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44|回复: 18

能在冰面、水中行驶的小型打捞船、车(装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2 07: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潘扒住冰窟两侧的冰面,拼命坚持着……
  “坚持住,救援队来了。”
  消防队员还差5米远时,老潘在冰面消失了。本报记者 陈南摄
4 ]" p! I1 J! D& x' G3 W3 \6 y. ^, G( B. s. c  x7 S  N+ n
5 `6 W' m4 _; A, `

. l6 G) c+ t: t昨日上午8时,一名涉险过江的男子老潘在距离松花江北岸约300米处坠入冰窟,过江桥的市民看到后,纷纷向老潘喊话并报警求助,9时消防队员赶到,而就在9时27分救援人员沿冰面匍匐前进至距离老潘5米远时,老潘却因体力不支坠入冰下洪流中,冰面上只留下老潘的帽子。. T/ r0 _9 Y' j/ t& L, H
7 E" S- K  z' h

4 X+ T% h& T9 n  E
6 k! W3 f2 z, K3 D! n* M0 u$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0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dongbeiren 于 2014-3-22 07:30 编辑
: p! {( ^& ]/ j% T* E' o! B9 [
2 D9 w3 G7 r/ ]! w2013年3月18日2时50分许,一名男子从防洪纪念塔横穿江面时,冰面破裂,坠入江中。民警救援没能成功,男子沉入江中----------------120与JC在岸上看了30分直到他消失8 @0 N8 z( D. r# |$ P

+ f5 a5 ~+ t* o# |( M) k: e  w$ X( o% \0 H6 b9 h, R
+ k$ s  [4 e0 Z  \4 j5 ?1 Y" K
                                每年的开江、封江时间段,都会有人坠人江中,因为冰层松脆而无法及时营救;请诸位尽展所能,大发慈悲,来构思一个能救人性命的东东吧。江畔有义务救护队(挂靠在市总工会名下)、江上派出所。指望他们救人?---------你懂的
  Q. F, v8 P& [, b3 N4 u& q# L! n+ d7 W' Y0 }$ A1 w: ?
: Y: A5 h* i, a5 _8 x

7 X; J* j0 F* Q8 c3 @6 E& _$ r5 O: n: ~/ |
                      有个摩托车动力 的小型车(船),平时能在冰上巡逻,冰裂了掉水里也能走,并能从水中爬回冰面(冰面厚度大约一尺,有时水面与冰面底层有一尺多的高度————枯水期)。总造价在1--2W内。$ ?' r9 s0 O2 }. X; K
% M' z3 E, M- ?$ g* A
                     速度不要多快--------30公/里每小时 ,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0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想办法,我来做-----能电焊、知道点玻璃钢、、、、
发表于 2014-3-22 08: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警察和消防的装备落后,看美国这种情况直升飞机是必须出动的

点评

关键在于8点出事儿,9点半消防队还没摸到人。换成直升机,一个半小时也人也死了。  发表于 2014-4-4 04:36
发表于 2014-3-22 09: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苍生挣扎于生命线啊。
发表于 2014-3-22 12: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垫船就能满足你的要求,但是你的预算远远不够

点评

当然可以,救援的时候气垫停下来就是,在冰上或者水面开气垫的时候,速度是非常快的,用气垫船不用再爬冰面  发表于 2014-3-22 20:48
气垫结构是难以实施救援吧?  发表于 2014-3-22 20:35
发表于 2014-3-28 16: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需要考虑设计一个。

点评

希望多多献计哈。 初步设想是仿照B206那种,前后2厢形车,履带行走,能漂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8 20:3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2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dongbeiren 于 2014-3-28 20:46 编辑 + E( h7 ^4 F3 d. |8 W" J4 z1 x
taxiangguoke 发表于 2014-3-28 16:30 0 D- F1 f0 a) @9 n/ o- d' [
这个确实需要考虑设计一个。

4 A' c) h$ H6 c7 Q* D( J2 ?& N* T! W初步设想是----------履带式全地形两栖运输车+ j) I2 D7 u8 B  A' G
3 u$ P/ Z5 P/ G

0 B7 ~: f+ E5 A+ q* d
0 N& }9 w: A5 X5 z' Y% i% Y9 k6 C' `4 g& E- T7 b# t1 m

- Z. S. E, \0 I4 `' ]
8 z* b8 K3 p9 s; ]
* M$ A( ]  S  a  u9 b4 x; r
6 z' ~/ o/ b9 h( [  J
: ]* Q0 N) @7 A2 p) E1.活动铰节式双车厢结构
2 O. J. Z) n: j0 |6 V9 ^该车由两节车厢组成,车身之间用转向装置连接。每1节车厢由底盘和车身组成。底盘部分由中央梁、侧传动和行动装置总成组成。4个独立的行动装置总成可互相替换。前车厢内可戴货600kg或容纳5名士兵和1名驾驶员;后车厢可载货1400kg或有可载11名全副武装士兵的足够空间。他们的座位在车厢两旁及前面,背囊等物可放在车顶,最重可达200kg。该车满载时可拖1辆总重为2.5t的拖车在任何道路环境下行驶,后车厢可轻易地更换以作特殊用途。
/ |, G  C4 e, k- [% y2.发动机和传动装置1 h: ?' S( h" i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前车厢内,通过1根轴把变速箱与两级减速齿轮箱连接起来,盘式制动器也安装在该轴上。动力通过万向轴传送给底盘前端的侧传动。转向是借助两个液压缸改变前后车厢之间的方向实现的,通过1个普通的方向盘进行伺服控制。该液压系统的设计允许在两节车厢之间有很大自由度。* L& A6 ?; z, H$ e; e" e. ?
3.行动装置总成
- E5 M0 R$ _3 ~- _, V! @% c$ z每1总成内有4对负重轮,前端装有主动轮,后端装有诱导轮。负重轮安装在由橡胶张紧弹簧支承、与钢梁连接的拖臂上。后端的诱导论带张紧装置,也由橡胶弹簧支承。履带是用橡胶配以纵向纤维帘布和整体式钢质成型加固件制成,经瑞典陆军常年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寿命超过10000km。...............................+ v! l+ G. W& n7 o' N& o; t
4.车身3 H9 l# l2 P0 [& \: D
用耐火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RP)制成,采用双层结构,不但坚固耐用,比钢车厢轻,而且还起防翻车作用。该车设计可以保证环境温度低于-40℃时仍能启动,前后车厢内均装有通风装置及热交换器,能保持车内温度比外界高30℃,并可起除雾器的作用。此车具备两栖能力,在水上靠履带划水推进。
: s/ b: U4 h3 s/ ~; 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2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缩小成为只载2、3个人的大小
发表于 2014-3-29 22: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型全地形车就行,国内有,比如“西贝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31 03:18 , Processed in 0.0847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