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逛逛论坛

聊聊这几根主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7 14: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不才,哪位大侠给解释下图二的那个彩色主轴左端的那个分别顶轴承内圈和外圈的设计?还有右端那个轴承外圈类似轴承座子的外面有一圈类似滚珠似的是什么?谢谢

点评

P大是Pascal?  发表于 2015-7-20 08:38
世界各大轴承商的详尽的中文手册,都能在网上找到。真想学技术,没有比今天更好的时候了。  发表于 2015-7-18 12:45
大侠,主要是小弟只接触过普通轴承,其他的都没见过,呵呵,回来我先补补,谢谢指导  发表于 2015-7-18 12:08
实在找不到书,论坛有个P大,在轴承板块很活跃,拜他做个师傅!!!!  发表于 2015-7-18 10:28
不要人云亦云,读本好点的轴承手册去。  发表于 2015-7-18 10:20
谢谢两位  发表于 2015-7-18 09:56
老师说的轴向负荷,应该也包括装配时的轴向预紧  发表于 2015-7-18 07:21
楼主“几乎是不良设计的典范”的感慨,好像就是针对这“一圈类似滚珠”设计的。  发表于 2015-7-17 19:00
角接触轴承一定要在有轴向负荷情况下才能正常运转。这个概念清楚了,就能看懂这里的结构。  发表于 2015-7-17 18:58
发表于 2015-7-17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15-7-17 10:51 % H) B& s3 Q9 I0 H' u6 W
图一,轴向定位的右端确是两个串联的,这样轴向定位精度不高,刚性也不好。3 ]/ e' \5 M9 b/ d. I
图二,主轴前段是背帽锁紧的, ...
+ v% g  `5 [( d) B- n4 p* b) Q
后端如果用皮带轮,可否考虑使用卸荷式带轮?

点评

恩,前辈说的是,磨头要增速,而卸荷式带轮结构复杂尺寸必然大,这势必使得电机带轮跟着变大,设备安装空间还是要考虑的,前辈吃完饭了吗?敬佩!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7 18:54
道理上好像可以,不过由于主轴转速高,电机转速低,这个皮带轮的直径有限,卸荷式带轮尺寸上安排不过来。  发表于 2015-7-17 18:47
发表于 2015-7-17 16: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学习
发表于 2015-7-17 16: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就里,看上去转起来应该差不多吧?
发表于 2015-7-17 18: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番茄唐龙 发表于 2015-7-17 14:53 7 _* @+ H) L# @* y  \% B/ j- T
后端如果用皮带轮,可否考虑使用卸荷式带轮?

+ H/ U5 Z$ K- @+ F* S/ m4 y! b恩,前辈说的是,磨头要增速,而卸荷式带轮结构复杂尺寸必然大,这势必使得电机带轮跟着变大,设备安装空间还是要考虑的,前辈吃完饭了吗?敬佩!哈哈6 ]9 J8 k6 q3 I
发表于 2015-7-17 2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这是什么东西
发表于 2015-7-17 21: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差与配合 于 2015-7-17 21:52 编辑
% ?1 y# \% ]5 `/ N: Y  X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15-7-17 10:51
* W8 S$ b( |9 g0 L7 b" Y  b. f图一,轴向定位的右端确是两个串联的,这样轴向定位精度不高,刚性也不好。
' x& P# e7 a* H" q图二,主轴前段是背帽锁紧的, ...
) ?0 E: i0 a$ M* d
如果单看轴承的布置方式,轴向定位应该没问题,7 X) ]# s! G: X+ O
其实他是用两对轴承作a方式布置的,不是常见的一端a方式布置
. `( M2 g, m* e  a1 ?& b0 i
图3的带螺旋线的图里没看见润滑孔,会不会和润滑有关
! `% L  e6 b8 }3 R2 I; k个人见解,勿喷
; D2 b6 Z3 i( f% D

点评

请教楼主吧,想不通,顺滑不可能,动平衡成本太高了,难道是密封?反正这么搞成本太高了,不可思议  发表于 2015-7-18 00:20
发表于 2015-7-17 22: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老师傅的讲解
发表于 2015-7-18 0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一端串联,另一端游动补偿热伸长,但是固定端如果是串联的刚性和轴向精度不高@螺旋线  

点评

继续想,想不通读书去,没有人手把手教你的。;悟性是靠读书和工作得到的。;没有捷径!靠猜是没用的。  发表于 2015-7-18 10:23
加工中心就是前端定位,背靠背,为什么磨床喜欢这么设计呢?前后端组成背靠背、并且前端没有固定,背靠背的精度没发挥出来,虽然可以避免热伸长。可能磨床的轴向精度不高。难道是为了高转数?  发表于 2015-7-18 07:25
好好看看书,虽说轴向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了。其实还是看应用场合。加工中心不是这样布置的。  发表于 2015-7-18 01:10
发表于 2015-7-18 13: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图经典设计: Q6 T$ G: b9 b; N
皮带磨头我更喜欢斯图特的设计

点评

是内圆还是外圆?内圆没见过结构图  发表于 2015-7-18 14: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 13:55 , Processed in 0.06878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