C4。淬火变形如为伸长,则在挥霍时可恢复一部分,回火温度越高,恢复量越大。但淬火时收缩的,回火时不易复原。
7 M+ {3 q) V- n  _& y5。水淬比油淬产生的应力大。含碳量高的比低的产生的应力大(马氏体转变问题),因此水作为淬火剂时,易出现淬裂和变形。高碳钢比中低碳钢是易淬裂和变形。& G0 Q8 ^; M- v2 x0 y
6。淬火后在淬不透情况下趋向于表现出热应力为主的变形特点,而在淬透情况下表现出以组织应力为主的变形特点。
1 Q" _! P; t  W# M2 W
2 m& m1 @9 S$ {+ l# L内应力不可避免,于是为了控制与减小变形,防止淬裂,有以下工艺措施。, e# Q, _7 S" O/ c; e+ r7 ~
3 F) n6 g* ]% }/ i( z
1。正确地进行锻造与预备热处理% Z* i* Z+ H+ \
钢件内部的某些组织缺陷如晶粒粗大、碳化物分布不均等常助长变形与淬裂,应通过锻造或者预备热处理设法防止或消除。锻造可以使碳化物细化与分布均匀,预备热处理(正火、退火)则能使淬火前的晶粒细化,组织均匀。
" [# X2 f* M9 c) X$ A2。采取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3 N0 i8 p1 \' B% A  o4 {% X正确选择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晶粒粗大、第二相;加热时安放平稳、受热均匀,防止加热时就变形,以及采用分级淬火、等温淬火等工艺。* \! M. @- f  Y" r
3。正确选择冷却方法
( x2 m& S4 n5 w冷却过程中,内应力很大,这个环节必须控制好。在保证足够冷却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缓和的淬火剂和预冷工艺,减少工件内外温差以控制变形。条件具备时,可以采用加压淬火,使加压产生的压应力抵消部分组织应力,减小变形。比如,一般薄件(摩擦片、薄片铣刀)采用夹紧淬火,而内燃机螺旋伞齿则采用专用的淬火压床。7 i+ I/ s/ ^- ]& n! u8 ~
4。根据工件形状,正确掌握工件浸入淬火剂的方式,具体如下。
# g  p- K& S+ J( U0 z) @( n) N      A。厚薄相差较大的,厚端先入。5 _7 [# o6 H. {9 Y3 U! h, ]
      B。细长工件或薄片零件,应垂直液面入液。
+ c: l( e$ C; ^      C。薄壁件和环形件,应以轴线垂直液面入液。' |" [& |* O$ }5 ]5 y6 s" l+ o
      D。有凹面或者盲孔德,应使孔朝上入液,以免气体排不出,造成局部淬不硬。4 P2 b5 p' x' Q: q  J
下图为示意图。- _3 g3 k& H; u* f5 {

. K& K9 F3 H/ A; e# H9 C0 a( k* d( J8 k$ m- F1 O4 E. M
5。用堵孔和绑孔使各部分冷却速度尽量均匀。对一些非工作孔可用石棉、火泥堵塞,以减小淬火应力;截面变化悬殊处也可用铁丝或石棉、火泥绑扎以减小淬火应力。
) E- i. T6 ^7 m* W- j' `: @5 ~* _- H+ g% X- O  T! R
对于无法避免的变形,很多零件在淬火后或淬火中采用冷校、热校、热点等方法加以校直。
% \' r/ f! {; ?* N& f8 M; D, j, m" d
淬火缺陷除变形和裂纹外,还有软点或硬度不足,这是由于加热温度或者时间不足,淬火冷却速度过缓,局部便面被气膜包围,以及表面氧化脱碳等造成的。可以通过正确掌握热处理操作规范,选用合适的淬火剂以及防止脱碳等措施加以解决。
# w1 d! |  ]: H3 l* u1 _8 |! E6 U  X
今天的量较少。但是也总算是结了淬火这一章节。但是必须要说,关于淬火的东西远不止这几篇帖子。延伸的说,里面还存在大量其他的内容。但作为基本浅层的形象学习,这里就不延伸了。其他的部分,等到晶格部分在说吧。下周开始进入回火一章。也是大章。感谢。
$ b' ?. A) G$ @2 @$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03 收起 理由
ERPIONEER + 1 热心助人,专业精湛!
zjnyxhlove + 1 标记
老鹰 + 100
LIAOYAO + 1 复习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采用|主题: 929, 订阅: 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08: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写的太好了,一直对热处理搞不太清楚,通过大侠的分享,可以好好学习下,补充下自己!多谢大侠
发表于 2015-11-9 09: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了一些东西 表面上有些是可以 由于自己不深入或者不系统 组织形态上的灵活反应差了一些 还是谢谢了
发表于 2015-11-9 1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方面确实比书本上的详细多了,学习了
发表于 2015-11-9 10: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实心棒状工件(如轴)整体加热淬火时,细长件易于淬成马氏体,故倾向于伸长,短粗件则倾向于缩短。    这句话什么意思,马氏体就会导致件轴伸长吗,

点评

组织应力引起的变形正好相反,沿大尺寸涨大,小尺寸缩小,棱角变鲜明,平面凹陷。马氏体属于组织应力,所以有这么一说。  发表于 2015-11-9 11:50
你这个问题答起来涉及会很多。但是简单的说,热应力引起的变形表现为沿大尺寸方向收缩,沿小尺寸方向涨大,棱角变圆,平面凸起,现行区域球化。  发表于 2015-11-9 11:48
发表于 2015-11-9 11: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大侠寒心了。" K5 b; p) K8 k" U
昨天的帖子我已抄下,里面好多地方不太懂,还是自己水平太次。往后会不断深入学习再回头重看,到时还望大侠帮忙解惑

点评

一直在看,可能熟练就会通了。零侠  发表于 2015-11-9 11:35
有看不懂的就翻翻之前的十四个帖子。特别是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的单独帖子。理解了那个回来再看就应该都明白了。  发表于 2015-11-9 11:21
发表于 2015-11-9 16: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消化
发表于 2015-11-9 1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一直不知道孔在热处理之后到底是会变大还是缩小,今天看到这个才了解,多谢大侠!
发表于 2015-11-9 2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来啦!
发表于 2015-11-9 2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 找来你之前的帖子慢慢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5 10:03 , Processed in 0.0703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