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05|回复: 6

零读杂谈(热处理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1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陆大纮 许晋堃 合编
* ]8 W3 `4 S5 `! h   人民铁道出版社4 l, V5 W6 B3 L; r' ]! i6 n2 P
           杂谈十三
+ V2 L5 b. P" `$ N
/ B3 a* M1 b- g+ J7 S钢的淬透性
; g; V7 \& `; k# {9 k( P9 V# B; n' g3 i
  b( L( a- ?5 s在(热处理九)一章里,我们认识了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而在之前的章节,我们也认识了钢的等温冷却转变。但是无论是TTT图还是CCT图,都说明在钢在不同的冷却速度下,最终得到的组织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既有含量的差异,也有形态和分布的差异。而钢的淬火处理,是在表面快速冷却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我们知道,一个工件,肯定不是一个薄片,它会有厚度,有不同的形状,这也代表着,不同的工件,无论在加热模型里还是在冷却模型了,都一定存在一定的热度梯度。因此,即便我们以很快的速度冷却了工件的表面,却未必代表工件心部的冷却速度能达到淬火的要求。而通过CCT图和TTT图,我们知道,一旦冷却速度下降,就很可能撞上转变线,在形成马氏体之前先发生珠光体或者贝氏体转变,得不到完全的马氏体。而对于不同尺寸,不同物理特性(热容性)的工件,更可能发生小件可以淬透,而大件淬不透,甚至完全淬不硬的情况。比如下图。所以,钢在淬火时能得到淬硬层深度的能力就成了淬火工艺的关键,而这种得到马氏体的能力,就是钢的淬透性。
# K" I& v( g' m' z$ a& k

) R* K7 @# O0 x# I3 O) q1 n% I我们可以理解,如果一个工件的整个截面都得到完全马氏体组织,那么回火后就能得到表里一致的机械性能。但如果心部没有得到马氏体,回火后,表面和中心的机械性能就会存在差异。对于在整个截面承受等值垃应力或者心部承受更高拉应力的工件,这种机械性能的不一致就会导致中心薄弱处成为疲劳断裂的发源地。而对于受交变扭转或者弯曲应力的工件,因为表面受力大,心部受力小或者不受力,那么即便存在性能差异,对最终的使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淬火工艺的选择,同设计本身的需求息息相关。
" ^6 d8 {2 T; e2 a所以,根据钢的不同淬透性,我们可以认识到,淬透性越大,同样的淬火条件下,淬硬层深度越大。同样条件下能淬透的工件尺寸也越大。而对于同一零件,淬透性越大,代表我们得到表里一致机械性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淬透性可视为钢的一种工艺性能,是选择材料制定热处理工艺时应到考虑的因素之一。4 u2 x3 O5 v7 H; p3 D3 R2 g' u
2 P4 [1 m1 K3 n9 \" d
测定和表示钢的淬透性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两种:1 v/ {6 ?& k2 Q4 N
1。临界直径法。2 O4 j5 F( k; x5 B- I
把同一中钢制成一系列直径不同的圆柱体,经同样的加热淬火,然后测量各圆柱体的淬硬层深度,其中心能淬硬的最大直径叫做临界淬火直径,以D0表示。下图演示了淬硬层深度的变化。我们同是可以从图中看出,钢在水中的临界直径大于在油中的临界直径(废话嘛,同样的热度梯度下,表面冷却速度越高,同梯度下心部的冷却速度也越高啊)。# M! o0 u& j% S1 w* A% V, z
这里必须指出,所谓中心淬硬也有一个标准,通常是以中心得到半马氏体(50%马氏体组织)为淬硬的标准。个别也有以心部90%,95%马氏体为标准的。这几种混合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的关系可以参考下图。当马氏体含量少于50%时,硬度会发生骤降,而在50%以上时,与完全马氏体的硬度差异不大,这也是选择半马氏体坐位淬硬标准的原因。当然,大家不要读死书,制定不同的淬硬标准,实际上是你对组织的要求。如果你要求必须完全马氏体化,那么标准就是100%。# l2 I6 Q+ s* F1 f
选用临界直径描述淬透性这一概念,虽然直观简明,但是测定麻烦,方法出入大,不易对比,也不精确。
9 Y4 R  d  T- D. H% r9 z# J
! Q/ I8 V  W0 e4 V

* S0 B$ k3 X7 s" Y# |' a; X# X) i; b8 e$ N- f
2。末端淬火测定淬透性带
, X: c; |; W! ~# d* s! l末端淬火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常用的测定淬透性的方法。此法的要点是:将Φ25x100mm的标准试样加热后通过末端喷水(固定水压)冷却。参考下图。由于冷却速度不同,远离末端的,冷却就慢。因此在整个测试件上会形成以离末端距离为基础的一系列不同硬度、组织成分的终物质带。通过在试样圆柱侧面磨一个窄条,并自末端起每隔一定距离测量一个硬度。将硬度变化同距离为坐标描绘曲线,即得到下图中的钢的淬透性曲线。3 D& s- e" T, @" b. t$ v& i

# s! }. P+ e7 h' w* d( J2 U
* {4 ~4 q2 i+ s# s' S
7 T& I. h6 u! k" Z. l: Z

  p/ y( T' c" g& e6 c5 B根据GB225-63(老标准了,88年有过更新)规定,钢的淬透性数值可以用符号J HRC/d 来表示。J表示末端淬透性。d表示半马氏体区距试样末端的距离,而HRC则为举例d毫米处所测得得半马氏体硬度值,如J 42/5表示马氏体区距离试样末端5mm,硬度为HRC42。
  @/ W% R2 j. M* Z6 V; y- Y通过对不同钢的淬透性测定,我们发现,随着钢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钢的淬透性曲线成带状分布。下图和下表分别展示几种钢材的不同淬透性和临界直径。必须注意,由于存在多种因素影响临界直径,因此下表中的数据存在误差,紧供参考。' P$ |" v5 P1 P

0 w' l0 P( I! H9 t4 ^9 q最后,必须说明,淬透性和淬硬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淬硬性是钢淬火后能得到的最高硬度,仅与含碳量和晶粒度有关。淬透性是指淬火后得到淬硬层的深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5 d" l9 @, y5 H6 T; ~; e) [6 Q) i5 H) n: Q9 m, f- E
淬火是一个大章节啊。先到这儿吧。明天补完淬透性以及淬火缺陷。1 I+ u# T8 c9 ^'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206 收起 理由
781995655 + 1
zjnyxhlove + 1 标记
ERPIONEER + 1 热心助人,专业精湛!
老鹰 + 200
张聋子 + 1
LIAOYAO + 1 ..
召唤师170 + 1 给大伙增加本事了!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采用|主题: 929, 订阅: 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1: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更新实在快,我一章我都得看好久才理解!
发表于 2015-11-7 12: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有事干了,哈哈
发表于 2015-11-7 15: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11-7 17: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一片苦心啊,敬佩!
发表于 2015-11-10 1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0 H, {( ?* L  V/ b" a先下载
2 V  [" R  l: j再慢慢看
发表于 2015-11-13 18: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20 23:08 , Processed in 0.0875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