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珠园东边 于 2014-8-12 18:11 编辑
4 T' q9 C2 @: ^6 |+ }1 C* Z! O; q& q5 ]! h2 c
我是这个小行业的技术第一人,简单谈一谈,只说压射部分。原理很简单,一个主缸,屁股上一个增压缸。液压机行业那种增压活塞,中空的,内有单向阀。另外增压缸前腔有单向顺序阀,用以调增压力,称之为单回路,即主缸与增压缸共用一路储能器油,很简单。
$ H! y9 H7 ^* c# o- A8 L
/ ~- c1 p& ]" r; `- Q. V是瑞士布勒设计的,七十年代多半个行业都采用该结构,但靠这么简单的东西,两千吨的进口机一千九百万,两千吨的油压机多少钱?所以就得改复杂,于是德国人搞出了双回路,主缸与增压缸不共用一路油了,增压活塞也不中空了,给增压缸单独加了一个储能器,一个储能器就得有三个附属阀:单向阀,卸荷节止阀,减压阀。主要复杂增压,主缸没怎么改。: Y8 R$ v" }& ?2 G0 v9 ?
' h q# ]0 T% B* x" O' O给增压缸加了单独的储能器,有储能器就得有插装阀,有插装阀就得有先导换向阀,是一个外控电液阀,引主缸油启动增压,阀芯另一端加了背压,一根弹簧就成(小吨位),但故意用小皮囊储能器做背压,这个小储能器得有单向阀,减压阀,截止阀。在外控电液阀的阀座与电磁阀间还加了叠加式截止阀,用以调主阀芯换向速度。这样就大大复杂了系统,阀从十个增加到十九个,阀板重量也大大增加,机器更装逼了。说一下,单回路国产机很简单,但国外的单回路不简单,压射部分二十个阀不止。所以设计上国外不及国内,我只能认为人家功夫在技术外,故意的。
' V4 l% j9 n+ j( {
) W- j2 A5 y8 w; ` m# t+ G' N- {* T# d
现在只有北方最小的吨位和台湾机还是单回路。为什么台湾机是单回路,它抄东芝抄得早,当时东芝还是单回路,一直没改。台湾机的单回路比大陆机的双回路还复杂,比如一个十六通径电液阀,他用四个插装阀装逼。国外近年情况也有变化,布勒前几年又重推单回路,精锐系列。
0 c, w0 z0 ~: I, G! J( f& x. B1 T6 E$ j7 m- [: l
国内八十年代呢,烂国企的图纸都是从济南铸锻所买的,无非抄抄国外,插装阀就是济南所第一个引进来的。当时济南所盲目搞双回路,跟风,看不到双回路的市场本质,被外国人在技术上牵强的说法所迷惑。我看过济南所的技术文字,比如老和尚撞钟,他把传感器放在老和尚这头,而不是钟那头,然后说冲击力也没多大,就这种理论水平。但济南所好在哪呢,只是在250T以上搞双回路,最小吨位还保持了单回路,在北方传统保持到现在,就是北方140T。再一点,当时济南所搞了四种压射结构,还采用一些自制阀,无论香臭,给后人以借鉴,象力劲毛都没有,大小机一个样,单调之极。是吧,双回路和双回路也可以不同,有浮动活塞结构,有外置单向阀结构。我理论之所以强,与熟知老机是分不开的。) Y7 G4 r6 h: M* J8 @
5 b) {! F. M- ^) z/ t$ u e% c( g
8 D+ A$ r7 g# `; {, y后来压铸机行业的烂国企破产式微,香港力劲进入国内,一色的双回路,大小机型,图纸被全行所偷,北方是仿力劲,但没全仿,在小吨位上还是坚持单回路,广东是全偷。广东普遍不懂单回路,北方则人人知道。
' p6 {; A! ]4 h/ D$ }+ O
2 Z; I; a1 b% A4 G+ m
4 p( T6 A2 ^* ?; y6 t1 d& P0 t以上就是围绕着单回双路结构,介绍压铸机技术状况。就是跟风国外,济南所大部放弃了单回路,力劲是全弃,北方继承了一点老式机的传统,在最小吨位保留了单回路,广东是清一色双回路。技术上双回路就是装逼,复杂可靠性低,高成本。另外就是近些年,布勒的举动,你要是搞单回路,难卖,太简单,不够装逼,但国外机怎么搞都行,这就是品牌的作用。 p) [& n% H- u3 h3 L; I# Q' h: E
( [( R/ d0 I% C, a: a* R- D; {
5 z& E2 h# z |" @9 M* L- R+ A! I
) J$ n& P8 g; H9 E: T0 U* k' R! {, n/ d
4 R) y, d+ p1 E- h+ i5 d: j"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