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贴中(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4568)有板油觉得我的很多观点不现实,在小企业中的可操作性不强。此言差矣,难道加强管理就意味着要请很多人去管?这个观念估计不少人有,但是很抱歉,这个观念是狭隘的。因为加强管理并不意味着需要增加很多人受,而是要转变观念!企业不论大小都会有管理人员,条件是现成的。只是需要改变下管理人员的观念,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追踪的意识,不能疏忽大意,放任不管。好比5S,除非干活的人素质太差,否则有人带领的话,很多人都能接受搞好5S的。毕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现场干活总要来的舒服些。关键是管理人员要有打持久战的意识,等到哪天操作人员自己能自觉搞5S了,那也就功德圆满了。如果管理人员自己都没有5S的意识和概念,上行下效,操作人员当然懒得多一事咯。2 g" n; a- s2 C5 o. s* x4 e
6 X$ Y( E& }4 z
管理人员在现场,一定要有挑剔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这是管理人员存在的意义之一。有你没你没差别,老板为毛要花钱请你?怎样发现问题,就要有追求完美的偏执狂的精神和纠缠到底的功夫。比如某生产线的产量一直都达不到计划产量,如果管理人员不追究,那么永远是这样低效率下去。我们换个偏执狂死缠烂打:' I8 L( t G# y+ Y& \+ s7 B
u7 p& Z) m; U+ E' Y8 j
Q:为什么产量完不成?: h/ |. h' e* Y9 j. w
可能有如下回答:1)工件太重不好装夹
6 ^# _ ?6 Z8 C% |6 B7 G& f* }. \ 2)这台设备就是没有别的好用,就这速度
! T. x# z, L( c% ^ 3)需要测量的地方太多,根本忙不过来
6 ]# {6 W$ r, w 4)某些重要尺寸不稳定,经常要修整。
4 Z0 ^5 S3 j! X 5)我就是这个效率,提高不了了。% J9 s/ P' Q# T
3 q$ J K! V! | R7 @7 L 好,针对这些回答,我们一一攻破之:
& g) w( u! C( u+ |6 f4 r+ Q5 v: n i; h, [3 ?7 c6 B
1) 修改工装,添置辅助设备,帮助工人上下料,改善相关不合理因素。
! Q, {3 c3 m" c6 u' e i& i 2) 让设备维修的(或者找厂家)来确认下设备的状况,该修理就修理,修理完后一定要注意日常维护保养。
, a5 q4 O1 v5 M# q 3) 分析那些需要测量的尺寸,确认那些是必须的,那些是重复测量。去掉重复测量的地方。比如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几个外径,一般我们只需确认公差最小的那个地方就可以了。另外,尽量使用量规方便检验。在线自检重要的不是要记录某个尺寸,而是要确认该尺寸是否合格。所以与其每次用量具测量出尺寸,不如用量规快速确认尺寸是否在极限范围内,定时才用量具测量尺寸。这样可以节省操作人员的时间,节省工作量。 ) H% x( z& m7 b5 U
4) 针对不稳定尺寸评估工艺能力,如果确实是工艺能力不足的,根据情况调整,要么换线要么降低产量。(尽量换能满足工艺能力的线生产) 2 G* a$ R6 o5 W
5) 最重要的是这点,如果操作人员对管理人员说出这样的理由的话,那说明这个工厂的问题比较严重了,至少对现场基层人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除非脑子坏掉的,正常人是不会用这种理由来回答的。这个时候需要管理人员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去确认员工内心的真正想法。当然,十有八九这个问题是管理人员无法解决的。因为大多都是薪资待遇等BOSS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管理人员可以评估,这个员工是否有这个价值值得公司为其提升(怎么改善薪资是后话,可以直接提也可以变相提,这是BOSS才要解决的)。然后,将评估的结果汇报给BOSS。后续怎么操作就要看BOSS整个全盘考虑了,有可能会动整个公司的薪资架构,也有可能安抚安抚开开空头支票。 ! h: S: l1 K9 E7 f' z- S7 u4 @
所以,管理人员自身一定要有良好的不满足现状的意识。安于现状不是管理人员该有的素养。如果管理人员都是安于现状的,那么就算请再多,也改变不了现场。这也就不难理解管理并不是人多就有用,也就是说要管好现场并不一定需要找很多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的素养和改善意识。
- M( ^0 f" L7 A- _3 M3 D& F6 R' v- s( [0 f. \3 f& L6 q* M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