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2266998

所谓扯淡,每天扯一个蛋,扯10年淡,你就无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10:2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爷就扯淡这一话题已经有好多文章了,再发表一些就可以把这些蛋穿上线,好好总结一下都有些什么蛋
发表于 2015-1-9 10:2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爷就扯淡这一话题已经有好多文章了,再发表一些就可以把这些蛋穿上线,好好总结一下都有些什么蛋
发表于 2015-1-9 10: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傻孩子上大学 于 2015-1-9 10:53 编辑 ) \% C( [) n' I3 F: j4 }
1 B7 O: e% k0 h+ ?1 b
       其实998大侠不是在扯淡,而是真的再教育我们,满满的干货,轴承十字磨损,真的是存在的,多学习、多读书、查资料。下面这个是变速箱的轴承十字磨损,看看和998大侠说的像吧。/ I9 h; `  L$ O
; g, C  S1 b) W& v- Y2 y; |2 g- B2 r- A
        这个十字磨损是由于轴承支撑孔的同轴度偏差较大引起的,大的变速箱,箱盖和箱体是分离的,加工时,机床精度有问题,而且定位销用的是直孔定位,入库又要拆开入库,再装的时候销孔也有误差。) n- n, J+ N' p# l% R
         最后再附上书上查的资料,凹痕和实物比较相像,感觉这个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或者是主要原因吧。因为书上那句话说得好。往往是后来的破坏掩盖了开始损坏的原因。
& Z5 \, d* ]* [/ Q: U! i: T         最后再说一句:只告诉你啊,后面附的资料书是998大侠推荐的。╮(╯▽╰)╭
4 A' x1 Z- T* n
9 H2 w4 `' n% F2 `  Q; r) J# H- n1 a" o% C$ I+ z/ H
* P4 H/ U' Q& n9 ~; y

6 G- K/ y  s% j' J' o, {3 ]; B! h* ^" g3 D; i; [* P
3.png
2.png
1.png
内圈.png
外圈.png
轴承3.png
轴承2.png
轴承1.png

点评

什么叫做‘体会,我跟好多家伙说过,就是你看到那个现象了,特别是一个损坏现象,用你综合知识可以解释那个对象,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怎么个过程,你讲清楚了,人家也信服了,这就是学通了,所谓书呆子,就是只读书  发表于 2015-1-9 11:23
这些典型东西,你把它拆了,放桌子上,闲来就琢磨一下,自己体会就是了,人家的推导,未必完全正确,玩机械,玩计算,到一个程度,就会出现许多技术分支,比如磨矿,自磨机的原理,有人认为是磨,有人认为是剪切  发表于 2015-1-9 11:13
我有类似实物,就在我办公室,进口轴承拆下来的,以前觉得很诡异,不能理解,德国说是‘综合误差与速度变化导致的’,米国人说主要是突然加速与减速导致的摩擦阻力差造成的,并随时间累计而发展,  发表于 2015-1-9 11:11
哈哈,网上找的吧。仅此一组十字磨损的照片。  发表于 2015-1-9 10:56
发表于 2015-1-9 1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孩子上大学 发表于 2015-1-9 10:41 5 P; s7 z$ H3 r/ b& p- v# A7 z% k
其实998大侠不是在扯淡,而是真的再教育我们,满满的干货,轴承十字磨损,真的是存在的,多学习、多 ...

$ l- m, B4 @. E6 P" L7 {: wZ侠说对了,是在网上找的,买了那本滚动轴承设计与应用手册的资料书,看到了那图片的凹痕和书上的图片上很像,就整理了下发上来了。╮(╯▽╰)╭( s' Z; c% @$ L! g% f7 e, x9 t9 p

点评

看来我还没有学会通用,还在书呆子的阶段,看了998大侠的提示,又查了点资料,有点眉目了,当转速迅速改变时,会出现很大的加速或减速滞后,就会导致滚子和滚道之间打滑,油膜会被破坏,发生就会出现这样的十字磨...  发表于 2015-1-9 11:37
谢谢八爷解释,我在查查这方面的资料。好好看看。  发表于 2015-1-9 11:29
这个坑,要看是电化学腐蚀,还是电击腐蚀,深度是不同的,电化学腐蚀,是元素逐渐迁移造成的,而电击,是一种高温金属腐蚀,表现为小直径,深针形,有一定深度,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分别,是两个概念  发表于 2015-1-9 11:27
八爷,刚才您所说的过电压损坏,我看SKF样本上的图片。上面的损特征是一条直线断续状的点坑。是不是电流作用在滚道表面引起了材质的变化引起的。  发表于 2015-1-9 11:24
关键是你自己的体会,把球放在滚道上,考虑有阻力差,再考虑突然的加速,减速,自己就可以琢磨出为什么会出现十字,当然,理论争论是很正常的,各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学推导,过程也是不同的,国内没有玩这些的  发表于 2015-1-9 11:15
发表于 2015-1-9 11: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ubaomin0620 于 2015-1-9 11:47 编辑
! H9 ~; b" j- x
傻孩子上大学 发表于 2015-1-9 11:00 % ]. C5 t+ w( I: u7 `( ]/ y
Z侠说对了,是在网上找的,买了那本滚动轴承设计与应用手册的资料书,看到了那图片的凹痕和书上的图片上很 ...

, h. s2 x! a. I( e& p' w八爷,关于过电压我在上面就只能看到这个图片。. M; k1 x, ~; t! E
YON%(XIS(MRTI[3E9E(J]6P.png

点评

大部分属于地线故障造成的。  发表于 2015-1-9 12:19
这是电击穿,不是电化学腐蚀,是典型的击穿图片 ,也就是放电引起的  发表于 2015-1-9 11:53
发表于 2015-1-9 12:4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9 12:5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9 1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是不是也和老院士们扯扯淡呢??

点评

我跟各种人都扯过淡,玩材料的,玩合成材料的,玩镍基的,包括国外许多牛人,大爷,都扯过淡,扯过蛋,你才知道谁的蛋比较结实,经得住扯,哈哈  发表于 2015-1-9 14:42
发表于 2015-1-9 15: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了一本钱的手稿,今天到货了。粗略的翻了下,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研究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都是在米国完成的。其中对冯卡门‘赫尔曼的查问也有记载,并且钱对德国的航空及火箭发展做了一个详细的报告,交给了华盛顿。翻看人家的成长过程,就是年轻的时候努力,有了基础,才有大爷带你玩。应了八爷的一句话,玩技术成名要早。年轻时不好好的玩,过了35岁该出成就的时候,一看自己几乎是什么也没有,就玩了,一辈子很难在技术上有突破了。钱在36岁左右就以及成为世界应用力学及航空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了。

点评

哈哈,不错,好好读吧,以前说钱是‘米国陆军特遣队上校’,许多家伙说是‘瞎掰’,哈哈,说个娱乐话题,你再看看钱当年回国娶媳妇的逸事,就知道其霸气,就知道人家敢指着鼻子骂人的作风了,哈哈,  发表于 2015-1-9 16:17
发表于 2015-1-9 16: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8爷,问您几个问题:) s& K" D& s8 A# O# @* q, x
% ~1 ]" s4 m$ n
1. 您之前说过SKF采用100的压缩比,小鼻子采用220的方坯,那他们的压缩比是多少,其轴承质量比FAG与SKF差,主要原因差在哪里?
/ _* w/ o; W: _9 c1 E
1 P1 B! a7 t2 \5 R& w2. 如果出现十字磨损,米国的观点是突然启动与听着产生的,原因就是滚子对滚道施加了一个较大的径向力,从而增大其滚动摩擦系数,这一现象会对滚道与滚动体表面造成较大的冲击,如果出现光亮颜色,说明露出金属本体,表层脱落,那很大程度上说明材料不行(硬度不够,或者材质成分不均匀),反之,则说明材料完好,所以略微磨损,且与疲劳无关,所以仍然可以使用,我这么理解,对吗?7 w) M* Y; F7 T9 _# X# A

& F2 N3 K8 N7 W9 {. |( L1 k7 R+ W3. 螺栓的材质要求,您说过瑞典是电炉钢,德国是少数用转炉钢,而小鼻子是多数用转炉钢,这是什么原因
, |" t) U6 I) H5 b+ J德国严格规范是铸锭,小鼻子就是可以连铸,并且断面还不大,怎么解释其冶金过程?
- d( N! p$ ^7 {" `2 y' o- b" K( b+ h" t+ R
我想组合一些螺栓,轴承材料方面的疑问,去看连铸,轧钢等等的资料。
% ^6 k- z! r% L+ v( w/ p, q& |! l% X" U- t. O, r8 H0 u, D7 |1 h0 E
& p, V& P  \* I' g( {

点评

你的邮箱地址不对。  发表于 2015-1-10 08:16
好的,那麻烦您发给我,我的qq oscar_sealand@126.com  发表于 2015-1-9 17:32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inuous Casting of Non-Ferrous Metals Edited by H. R. Müller  发表于 2015-1-9 17:31
当时八爷推荐的,很好的一本书。  发表于 2015-1-9 17:30
Complete Casting Handbook Metal Casting Processes, Metallurgy, Techniques and Design John Campbell OBE FREng DEng PhD MMet MA  发表于 2015-1-9 17:30
八十年代的书籍,大量借鉴了美日英德苏的介绍。  发表于 2015-1-9 17:29
是的,我传热,材料都学了,没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请问你连铸方面的资料是哪个写的  发表于 2015-1-9 17:26
拉斯特 你要是想看连铸的资料,我可以提供给你。玩这些东西认为还是先从最基础的学科学习。不然瘸腿很难整合串联知识去分析问题。仅是我个人见解。  发表于 2015-1-9 17:12
谢谢8爷,我会带着这些提示去看资料,要不然不会有很深的感悟。  发表于 2015-1-9 16:54
你说反了,压缩比大,才能改善心部质量,所以要大压缩比,而小鼻子认为其配水系统是世界最高水平,可以控制心部凝固,另外,在冷却阶段采用轻压下,弥合心部缩松,这都是技术观点,你玩连铸到我这个程度才能理解  发表于 2015-1-9 16:54
瑞典一直玩电炉钢,其精炼类型也不同,德国认为瑞典的精炼模式落后,德国是深脱气,小鼻子也是,瑞典是大压缩比,压碎非金属杂质,使其弥散化,你玩连铸与锻造才能理解这些,现在讲,你有个印象就可以,以后详谈  发表于 2015-1-9 16:52
那压缩比太大,会不会造成心部缺陷呢?  发表于 2015-1-9 16:50
第二点,是说的观点不同,你不能完全‘盲信’是人家的技术观点,是从人家滚道加工,与公差控制,形态学,这些东西说的,具体到光亮与否,与载荷,速度有关,这里没法展开说,以后专谈  发表于 2015-1-9 16:49
100是对滚动体,不是对外圈,并且是铸锭锻造过来的,小鼻子是连铸坯,但控制的好,用快锻,非重要滚动体才用轧制,轧制与快锻的‘打透性’有差异,钢材,压缩比越大,质量也越好,杂质的分散度,形态都合理  发表于 2015-1-9 16: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5 16:44 , Processed in 0.07284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