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ddb 发表于 2015-10-20 12:06 " s' q. ` _5 h0 y* z; X
我用1分钟就能搞清楚你说的那些线,你可能用1年也搞不清楚我说的蜗杆啮合传动,不过没关系,我知道它是 ... _! @. O j5 @9 }
本来不想再在这个帖子里纠缠。看到LZ情绪如此激动,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觉得应该还是说几句,给LZ提个醒。- D J- ] Y! v( c. q* H
1.从LZ发的帖子看,LZ对技术还是有一种钻劲,并且有一定的基础。这点在当今社会整体比较浮躁的背景下,还是难能可贵。: @5 P" X3 Q3 |8 t( L; w
LZ的性格存在一些问题,这点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问的钻研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 K$ E8 R, d, o% U6 E& ~& j, G
2.我搞清楚LZ所说的这种传动,还真用不了1年的时间。事实上,只看题目,我就知道LZ要说什么,这也是我为什进来关注这个帖子并仔细回复的原因。顺便说一下,我扫过这个题目,用了5秒的时间,不到1分钟。
8 u* U4 k5 d2 J" `. Q* R9 S) L我是在5年前就关注过这种传动,并做了了解。我们课题组安排做相关研究的2位博士,都已经顺利毕业。他们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
6 w! x( E; U* R3 v$ ^, C3.我在回帖中提醒LZ要搞清几个基本概念,并不是要抠字眼,咬文嚼字。我主张技术交流,要抛去细枝末节的东西,直达问题核心,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C! B. \, Q; c- f% x
LZ在表述这种传动的时候,混淆了很多概念。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概念表述和名称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LZ对这个问题的本质还认识不够。这就像研究中,突然有个思维火花,感觉要有个划时代的重大发明,感觉抓住了点东西,但又若即若离,抓不到本质。8 u8 M- |, v% ]5 t# c6 s' B1 H5 B
按LZ在贴子中的表述,现在设计的只能称之为“摩擦轮”,还不是“齿轮”。这就像渐开线直齿中,只设计了两个“节圆”,还没设计渐开线的齿廓成为齿轮。这也是我反复强调要LZ搞清楚这几个概念的原因。- P( T- A0 K* J) \* K
$ B& g/ ~! I9 v/ G
只可惜,LZ性格原因导致情绪激动,总以为我是在咬文嚼字,找他的错误。
4 ]7 Q, A) H0 o- P# r实际上并没有理解本人的循循善诱和良苦用心。! t3 _% x1 q1 L8 q: f6 v5 _
有个体会,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很有道理。% ^! j! B5 \) r/ V0 Q" s+ l' @. {
希望LZ早遇伯乐!
/ f. L8 m. B0 o- b6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