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10|回复: 6

泵行业经历寒冬,我们自己有什么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4 08: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的报告指出,我国泵行业整体呈现工业生产、销售小幅微长,增速回落的态势。一方面,这与全球经济下滑、国内机械科技装备暗淡的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我国本土企业缺乏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等也加剧了这个局面。本文盘点了我国泵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八大问题,并在文末给出了一些建议。
! G4 s* ~5 o, z4 w5 n/ P1、研发资金投入匮乏,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B  b- ^( S: L8 n: r( g5 x- G% X
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积累、新产品开发与国外一些著名公司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科技经费、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水泵制造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研发资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与国外知名公司相比,全行业的研发资金投入显得微乎其微,严重制约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l5 K  ?0 R. `# _: N, @
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缓慢/ ^0 O+ d& ~* ?" n* ~' C
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及产品技术。虽然大多数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制造,但一些重大技术装备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国内水泵制造企业所承担的大多是产品的低端加工环节,自主化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
  q* k6 l- e: b( y3、基础技术发展滞后,基础配套元器件更是薄弱环节
! ~* ?* G4 R% L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基础技术研究的应有重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机械、基础元器件发展滞后,成为制约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密封、仪器仪表和最小流量装置等基础配套机械产品,中低档产品居多,性能质量不稳定,这也是一些用户采用国外产品的原因之一。% J" T, P3 g5 `0 C5 x: z; @
4、重视引进重要技术装备,轻视技术消化、吸收及再创新
3 B4 h( J, o: ]! ?. ]7 ? 重要技术装备仍依靠进口,国内泵行业重视引进,轻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盲目重复引进的现象严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水泵制造业技术开发升级的主要渠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水泵制造业通过收进技术虽然能够提供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产品,但核心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行业自身的自主开发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很弱。
5 `/ U3 {; Q/ C! y; ^/ ?+ A, m5、总体设计,成套能力薄弱: W8 w9 O% X- [: I
全行业缺乏具有系统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一、我国水泵制造业在重大成套项目上,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能力薄弱,难以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二、水泵制造业需要研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和应用部门密切配合来协作化大生产。而水泵行业的现状却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尚未形成,科研院所、设计机构、制造企业各自独立。2 h/ y% }) L$ {* o- |3 H) {. `! S# k
6、缺少购买国产泵,桎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积极性" P# C' H) j8 y; z" g% M: d+ l
国产泵产品在国内采购招标中被国外产品击败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是自主创新,自己研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泵产品进入市场更费周折。不少国产高端泵类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但使用部门仍以没有行业绩等各种借口拒绝使用,使国产的泵类产品很难在的一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中被采用。
' y2 a4 x" g# L5 ~7、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缺失,设计、工艺、制造标准等亟待更新 ) _6 V0 Y. [( A
由于改制,一些面向行业服务的研究院所成为各自为战的企业,机构性质与工作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行业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弱化,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速度缓慢,设计、工艺、材料及制造等标准很难与国外对接,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 F2 x! a/ Y! y9 ^8、人才不正常流动造成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加剧5 D9 y  i+ `% `: k
一个企业通过数年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企业和个人的种种原因,很轻易的跳槽,是造成企业技术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中小型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一个瓶颈。
0 G6 d( w9 X: M! \# P9 z6 }4 v5 v' j6 D! M+ M& ^4 x: s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给出了几点建议。当然解决方案不仅仅局限在这三点,不过希望泵企业能够认清本身存在的短板,尽快推进升级改造工作。
1 K4 m6 b5 Y# t, _! _+ j% E% v+ u: t
1、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 E$ e& A6 B5 w; v, U- v5 e
+ L6 q. d0 ]* V2 f# |( |泵类产品品种繁多,技术水平不尽相同,会员企业均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应该抓住这条主线,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进行产品的再开发,如改善内外质量、提高运行效率、如何方便用户的使用,是否需要在线监测、为用户提供升级改造建议等。所以不仅要在技术上升级,还要在标准上升级,制造出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
' n: p) [' a8 z: h2 L' A/ m7 p3 K
- ^2 ^) p  a: w# t# m2、加大科学技术力度,培养高素质团队
9 A  n: x  H. |) z: U5 W5 I科技创新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技术、管理、销售、生产制造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避免无必要的人才流失。 7 f- _5 m$ t( S' t, {
. |/ ?0 Z: c! t% q( c8 e( x9 `
3、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扩大利润空间
' s5 q" N. |5 p& z& c0 g近年,不论泵原材料是否涨价、配套产品不断提价,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和制造成本持续上升,泵的价格持续低迷,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下,泵制造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强项,干好自己的产品。希望同类泵产品制造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能否商定一个合理的价位,抱团取暖、互利双赢。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相互压价、血拼价格的现象,扩大泵制造业的利润空间。
$ X$ K- ~2 }, p+ l* B/ T  y; O  |. Y* {* E3 e

4 F9 _. ]- b! b! X% n. p6 j3 c# g# W) U% u' }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4 09: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端的泵都是国外品牌;日本川原,德国GEA 阿法拉伐,黑格
发表于 2015-9-4 1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总结好像适合任何行业。
发表于 2015-9-4 11: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求解释具体哪些技术不行。不在此行,在俺看来都一样啊
发表于 2015-9-11 10: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用国产泵 老产品倒是还好  新产品的可靠性就很差了  
发表于 2015-10-23 15: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速技能的泵
发表于 2015-11-12 1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hc2003: 高端的泵都是国外品牌;日本川原,德国GEA 阿法拉伐,黑格
) }: g" ^+ H6 {6 o  i% p+ X5 b

/ J( v/ s/ F% P  u# j支持国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8 10:33 , Processed in 0.0814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