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7-19 21: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wolfbee 于 2014-7-19 21:08 编辑 1 \7 f$ `, U. i' E) x2 U
yuweidong104 发表于 2014-7-19 20:21 
& a6 t2 y* z6 N& k: o$ @CCTV10我爱发明里一个小伙发明了收晒谷场上的粮食,小麦,稻谷,玉米等都高效的收进去了,可以抵很多人工。 ...
8 c1 f8 M8 x8 S1 _: e2 {6 P1 F# P他这个我看过,效率不是很高,下面采取的是涡轮减速器,能量消耗很高的。并且对地面的要求很高,我上面说过了,如果地面不平,有个凹坑的话就会有漏收。9 |1 s. a7 u/ s5 }9 X
" u/ I3 Z& f- S% o# Z说实在的,我们看东西要兼顾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实用性;第二、效率;第三,效果;第四,经济性。有时看民间生产的东西,有些是厂里的机械师傅做的,还是蛮不错的,但是有些纯粹是不懂的人慢慢熬出来的机器,看起来真的不像样,如果能满足功能性的要求那还好点,最怕的就是,专利拿了一大堆,但是却连样机都没做出来,这就可悲了。我碰到一个60岁的老人,之前是老师,硬是摸索着发明洗根苗插秧机,实用新型专利拿了一堆,但是却没做出样机,说真的,就是专利局想拿他的专利费罢了,本来农机局想让他和我合作把样机做出来,但是我和他沟通了一个小时之后就放弃了,说真的,他真的是不懂机械,有些东西只是凭空想象,从理论上是可以实现,但是现实中影响的因素太多,他没做出样机首先就说明他这边的技术不过关,我提到的几个问题他也没法回答,只能说那是肯定可以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肯定不肯定,实践出真知。我最后打退堂鼓了,没法在这些不太可能的事情上耗着,只能肯定他的精神,但是不赞同他的做法。$ v2 G. c+ B4 y2 l
7 b- H6 S& ]8 b" J, l4 \因为我们公司本来就是做插秧机的,之前和湖南的一个姓刘的联系了下,因为看到网上他有洗根苗插秧机的专利,然后发了个视频给我,大约是至少是五米之外拍摄的,操作基本上是连续的,看起来貌似效果还可以的,但是明显是经过剪辑的,我提了几个问题,首先是这个插秧机在田间插秧的视频,而且必须是连续的视频,然后是插秧之后的效果,例如每株基本苗数,株距等基本的参数等,立马卡壳。所以现在不要片面相信媒体怎么说,要看看具体的情况,就算是拍摄的视频,经过摄像师或者导演的手之后就有了选择性,到我们这边观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片面的了。除非到现场去看,不过一般情况下,一旦提到现场,很多所谓的发明家都直接销声匿迹了。
4 q X' Y+ }+ k: I6 f
% ^' z4 F+ V' j8 R( M 所以现在不管哪个公司吹牛吹得如何,你视频拍摄得再好,有本事的话,从头到尾按照现实中的条件来拉一遍,而且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都放大到100%来试验,能通过,那你就很牛;没通过,对不起,重新设计吧,或者把广告词改得谦虚点。
. [" |1 Z+ z5 {' U- |5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