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7-3-18 15:10 编辑
4 z% r1 z5 @$ m9 X: q7 i/ w4 y
. `) f: n& \$ z; `" C以前,我解决的第一问题就是振动,而且也用了粘弹阻尼材料。做出了一种减震器,去本系统的试验站做试验,得到的结论是:这是我们建站以来见到的减震效果最好的减震器。听完后,我都想翻跟头。那个试验站可是国内最高水平的。
2 m6 `, `! s+ e) f! J: p9 l0 |7 K那些粘弹阻尼材料是我去无锡要来的,免费。那次我进到人家的办公室,屋里只有三个人,他们是研究生时的同班同学,一个坐在凳子上,一个坐在桌子上,一个坐在架在桌子上的凳子上。我站着,就这样我们聊了一上午。结果就是人家白给我了一块粘弹阻尼材料,好像是绿色的。" k) O" Q3 i& L. R4 c. s. T3 c
还是说正经的
! L& V/ [0 q8 X1 m粘弹阻尼的计算真是非常复杂。我记得首先要处理复平面的问题,因为有滞后。阻尼还有动态问题,有非线性问题。总之是很复杂。 r: z: ~& q6 B+ G# V
因为我做的是减震器,所以关键是系统的振动,确定减震要求,需要什么特性的阻尼以及刚度要求,还有防冲击。也就是要一个什么样的减震器。
1 P! V0 t& p/ V% O- Q$ `确定了减震器,就是减震器的结构和阻尼的设计计算
4 n2 y$ |7 m- I( W当时,粘弹阻尼材料是贴在铍青铜的弹簧片上,上面再贴铝箔。后来我发现,这个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不光是得益于粘弹阻尼材料,还有一些应该是簧片层间的冲击摩擦。但是还没有把这两种作用分离出来,我就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接触振动问题。
2 P+ H! z, h; |) d* S就这样,一个天才的发明,就此坠入尘间,无声无息了。
( C. ^1 m( W3 a1 [- [' F* Z$ n% j: M, w) X
关于材料问题:. j: Z+ E$ Y4 w4 [" C
这种合成材料,按照那时的标准,需要18个月检验一次,合格才可以继续使用。这点对应用不利
! i/ x) P! E' i另外,我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得好像是丁啨基材料。现在,这种粘弹阻尼材料应该更优异了。何况西欧的精细化工水平全世界最高,材料性能应该更好吧。我记得那时我也用过法国的减震材料,金属的,不过场合不对。
1 |# ?- Q# F+ X) |: c/ O+ p
, \5 g& P `4 l) F+ g0 y( m9 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