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iviling 于 2014-2-5 09:19 编辑
* \) L( C1 V4 Z2 m' q
! B( J- s0 s0 l4 J5 K" k/ x现在年也过了,财神爷我初五凌晨也放鞭炮贺过他老人家生日了。接年前的话题,说说和三哥合作的事情。
; i4 M" `# R. a7 h6 |! O8 r" c) P# W( i$ x) P3 J: k
最早接触印度制造,是从一款电机。一个瑞士品牌的电机被一家美国公司收购并把工厂设在印度。最后我们就没有采用,因为买回来的3个样品很快坏了两个。一个是减速箱磨烂了,一个是烧了,而且气动力矩软,噪音大。部分细节部位工艺从精工细作的瑞士货变得和江浙的作坊货差不多。
% u1 |6 N; M9 a8 d+ _* R
8 R! E* |4 n- S" T+ L/ c再说点具体合作的事情。- y+ p, d: s% C# g3 Q
. W; q. L% f: h* C7 d. q& y/ T
尺寸链没算:0 s p- R# C4 L
$ h" }5 A2 p; ~. a13年上半年我干了好两件擦屁股的事情。这两件擦屁股的事情就和设备上仅有的两个印度设计模块有关。分析下来问题都是尺寸链没算。
0 u- V' N! _( a9 S' t, O3 T8 F6 {2 g0 E/ [. F A/ c. M
一个转轴,一边由卡圈限制轴向窜动,另一边由螺母限制。就在这卡圈和螺母之间,有一串由FRP件,钣金,6061机加件,POM机加件构成的尺寸链。计算公差,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2.6到+3.8的误差。出现负公差顶多轴向窜动,影响美观,出现正公差就麻烦了,螺母不能拧到轴肩上,拧死了转轴就转不动。! X# }: I$ ^6 T- b
4 X$ d2 i8 w* s. J. V$ o0 t
这问题其实也怪国内的供应商,当初三哥的方案发过来讨论的时候,工厂说“没问题”,可以控制,控制的方法就是,一旦发现出现正公差就让工人不拧死,用螺纹胶中途粘死。做样机,没出问题;做测试机,没出问题;做批量,有一批次,6台中挂了5台。说白了就是,防呆设计没到位,你让操作工一两个给你好好粘胶,靠谱;批量,呵呵……" D. u) u/ u5 n! }0 ~; X
' m: Q# @( w" i另一个问题是行程开关,为了防止误差造成的问题,偷懒的设计就是“能调整”。能调整到生产就是同样的问题,一两个操作工会给你好好弄,批量了,谁记得哪个搞定了,哪个“差不多”。8 v! i# F: k6 v
! a" D4 u2 F* _, h2 g; T! a
刚度不足:
5 B% w2 `4 ]2 Y' w3 U5 ~+ ]# @' G# l4 @! Z% g
一个承重面板,我们买了鬼子的,天朝的还有三哥的。然后架空0.5m用载荷去压。鬼子的面板添加了土豪金色的纤维,垂直纤维方向踩,变形1mm,平行纤维方向踩,变形3mm;天朝产的俩方向踩下去都3mm;三哥的踩下去一半就5mm了,大伙说算了算了……
+ W8 J' Z: U0 c7 ~: z! P% f4 t
4 D) k+ A x# [一个承重铝框架,中国团队和三哥团队各设计一个。做出来以后,三哥的75kg,天朝的45kg。用载荷去压,三哥的变形3mm,天朝的变形1mm,3mm是及格线。三哥不服气,于是干到90kg,变形1~2mm,呵呵9 l+ h* S5 c1 V* j c
+ T' e% f* m8 z
还是那个承重面板下面要走线,做一个长走线管,还要开口,方便线的装卸。天朝机械不是一流的,房地产这几年那时玩疯了的。我们的走线槽,用市面上的PVC管,大型铣床走一道,打几个孔,找专业供应商粘上,搞定;三哥设计了0.6m每根长槽若干,注塑的,然后一节一节拼接。刚度嘛,单节棍和三节棍哪个刚度好?我们做了中日印三方的样品花费6000软妹币,毕竟PVC管一买6米;三哥那做了一套,模具费50000软妹币。1 V" z: E! q8 o- @+ g
6 b9 q u2 E; m6 Y, \# b
体积庞大: K y0 S2 G+ ?0 M/ a
- R/ D7 l/ b/ u0 k' O
做没有追求的设计,很多时候分分钟可以搞定,有尺寸追求,得绞尽脑汁。当年鬼子的walkman一台1000多,东莞的随身听一台30块,没办法,人家的就是比你薄,比你高档。
! M# F, Q) D# |" W7 r8 a
9 z. `9 d- e5 V6 n; d$ n T' r; b鬼子做设计要求,提出一个参数,要比中国上一代产品薄90mm。在这里,薄就意味着核心竞争力。中国团队分析下来,我们确保能比上一代薄20,努把力40mm。鬼子表示不屑,三哥表示赞同,并且列出详细的尺寸链。就这样,在全球会议上将了我们一军。我们没办法,按照三哥的尺寸计算,我的结论,理论上可行。如果用鬼子的某个设备,靠谱,但鬼子那玩意太TM贵了,被米国老板否了。那没办法,我们做不到。三哥欢天喜地抢走这个模块的设计。他们第一开大,买了美国设备,用一个复杂的结构凑出尺寸,理论上,NB。
% }" o4 u9 P+ |$ @5 B, J
% q; V, X7 c! f( a* s但第一台样机做出来,发现干涉,米国的玩意定制尺寸人家也改不出来,于是厚度增加40mm,说得过去,世界最薄,比我们上一代薄50mm。
4 s1 P' t8 S8 O$ u7 e* \3 b7 I
+ V) _ v% V2 ]$ a有一个动作,我们这边是自己设计的结构,用闭环检测精度;三哥再次开大,买美国设备,我们以前真没听说过的高档货。不过这高档货的尺寸也没法改,厚度再度增加,达到我们当初确保的-20mm。在公司里,新设计的结构要有相当的时间去做各种测试,以确认靠谱才能上。三哥拿着米国的样本,笑呵呵地把我们的方案比下去,理由是,我们有产生“噪声”的风险。
2 H M) i; T# s! z
: |" q! }1 H/ K4 C, G3 z美国货上架后发现,那玩意不能开环玩,开环精度不够。尽管如此,他们最初发过来的测试结构都是合格的。开环就开环了,测试的码盘用齿轮链接,设计结构也没有对齿轮有严格限制,回程误差那时少不了的。但他们的报告上就是牛了个逼的0.004mm误差!既然如此精度,他们还是让我也做一组。我怎么也做不出来这精度啊,误差都在1mm以上,回程间隙就0.4mm了好不好。又过了两个月,他们出了正式报告,这回误差居然2mm以上,呵呵。早先那报告怎么来的?" e' s' s) @# p$ c$ ]6 |
# ~' i# q2 s6 l* ]- n- w4 s开环不行,得闭环。他们找了一个德国传感器,太TM贵;我这次开大,事先感觉不靠谱,买了俩米国货,分给他们一个。/ n# Z, J& k9 X2 a$ G) W
7 P. Y+ U! O. v传感器这玩意,尺寸更加不好改,他们加上去,厚度肯定还是要增加的。8 B; Q& @8 Q2 Y4 F1 b$ X! J V
0 A( f" h( q9 t3 e/ W0 K果然,前些日子鬼子和我沟通的时候说“C君,你要康巴待啊,一定要把厚度控制在你们当初厚度+40mm以内”……当初说好的比中国团队-90mm的呢?看到鬼子的那番表态,我乐坏了,干劲也上来了,连加了两周的班,把握手上可能影响厚度的结构改了又改。先后做了5个版本,可以满足当初我们承诺的比上代薄40.2mm,呵呵。9 B8 l$ }2 s8 A
2 v( z9 `* f/ X9 R0 q9 ^3 L结构复杂:
. ?$ @6 @6 k5 y/ y2 u/ x) ?
) Z" G, [8 J& h做机械设计,最忌讳的就是复杂,复杂就意味着出问题的地方多了,可能出问题就意味着不可靠。
5 U, j. i/ J2 w* c/ t
0 ~* A4 G B% S" y" q# C8 z三哥的结构,由于买了各国的牛逼装备买多了,为了就和这个部件,就得挖个洞;为了让开那个部件,就得拉条缝。如此下去,缺乏整体考虑。前些日子我看他们的3维。虽然是鬼子掌控的项目,却透着浓烈的三哥味道,结构紧凑,动作简洁,根本看不出来。
5 f6 I# `+ _+ W8 W0 p; b, f; ]. t. ?, t
就这么复杂的系统,要挑他们的刺,就容易多了。比如他们的结构过于复杂,一旦那个米国货在某个位置坏掉,整个设备无法通过简单的拆换进行维护,只能大卸八块去修或者把整个大部件都换掉。欧美维护工程师从接到电话出门开始收费,150USD/小时,让我们祈祷那个米国货千万别坏吧!* H4 k6 }( f% f o# P
& P. P& j! |( b3 `) u' S
“贵族气质”:
- _$ Y( w0 O3 Q
9 J, \1 g; u9 G- @% }) B和三哥打过交道,有时候其实很不爽,举两个例子。
: L6 j @3 I! b* W
# }+ Z4 n, z* H, n先还说我们那个项目,当初我们的FEA工程师算出来,他们的变形会达到5~7mm,超过允许的范围,不能用。我们这边团队也给出若干建议,当然也少不了给自己的赶紧改动加固。三哥看到我们若干条建议后说了倆字“OK,thanks”。几个月后,双方的方案都做出来了,我们的形变及格,三哥的变形是7~9mm……我们这边的高工说,几个月前就和他们说好了,什么都没改呀!半年过去了,做来做去又做到我们半年前建议的道路上来。助理工程师说,符合他们的作风,先赶出来,把问题留到最后。$ w* \* b8 w/ a X p/ l, r
0 {2 l' w; D' X也许我们都是挫人,三哥看不上。同事当中恰恰有个北大毕业的家伙,留美的海归。智商非常高,和他讨论问题,说点皮毛他就知道了,各种力学模型和公式,他不用查表,都能搞定。这哥们操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去日本鬼子都很敬重他,即便不接中国客人的日本失足也会为他宽衣解带。这哥们去印度培训,美国人的培训总会穿插一些技术竞赛类的小游戏。他做了个模型,三哥不认可。不认可就不认可了,一起讨论改就是。结果三哥偷偷把他的结构改了,而且是即将上场比赛了改的,结果妥妥的悲剧。也许在他们眼里,中国的所有工程师都是狗吃屎吧。/ q7 v7 N) T5 q7 a9 S0 {3 o: X# J
2 U! L9 F- |% M+ K; n看不起土包子,能搞出来,能打赢,也行啊。; J3 v+ p( i: r9 d9 l- \( @
9 T* E. p0 ]0 \' q. b$ ^. A扯了好多,该有人骂YY了。不过这些是我见识到的问题,如果有不同观点,可以写出来交流,毕竟我认识的就那么几个人。可能以偏概全了。
7 Z* J) x1 X. S8 ]2 l
4 }& v* {: B/ j& F% G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印度的研究是匮乏的,一如印度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一样。在政治论坛上,对印度的理解更是两级分化。左边的喜欢黑印度,各种黑段子啊;右边的喜欢吹捧印度,吹的像花儿似的。其实他们争论的,不是印度的工业,而是民主。左边的黑印度就是黑民主,右边的捧印度就是捧民主。这里不是政治论坛,不展开讨论。
' p: k0 ~. q# }( i6 s" o( `$ Q; b5 ^6 b
所以,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信息其实也是残缺和被加工过的,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有10%可以被相信就相当不错了。信什么,取决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和信息真的没有关系。. U, v& j7 G2 a# {7 z% Q- ~
1 q6 G9 k3 G, f6 C2 W& i
最后说点“印度威胁论”。
! U6 d' K0 L5 `3 j4 G
1 A k* B' g& t8 n- P印度的人口很快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人口最大的市场。有市场就会有投资过去的。* e k3 v8 D) y( S8 K; p
. }; J! m* ~. N* x+ K) m
人口多,廉价劳动力就相应多,特别是年轻的廉价劳动力。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和最近的房地产问题,劳动力已经不廉价了。人家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是这边的1/5, 和他们拼廉价那是找死。
7 y, }0 y5 K, D M# n
& _! _- z/ v: R从地缘政治上,中国处于日本的油路上游,所以前些日子看有文章说,日本人自己已经想好了,如果两岸统一,它肯定会介入;印度则处于中国油路的上游,孟加拉湾和波斯湾分按着印度的东西近海。0 w) b6 Z a" f8 _7 z
* @% q! w4 t8 i1 g) U就说上文说过的,印度设计的刚度问题吧。印度人真的不懂得bh^3的意义吗?他们国家那么多人,能混到工程师的,智商低不了。看得出来,他们的设计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本土制造的工艺在考虑。说白了就是为抢饭碗做准备,印度设计,印度制造,多好。
( X7 V) I. F/ h7 g; s
- Q6 M) I( k" d3 V; i所以大伙也请体谅,哥们写这么多,不是因为TG给我发了多少五毛钱。而是因为饭碗,我们和他们抢项目,拿下项目之后,我们的饭碗首先可以保住。这些年中国这边团队从十几人壮大了10倍,都是要靠抢过来的项目养活的。而且抢下来用本土供应商,每年的产量可以养活一个近2000人的机械加工厂。
4 ^" j5 s3 M1 C1 ^5 V" z/ p; e' b4 n( e5 C
社区里很多大侠,技术水平相当了得,我已经见识过了。但出口成脏,一如我学车工的时候那些更年期女师傅,人其实很好,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么脸皮厚,被骂了还能厚着脸皮接着过去。很多哥们被骂,没有硬性手段节制,那哥们扭头就走,怪谁?我不知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