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十九子

历史和经验对一个企业/国家,利大还是弊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7 12: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rianshao 于 2014-6-27 12:17 编辑 # f+ ~. u3 _1 F
; s' X) ~' T) P) l6 ^0 M
首先我所支持的创新并不反对历史及经验贡献,尤其是技术的积累和传承。人类之所以不断发展和进步,我认为就是一群不甘守旧的人跳出原有的模式,用创新的技术或者理念,在一段时间内引领一个变化、一个进步,让他效力的企业或者国家走出所在的那个集团,领跑其他,从而带动示范整个领域。甚至人类本身的智力发展也是随机突变的方式,两个智商100的人,他们的染色体中影响智力的基因在一个偶然的排列组合中,得到了一个智商150的天才,那么他可能今后就能促进某个领域发展一点点,推动一点点的技术进步或者商业上的成功,人类每一代人会比上一代智力增加10%,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基因不愿意遵循守旧,尝试新的排列组合,然后淘汰了旧的效能低下的组合方式。
6 b( X, p' R7 z8 k+ X& N举个例子,15年以前,我们桌面上的电脑是这样子的,
; u' I: o$ f  |: F6 e: x$ \' T+ v; Y 米白色.jpg 当时的每个人也都认为电脑就是这样子的,电脑一定是米白色的,这没什么不对0 [+ u/ U$ |9 f7 d# F8 V$ b
有家公司推出了这样一款产品,并定义为imac& d5 `3 W+ N% W# k* T! F; C
imac.jpg
4 j: V' g) |1 L. d7 m0 I3 I这个产品在随后的3年里,销售了500万台,利润率是惊人的23%,而它的配置与前代产品完全一样。
. {7 J* k  f2 F! f5 b在这个之后的第二代imac的研发过程中,当乔布斯拿到第二代产品的模型时,给出的评价是,“这看起来没什么不好,也挺好,就像是缩水后的第一代产品”,最终他们决定跳出一代的经验和历史,有了imac二代
% X) ]6 b- R& B
* w; r, w' m; ]: z% K mac2.jpg 在之后到的岁月里,他们更新了材料,运用了新的工艺,在大家都接纳了彩色的电子世界以后,他们邪恶的推出了无色的产品,然后他们把产品变薄,大家都要把电脑做成西瓜刀时,他们最近开始把电脑做成垃圾桶,9 v( t0 m. O+ E6 G
mac pro.jpg 他们没有自己的cpu,没有自己的显示芯片,却改变了世界,让全世界为之疯狂,他们用创新把公司变成了宗教。8 y# `3 c& z& D( t/ l5 Q

) z( I2 w! _. K8 q苹果的故事已经发生,再说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灯泡是这个样子的,
8 [# O7 l8 c* W 白炽灯.jpg 没有疑问,经验告诉我们是这个样子,没错,在钨丝的时代,甚至节能灯的时代,这个样子也许是最有效率的方式,然而当我们进入LED的时代,在普通的家用照明领域,这依然是最有效率和最方便、最节约的方式吗?有些公司在做新的尝试
, ^7 B! V$ J8 y% I! F5 W led叶子.jpg
/ W1 F7 h1 K7 v! i5 X lednew.jpg
# Z4 I& Y$ q5 R2 c: j% R5 w我的观点是历史与经验对于一个企业或者过来说,可以让你不捯,也许可以让你一段时间吃饱饭,但如果一直沉浸在其中,不敢或者不愿往前踏上一步,那就不会有引领潮头的机会。我不否定经验的作用,所谓创新也是失败的经验得来,然而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和更替,如同高晓松说,历史不是镜子,是花开花落,历史重演也是新的模式# O. ?* S" H1 o5 X) ^! I

: s- |" j2 O3 J4 j/ X! Y4 G# X
: ]' r: i" X5 j: E- r) ~9 p

点评

哈哈,这是我非常同意的观点。经验的确重要,但对于飞速发展的世界而言,很多经验并不一定有用。  发表于 2014-6-27 1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3: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次去美国公司总部,看见办公室里有几个白胡子老爷爷在编程序,旁边还有几个年轻人,同事告诉我公司里的应用软件操作软件全靠他们顶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培养接班人。当时我真的惊呆了。" k( b4 O" P4 L
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集中了数不清的程序员,大部分也就20出头的小伙子,35以上恐怕都力不从心了,但是在美国五六十岁还在编程,除了敬佩还能说啥!

点评

对,我也认识很多老人退休了还在学编程,非常值得敬佩!  发表于 2014-6-27 1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3: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历史的包袱,还想多说几句。( Z% ^6 |1 L# \3 n+ V1 M
如今细数几个强国,大国美国是没有历史的,小国瑞士新加坡是没有历史的,德国奥地利也算不上有历史。英法的倒退趋势已经明显。9 ~) t* e) p  o, K- S" a* _* W
再说古国,希腊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地人告诉我现在的薪水只有约三千人民币,上班都吃不饱,还不如失业在家领补助。南意大利一直在给北意大利拖后腿,拿坡里的满城垃圾流浪汉和它的饮食起源文化一样有名。古波斯和埃及以及玛雅地区还没去过,看看新闻就知道,每次要去都被亲友担心地各种制止。印度还守着自己古老的等级制度和古印度教,一辈子不思进取只为守在恒河边等死。中国在从新开始。
# @: l# l. J. q
8 a% _1 I1 E: _& F! E) y在古国经常会遇到很多没落的贵族。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半夜在印度游走寻找住处,被当地三轮车司机带到了一个豪宅面前,那个豪宅几乎是全市最华丽也最古老的建筑了。里面的老贵族英语很好(印度只有上层人受过教育的会英语)也很有风度。第二天早上临走的时候,他很温柔的说,我的仆人很可怜,给他一些小费吧。那个表情我永远都记得。让我不禁想起了北京二环内老宅子四合院里那些纨绔子弟的远亲的表情。。。

点评

总体说来,我觉得逃离本土开创新大陆,这本身就是一群骨子里不安于现状的开拓者的思维惯性。有些东西是有遗传的,很多移民也都源于早期家庭教育。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革新。  发表于 2014-6-27 16:19
台湾没去过,只看一些综艺节目和新闻报道不好轻易评价。但是我去澳门和新加坡感觉和中国大陆的氛围还是很不一样的。美国和欧洲大陆的氛围也差别极大。就连瑞士也是,大家都说是一群不想当德法意的人组成的。  发表于 2014-6-27 16:17
新加坡国家没有历史,但是华人文化传统。美国没历史,也是欧洲传统。  发表于 2014-6-27 13:41
评价一下台湾。  发表于 2014-6-27 13: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3: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是有惯性和惰性的。在欧洲很多大企业由于政治原因或企业文化原因不能解雇老员工,导致企业不堪负荷。这个世界上有经验、生活平稳,同时又居安思危愿意革新的能有多少?
2 n  ^6 _8 f8 G
! b8 B* S7 K7 U. ?: ~( S- _) w3 T" i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的要发生巨大改变的时候,很多人就退缩了。4 ]0 p  T' l6 H& h! V
我想现在企业改革,部门把我推上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我看过部门老员工做的改革工作内容,基本是把以前的照搬全抄,而且很多内容他自己也不明白是为什么、要怎么做。
1 q; u3 i3 E3 v4 h
+ ?9 p) Q8 \8 ]4 E0 H) e, w跑个题,改革也是需要经验的,改革派也是有自己的惯性和思维定势的,习惯于打破定势本身也是一种反叛的思维定势。哈哈,有点悖论了。

点评

哈哈,扫街哥,你把自己角色代入了吧?我相信你这种老员工肯定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类型,不会像很多欧洲大叔一样拿着不可解约的合同每天喝咖啡聊天还美其名曰如果饿死了是企业是国家的责任。  发表于 2014-6-27 16:14
老员工正是企业的宝,对于国内更是如此,新员工认识你老板是个啥。  发表于 2014-6-27 1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5: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历史经验本身是中性的东西。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经验。( d% f, k) `7 N7 M: r
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前提条件。就像我们读任何一个理论,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结论,还有assumption,methodology,这些是结论成立的前提。只有当前提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假设重复试验会得出一样的结论。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结论,更是结论如何得出的。. ^" h' K" C1 X' c( m
对待同一个经验,以前做过无数遍试验都失败了。有人只看到结论就觉得没必要再重复。但如果去keep track on这些前提,在这些经验中发现哪些前提发生变化了,方法论哪里可以提高,反而可以找出新的方式。# Y" a1 l8 J; l* w
如果把经验(的结论)当作真理,我觉得经验弊大于利。但如果可以批判地对经验进行思考,则可以从中产生创新。
+ u( @+ d/ L0 q, T( x当然我也觉得人的思维大多数是有惯性的,成功的案例很容易重复,改革总是不得以而为之。这种惯性放在一个群体中则尤为明显。
" z5 D. Y% D4 [" k
9 x# C" i! Y5 q  P& z. p但我倒觉得当谈到一个国家/文化是否会因为历史陷入沉寂……我觉得太大了难以说明。有多少是因为历史本身,有多少是因为国民性,有多少是因为历史的偶然,多久的历史能支撑文化,而多久的历史是拖累?不同国家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速度都不尽相同。美国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二百多年是长是短?唐朝也只有三百年。而罗马衰落了一千年。
$ |. n: K3 {/ y! q1 c/ r9 z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里写道,任何文化都有两个阶段,文化和文明,文化是创始阶段,文明是扩张阶段。文明阶段是文化衰落的时期,这时人们失去了创造力,只是在消费文化阶段所创造的文化果实,或者是对文化阶段的模仿和修补。只在数量上和外形上进行扩张,以便证明他们的伟大和力量。
3 U* B9 h+ ^4 j* p5 {% P7 Y(对不起跑题了

点评

文明和文化,说的很好。  发表于 2014-6-30 15:52
没有跑题,我觉得和我的想法契合的非常好!很多内容我都非常同意并有共鸣!  发表于 2014-6-27 19:02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原谅我今天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 }; \8 J0 L& L; b) `8 m& z
- a* ~. a+ u( I
; |4 m1 F! e$ Q9 @) u4 ~/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6: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认为差别在于当变革发生,一个国家是能追上还是不能追上。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企业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变革发生在外部,文化/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或下降但矛盾未激化阶段。这时候变革很困难,越靠近政治中心越困难(?) 。于是落后于时代。比如希腊。不排除突然出现一个领导人手腕强硬把这群人带出来了。 一种是变革发生在外部,文化/企业处于矛盾激化阶段,这时候变革轻松完成,以前的基础转化为变革后的基础。参考文艺复兴后西罗马帝国一系列国家。还有一种是变革发生在内部。原本的基础就是驱动力,参考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 ^% k9 b+ s" |/ i' C9 P至于没什么基础的地方,他们可能变革的非常迅速。所谓不破不立,正因为没有基础,就直接省略了一个步骤。但一般这些地方一般不是变革发源地,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基础太薄弱也没法发展起来。但他们可能是周边古老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并反过来影响/侵占了文化初始的地方。比如罗马之于希腊,美国之于欧洲。也可能是经济试点区域,比如珠三角。
' W$ `# {6 s& t* h+ m# L% t7 Z# D4 m+ j5 x0 n
近现代历史上几次(我觉得的)主要变革,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宗教的衰落,到民主国家的产生,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成功与否,都是一个追上了还是没追上的差别。至于历史和合经验在追上没追上的分别中扮演什么角色,我认为是相关但未确定的。
1 `3 j/ U0 v4 s% ~( V, ~, e. ?正面的例子比如德国在搞的工业4.0,很明显就是想以自己的基础继续做行业领导者。(而且似乎还蛮成功……?)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特别深厚的经验基础,并能特别有危机意识不断革新的话,做领军人还是挺有可能的。
4 ?5 \( k8 _, E' `
+ m9 x, _+ x5 N( d另外去过的伊朗人表示另外我要为古波斯申诉一下……我觉得古波斯的问题不在于历史负担重,硬要说伊斯兰教还是后来才传入波斯的。问题也主要在伊斯兰教原教旨运动,而这是近几年来伊斯兰世界的新东西(虽然也是复古运动,但复的绝对不是波斯的古……)。而且现代化失败主要是当时美国在波斯放的傀儡政府太作死的错。当然宗教思想太强也确实是个问题。
& P7 S" I) Z/ f还有希腊……希腊的悲剧主要还是几千年前被军事征服了吧……
: i6 P; _3 k% \) Z& Z$ _
# V* ^! M- ^# {6 P补充内容 (2014-6-27 19:09):* J# a6 i' a' E
打完字没查就发过去了。第一段比如希腊删掉。最后一段是去过伊朗的人……

点评

反观现在的民族斗争,有资源抢夺上的,也有意识形态上的,即宗教矛盾。很多宗教并没有与时俱进,保守而强硬,不接受新的观点和解读,这也会限制国民的思维,导致国家发展的停滞。  发表于 2014-6-27 19:12
对变革的区分方式很有道理。对宗教我也想多说一句,很多人总抱怨中国人的问题根源是没有信仰,接下来就有很多人入教,我认为这完全是两回事。欧洲大多是宗教国家,但受过当代教育的人还有多少坚持去教堂?  发表于 2014-6-27 19:09
·  发表于 2014-6-27 1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6: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现在这么多把事情对立的帖子。。
5 u8 K, K8 T' l. N7 o 就好像我问,机械重要还是电气重要,加工重要还是热处理重要?1 _* I% ~. }. d7 o! n/ O" C3 X
  有意义吗?- S! G+ p* j4 P% l) G
1 L& B! S, L/ M3 a0 }
中学就讲过,要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

点评

我是认为 不应该把这两个联系的东西割裂开来分析。。  发表于 2014-6-28 11:18
正常帖子的观点讲究辨证和对立统一,我这不过是个小辩论赛的小活动,目的是各抒己见深化对各对立面的理解,又何必那么较真呢。如果你对这个辩论题有什么见解,欢迎留言^_^  发表于 2014-6-27 1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8: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悠久,在技术、工艺、设计等上面还是有很多很多智慧的结晶。
. Q  _: n% \% {: H6 W7 ]' q0 t
7 C: z4 \# y6 ]' l: F只是自古传统,重视文学和精神建设,对自热科学比较忽略,所以留下的有关自然科学的文献很少。. Y8 a/ E' K5 j; l+ M" z1 B! z

2 R  z5 U" ^- y2 C! s看舌尖上的中国2,有一集讲到“心传”;自古传统师徒制,或者家族延续制,匠人的总结和经验等基本都是口语相传,“相信”只有口语相传之间才会让后人领悟前人的智慧,做到技艺的传承,后人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自己的东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一代走向极致和巅峰;也因此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建筑和建设工程。
+ B6 ~, `! r, g+ {: A+ y  A3 |3 \+ z/ e
朝代的更替,家族的兴亡.....让一个又一个的智慧结晶淹没在历史红尘之中,寥寥有幸存于沙土之下,让有缘后人惊叹。

点评

技术融入个人特性和情感上升为艺术。是国人追求的。技术是冰冷的,艺术是感性的。苹果如果只是买技术,也不会有多少市场的。我们今天丢了人情只剩技术,却以为进步了  发表于 2014-6-27 19:48
四大发明对全世界还是很有帮助的哈哈  发表于 2014-6-27 1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国小熊 于 2014-6-27 23:38 编辑
' _$ L$ U! `/ Q* q
2 _4 e( z7 x( T  V  m$ _- S即是财富也是枷锁,历史与经验不过时也势也,& X$ ~: \- s. G+ d5 `: ?
) E0 Q0 K7 m- w$ S% J/ q( C
时过境迁,也失去了价值。
9 ^! [1 I6 n( K3 o$ T5 ?, r5 A

点评

哪里,天天都看到66姐  发表于 2014-6-28 18:58
呀,好久不见。  发表于 2014-6-28 0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12 22:45 , Processed in 0.07253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