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创业的比较不一般的思维,给大家一个参考。(转自global sources的电子工程专辑)
: D1 K0 b' d/ s/ K3 F% t. {8 r% _: y8 ^
; l4 v* E( ?4 y7 R4 B* Y 彼得·泰尔是硅谷如雷贯耳的企业家和投资家。98年创立paypal,担任CEO。2004年投资facebook,同年创立 palantir,这是一家服务于国安与金融领域数据分析的公司(后面还会提到)。更是Yelp、Linkedin、spaceX、 airbnb 等上百家公司的投资人。他曾就读于斯坦福法学院,还创办泰尔基金会,致力于技术进展以及对未来的长远思索,绝对是投资领域最富创见的思想家。 _& S8 Z% M; `8 O( z' {7 q
* Y c0 Q$ X. G: T/ c
相信不少人看过彼得·泰尔在斯坦福讲授“初创企业”这门课的视频和讲义。《从无到有》(即《Zero to One》)主要就是该课程笔记的摘编,不过删减了不少过于琐屑的细节,因此浅显但系统得多。
+ A: b: x" K1 @3 w7 ]; H6 s 在这本书里,彼得·泰尔提出了“资本主义与竞争相互对立”、“竞争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扭曲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开局稀里糊涂没得救”、“‘产品会说话’是谎言”、“高超的销售推广技巧本身就能创造垄断”等一系列颇具颠覆色彩的逆向思维观点,与此前大家心中的“竞争鼓励创新”、“垄断是万恶之源”、“创业开局并不重要,可以频繁试错”、“专注产品即可,销售推广并不重要”等等观念大相径庭。7 ^7 D3 H: V+ e
' T: }: k/ a/ ?6 o1 M0 v 1、资本主义本身与竞争相对立,垄断者才能积累资本和看得长远* i9 Y" n* ]. m4 e4 y- h
7 W* O. Q# a% R. m2 h; N6 Z9 H
彼得·泰尔觉得美国人对竞争过于膜拜,其实资本主义和竞争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建立在资本积累上,靠完全竞争没法积累资本,靠垄断才可以。
: V- M* r) q/ E: z$ t7 q8 V
; a) u# `- V# g7 ?" S" D! M$ d 竞争和垄断极具蒙蔽性,难以一刀切界定。垄断者会宣传放大自己面临的竞争, 竞争者却会强化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一般人觉得二者区别不大。但在泰尔看来,垄断者和竞争者的差别,比你想象的大得多。Google在网络广告领域,就是技术型垄断的代表。2014年Google拥有美国68%的搜索份额。但Google不会承认垄断,他们会强调在广告产业里比重小,只是大池塘里的小鱼,于是把涉足的所有产业的总产值的并集当做分母,好降低自己的份额数字。而面临完全竞争的公司,比如餐厅,则倾向于把涉足的产业的交集当分母,强调自己的份额之大。
1 Q/ Z9 b9 |4 _0 U" u$ a; X/ c7 M
* h% v7 ~8 ~7 e. h' Y 垄断者不用担心那么多竞争,对他们来说,赚钱只是重要的事情,不像非垄断者,赚钱是他们一切要务,没法考虑长远。要跳出短期竞争的泥沼,就要追求垄断式利润。# M' Z% G2 P2 [6 q+ B
1 q' B; \7 Y3 n5 L6 X( r* J
垄断对局内人有利,对消费者来说不一定是好事,走政府关系的垄断企业还名声欠佳。但创新式垄断不应该遭受歧视。毕竟这个世界变化很快,靠创新赢得垄断的机会还很多。
- W4 [: u5 \0 K8 p9 X* a9 f1 X6 i4 _" }
垄断者的垄断式利润能带来数年乃至十年的好光景,这会刺激垄断者推动技术进步,他们的利润也足以支撑长期规划及充满野心的研究项目。, M4 f9 A6 n# M8 r' T0 q" z$ p
: i( `0 T* K- \* t4 m4 R3 J 2、竞争已然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扭曲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5 U1 G1 b' o: |1 v
+ A _9 K; X2 ^% Q/ t: i6 u9 N
创新式垄断带来新的产品,造福众生,为公司带来可持续的利润。而竞争减少利润,互相抄袭,彼此都难以生存。可我们为什么相信竞争才是有益的?这是因为竞争不单单是经济概念,它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扭曲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各国甚至为此立法,全球推广,挖坑把自己深陷其中。2 L1 f- U0 {" a3 w& b3 f; u! V$ O
( d; s6 i) W( l& ~# ` 泰尔跟特斯拉的CEO 马斯克之前是竞争对手,泰尔运作paypal,马斯克做了个一模一样的x.com 。1999年两者厮杀非常激烈,paypal 的员工当时一周上班100小时,不是聚焦于提升生产力,而是为了打败马斯克。2000年他们意识到问题,决定坐在一起消除竞争进行合并。马斯克后来也成为 泰尔的paypal帮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在泰尔看来,像哈姆雷特那样为英雄气概而战,在商场上属于极其不智的行为,(雷同式的)竞争是自毁,而非价值体现。竞争若实在不可避免,那要打就要打赢。 V9 w! ^+ O" Z* d* B' o
X$ K/ X0 j* b7 o" S x0 b, ^
3、创新式垄断者具备的4个特点:专有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 J! Z. C0 b# j/ L- E
" \' U( U4 q$ c8 k, a" ^ 专有技术是公司最实质的优势,使产品难以被外界复制。专有技术需要比竞争者好上10倍,才能带来垄断优势。小于10倍只能视作边缘性提升。要取得10倍以上 的技术突破,需要发明全新的技术,或者在现有解决方案上改善10倍。亚马逊把线上可售的书籍加到10万种时,就已经超越任何书店铺货量的10倍以上。当然,也可以通过更好的组合设计来取得10倍以上提升。ipad相比微软或者诺基亚更早推出的平板即是如此。* Q9 Z. R; T+ H9 M; a3 L9 c" z' b
/ @ f" H/ \6 i/ ~- G. x
网络效应的特点是越多人用越有用。比如Facebook,越多朋友使用,你就更应该加入,而不是选择另外一个社交网络。但要实现网络效应,即使在网络很小 时,你的产品也要对种子用户有价值。1960年就有公司让电脑联网,但它要求网络内的所有电脑一起上线才行,这反倒成为劣势。要产生网络效应,初始群体反 倒要小。正因为初始市场非常之小,看起来根本没啥商机,这种商业模式绝非MBA教科书模式。3 ] ] h! @9 t" S( y
& D6 e- f8 t9 x0 b4 B 规模经济:垄断经济具备马太效应。越大越强。好的初创企业,第一版设计就要有潜力支持放量扩张。Twitter现在即使有2.5亿用户,也不需要增添什么功能就能继续吸引更多人加入。* H" H& E8 ]( j k0 A5 c8 b
% q m1 M$ w, N H+ F' Q+ a 品牌优势:要有强大的品牌,才可谓垄断。苹果无疑是最强大的技术品牌。这些都来自非凡实质,软硬皆然。( ?2 y# I5 s4 K4 l
; j0 J( s+ W; F: ]5 j4 X- H
4、成为垄断者的3步:一开始就垄断一个小的市场;放量扩张;不要追求毁灭式创新5 Y. u* |" q5 B/ o" @
* D2 j% }' _6 t9 |3 |# R! g6 R
每个初创企业都从小起步,每个垄断企业都需要统治市场,所以要成为好的初创企业,需要一开始就垄断一个小的市场。一开始市场太小不是什么问题。如果初始市场 太大,那就根本垄断不下来。Paypal 一开始锁定ebay上的优质卖家,就是要聚焦和服务被其他人忽略的核心客户。
- j) @$ g/ R/ W2 l& ]' f0 _( V5 t; v3 Q+ ^$ d8 F: M8 p0 k8 y
一旦垄断了利基市场,就应该逐步扩张到相关且更广阔的市场。贝索斯创立亚马逊是为了垄断在线零售,但刻意从卖书开始。扫荡市场要方法得当,逐步扩张需要严守纪律,扩张前一定要先垄断特定的利基市场。
5 A) V9 A4 \" v/ v& O$ P8 s
, N& q& c: h. }& U" H m 硅谷如今有沉迷于破坏式创新的迹象。破坏式创新过去是指公司利用技术手段推出低价的低端产品,并不断改善,最终取代目前得势但技术落后的高端产品。PC取代 主机,手机取代PC都可谓破坏式创新。但如今破坏式创新被过度引申和滥用。它的流行使创业者对竞争滋生错误认识。创造新的产品比进攻旧行业重要。破坏式创新会遭致关注围剿,Napster 一年半间破产,就在于过度的破坏式创新。Paypal看似破坏式创新,的确抢了Visa不少生意,但paypal 扩张时,给Visa带去的业务远比Paypal带走的多。没必要采取破坏式的方法,要尽可能避免竞争。
5 Y8 f' V2 F9 m5 ^0 @
" T- E3 L9 j$ {% o1 V) }. a4 `4 g 5、“泰尔法则”的诅咒:开局稀里糊涂没得救
. Q" B; X* _+ s, }6 H2 p$ _; B/ d' @" j3 P& Z B
泰尔觉得每个成功和牛逼的公司都很独特。但它们的开局有些共性,比如逃离了“泰尔法则”的诅咒:开局稀里糊涂没得救。) }2 h. X! [3 m# ]' e/ \$ {# a
( `! ?0 h7 v3 j5 Y" d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毫秒间膨胀,统治那一瞬间的物理定律,跟之后亿万年里的定律非常不同。2百多年前美国成立时,历经数月的争吵定下的格局,之后怎么修改都很难,宪法到如今也只修改了 17次。每个州的参议员人数搞平均主义,这是特色还是bug都很难说,说不定美国人就是这么深陷其中,再没办法换套新的宪法,只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辩论。' ^% |1 y7 r1 D( a' @
9 e' f6 U: J6 @" e$ ~6 l 治理公司就如治国,坏的决策就在开辟之时,比如挑错合伙人,招错了员工,这很难修正,拨乱反正可能需要破产的代价。9 a5 |; Y) r- U+ E" {% f1 q
: a( Y" R1 h7 b; F
6、“产品会说话”是谎言,高超的销售推广技巧本身就能创造垄断
' e5 P; I7 m6 | c0 O |# S4 z7 E. F7 H5 `$ W* D
工程和互联网领域觉得“产品会说话”,但这是谎言。因为路径依赖,好的产品不一定胜出。发明了好产品却没有搞定好的销售方式,也还是糟糕的商业模式。
; J% i0 V- c- x4 M
3 [ d& C6 }1 m. ]: J) O 高超的销售推广技巧本身就能创造垄断,哪怕产品并无二致。反过来却不行。销售看两个指标:CLV:客户生命期价值,即生命期内从每个客户那里赚到的净利。CAC: 客户获取成本。通常产品价格和净利越高,获取用户的成本就越大。
5 T" T: ?& V' G1 X9 @1 ~2 I9 D% k) B0 M7 m
销售的类型分为:1) 客户获取成本为千万美元级的复杂销售,成本为1万美元的个人化销售,针对较大的公司和政府客户。2) 针对消费者获取成本为100美元的传统营销,或者1美元成本的病毒式营销。 1和2之间是小企业市场,这块是销售的死亡地带。) h' `% t. y V$ F9 K1 L0 A6 F1 T9 |
" o g( h' ?+ c
如果销售额是千万级以上,交易每个细节都需要特别关注,可能需要经年数月才能搭建起关系,可能一两年才能成交一笔。成交后的执行跟进非常漫长。这虽然很难, 但最有价值的产品只能通过这种复杂销售实现。马斯克说服NASA采用SpaceX火箭。以往航空产业50万雇员分布在美国50个州,而spaceX的 3000员工主要在加州。政客们并不希望经费全落到加州spaceX。但这种单每年只需要成交几笔,所以这需要马斯克这种大师级的销售人员,聚焦于重点人物公关。
4 g r* R K* T- ?. j z/ s' Q: q6 ~# p
复杂销售可能不能指望专职销售人员。泰尔创立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靠的就是他斯坦福法学院的同学合伙人及CEO Alex。Alex每个月有25天都在见客户的路上,Palantir的每个单标的100万到1亿美金,这种客户通常不想跟销售副总谈,而是要直接跟 CEO谈判。
9 Q7 B/ E( f* b( m
G X- X4 e/ _ 依赖于”复杂销售“的商业模式,如果能在10年内每年有50-100%的增长,那就能成功。相比病毒式增长的公司,这看起来有点慢。但你不能幻想每年10倍的增长。签约要从小开始,客户后续也不会立马给你大单。当你累计了很多死忠客户,才有可能签署大单。) p D5 B% n9 B4 c) E
a) J5 a9 b6 a7 ~4 W( s7 g5 ^ 价格小一些的“个人化销售”标的在一万到10万之间,通常不需要CEO出马。这种做法的挑战不在于每笔生意,而是如何建立起流程,让精悍的销售团队尽可能地向广大客户推销。像Box 公司的文件分享账号,靠的是先卖给斯坦福的某个校医院——他们需要更方便更安全的文件记录——然后才拓展到整个学校的。自底向上好过先去搞定校长。产品如 果本身是寄托在社会关系网络上,产品本身也可以形成推销网络,ZocDoc这个进行网上看病预约的产品就是如此,它靠收取医生月费盈利。# p, t% e% w+ d# E8 E& Z
7 U- P, X# _' O2 |
7、病毒式增长的关键,在于鼓励用户邀请朋友加入,过程越快捷越好! z. g' u7 T+ i; v7 `9 S
3 L9 N$ o% q2 H2 c3 N! n& \ k: \& A0 z 具备病毒式增长的产品,其核心功能会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Facebook和Paypal就是这么快速增长的。向朋友分享,或者付款,都会邀请更多人加入网络。每个用户再邀请用户,那就能实现指数级增长的链式反应。理想的病毒式闭环应该快捷、尽可能地没有阻碍。某些疯狂传播的恶搞视频,用户看到后数秒间就分享出去。
! n( o' F9 C% p. Q. n7 S2 t# C! H8 @1 b
Paypal的推广从最初的24人开始,通过向注册成功的人支付奖金,成本是20美金一个人,获得了每日7%的增长率,每十天就能用户翻番。四到五个月后,转账收费就能够覆盖这种获取成本。- X" F4 c8 \% h: W6 f' `( E
8 p' k+ @) s4 c& i+ K: [
抢先垄断市场里最重要部分并具备病毒式增长潜力的公司,势必能成为整个市场里的定局者(last mover)。Paypal最早吸纳的是使用西联汇款的用户,但发现这群用户使用不够频繁。他们很快找到另外一群资金流转很快、属于更小的利基市场的 ebay超级买家,通过吸引这2万个买家,成为这个领域的垄断者,就再没有对手。
3 j: n6 p5 }& ?/ X
) ~* T" d5 s& q8 I. F8 Y 8、公司内每个人的工作要清楚区分开,内斗堪比***
# o; y' d% w4 @& T' X9 J' V
% N( C! M9 F9 t% U8 E( x# x1 g 在公司内部,每个人的工作要清楚区分开。像处理数学优化问题那样分配任务不一定靠谱,得到的结果可能还是支离破碎。这是因为创业公司需要行动迅速,个人的角色不能固定不变。而且,分配工作不单单取决于人与事的关系,还取决于员工之间关系。
$ u+ ?1 h6 \2 L1 ^4 ~4 f) b2 Z; i x! S: X! q6 {$ F; e
泰尔在管理Paypal时做得最漂亮的事情,就是让每个人负责做一件事,每件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针对这一个任务对相关的人进行考评。泰尔发现这么做,出发点虽然是简化人员管理,却带来深层次的发现:角色界定清楚后,能减少冲突。公司内的争夺大多源自员工们竞争同一角色。初创公司初期各种角色流动性大,这种争夺的风险特别高。消除竞争让每个人建立起长久的关系,内部和睦才能让初创公司存活。我们通常觉得外部商业生态的竞争过于残酷是初创公司失败的原因。其实每个公司本身就是一个生态体系,派系争斗使得公司难以抵挡外来攻击。
5 \1 A1 |4 C- k+ X( y* w( ]. j. e8 P3 W, k6 F
内部冲突就像***,致死的原因看起来是肺炎并发症,真正的原因却被掩盖难知。2 y5 h( @5 T& v# T" o0 _
: W% A! Q- g- L( `- J0 L7 C
9、未来好的企业注重人机结合,而非将人排除在外6 ~. U0 P% O" @ N
P4 ^# @' A, J: L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技术的同义词。深蓝打败世界象棋冠军,Watson打败Jennings,谷歌无人车已经行驶在加州的大道上。
- k; @/ ?* \! @0 q! H( E9 I d1 F+ A, Y5 R: w) ]( S- P% Z- L* d
但泰尔认为计算机只是为人类提供补充配合,而非替代。未来好的企业,靠的是更好地借势于人,而非将人排除在外。
+ Q& S6 p# E/ f) D$ `1 z" A( h7 h( {4 [2 ]& l2 R9 f
人和计算机的能力存在本质差异。人有动机,擅长在复杂环境下制定计划和决策,但数据量大时缺乏理解力。计算机恰好相反,擅长数据处理,但对于人很轻松的基本 判断一筹莫展。谷歌通过扫描千万张照片,能够以75%的准确率识别猫,但四岁的小孩都能轻而易举做到。人和机器存在本质上的类别不同。
" d( k3 X7 V+ c3 {6 R
9 f% N- g* u5 j Paypal在2000年度过dot.com泡沫后,遭遇的最大问题是每月上千万美元的信用卡欺诈。因为交易太多,没法一个个审查。于是他们组织了一群数学家研究这些 欺诈交易,然后根据研究所得,编写自动化程序,实时去除欺诈交易。但对手们很快调整策略。Paypal随后采取了一种人机混合的策略,程序将可疑的交易找出来展示在很好的用户界面上,然后由人工审核。这个称谓Igor的系统,帮助paypal实现盈利。
1 S% C+ m/ Q$ D9 K! `4 a! o9 Y2 r
正因为人机结合的价值,泰尔在出售paypal后,找到合伙人,用类似技术来搜索恐怖分子和金融诈骗。于是在2004年成立Palantir,到14年销售 额达到10亿。美国的CIA主要靠高级特工,NSA主要靠超级电脑。Palantir倾向于结合二者。计算机并不能取代专家,只能帮助他们做得更好。! N" |; J5 F- z
! p8 u/ d3 W7 v; j O. I
我们被计算机一些小成就折服,却忽略了人依靠计算机辅助取得的大进步。Watson、深蓝、机器学习算法虽然很酷,但未来最有价值的公司肯定不是靠计算机单独解决问题,而是基于这样的发展路线:计算机能怎么帮助人解决复杂的问题。
. B/ a. o- v9 X! m: G3 U6 n, [" Y0 V9 ]" T+ g/ j' Q# g/ w+ p9 V
-->因系统限制,后面续贴。
+ @, K3 A) g$ d- x#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