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2266998

看害怕大虾那帖,想起来最近与人家的几个争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2 12: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后有种豁然的感觉& X2 [5 V. C1 b) z" P; d
5 p, g+ w8 H7 t. U$ i- t/ a
最后那是一种傻笑么?       在下就是,当技术问题被人问倒了,俺就摸着脑袋嘿嘿的傻笑,以前没怎么接触过
发表于 2013-10-12 13: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后。就没碰过软件。被设计部讥笑过连cad都不会。我也陪着笑笑。
) a+ A5 ^, j0 H1 r跑车厂的总装车间。5条线10条工位。12w平方面积的厂房。我一天时间就能勾勒出。管路布局走向。数出工位。计算风量风速。具体到每条管路。多高。多粗。阻碍点在哪里。协调车厂微调。拿着尺子。上串下跳。
- P2 W# B! m+ ]- Q# l  V4 a. M7 k第一次看到图纸。跑一天。就把事情解决了。晚上就发给甲方报价。回去就让设计部画图去。以后再干这类事。我3小时就能解决。一小时算完做出报价。
2 i8 k( h% k; y9 d7 V, n; r8 y# I0 \% E( d; a' z; q
我再没听过设计部说我什么会不会二维三维。我是个跑销售的。我也没打算学什么软件。反正有画图的人。

点评

这是两码事。  发表于 2013-10-12 19:28
发表于 2013-10-12 15: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我一直觉得小图还是手画来的快,来的过瘾。。。
发表于 2013-10-12 19: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可不可以直接打英文?有些词猜不出来啊....
发表于 2013-10-12 2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两点看法:
' k& Y& M6 @) ~) {0 K0 D1,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个积累达不到一个高度。举个例子,关于产品疲劳寿命问题,国外公司产品做了几十年,有分析有测试。过内即便是参考,也不能达到同样的使用寿命。同样有计算,有测试。那为什么会结果不同。大家想想。人家玩过若干个产品周期,看到很多产品从设计到最后报废的过程。这就是时间的积累。想一口吃个胖子,比较难。古人搞天文历法不也是一代一代的积累?
! S. R) s$ j" K- K0 s) f" |2,只会画图的人是不是就不会设计了?还真没见到就会画图,其他什么都不懂的人。绘图,需要标各种尺寸,各种公差。举个例子,公司焊接件外协,要标公差,预热温度等。就说公差吧,标的要求高了,人家做不出,要求高了配合精度达不到。你说绘图的不懂能行吗。' z7 ]5 S6 \( z
我平时跟设计组聊天,说平时那些基本的东西动手算算嘛,又不难。人家说什么,我液压系统,润滑系统管路还没画完,算个锤。/ `& G. z+ Q! Y+ m
我觉得吧,还是说做通才跟专才的事情。通才什么都懂,但要靠一个个专才把事情做精。

点评

现在哪有只干拆图的,哪有那么好的事,都是杂活一起干,这种技术要求,热处理硬度,淬火深度,表面化学处理都是自己写的,车间有问题一个电话你就得去,不然你就是耽误生产,哈哈  发表于 2013-10-13 11:39
你所说的那些只会画图的人,没见过。有可能公司不一样,对人要求不同。有的公司就是养人的,有的则要求很高。  发表于 2013-10-13 07:55
打个比方来说,很多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就压根不懂压力容器如何制造的,你说的那些焊接技术要求,都是他们照着容标容规抄的,具体表达什么含义,人家不懂,也不必懂。  发表于 2013-10-13 06:14
而且998说的画图,与你说的画图,根本两个意思,998说的画图,就是不写计算书,不画方案图,就是个拆图工,而你说的技术要求一类的东西,在998那个层次的总体设计人眼里,就是个常识,就是画图时才需要懂的。  发表于 2013-10-13 06:12
只画图,什么都不懂的人太多了,毕业生,或者参加工作N年的女生,因为你不去车间亲自动手,就不可能算真正入行,可是女生根本无法去车间,而毕业生才去车间,懂什么呢。  发表于 2013-10-13 06:10
抱歉,你说的这些焊接技术要求,哪个公司会让一个绘图的来标,都是由工程师来标,或者与车间会商后由工程师来标,这责任重大,一个绘图哪承担的起。  发表于 2013-10-13 06:08
通才什么都懂,但要靠一个个专才把事情做精。+1  发表于 2013-10-12 22:08
发表于 2013-10-13 08: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维图主要是拿来跟别人沟通的,特别是客户
发表于 2013-10-13 16: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有时间看下我的贴,希望得到您的指点,谢谢!——请教:零件(刀具)受到冲击后是怎么破坏的?即冲击破坏原理?
3 N8 e# O  P; v1 _' a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238# x- g* c2 e5 _6 I/ O, @$ s! r% ^: P
发表于 2013-10-14 08: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萧山 于 2013-10-14 08:09 编辑 * K. l2 b& p; R9 g. g8 K. z
, I7 E7 @- v; D& F- [
诚如大侠所说的,不管2D还是3D,都只是机械设计的一种手段,关键还在于设计时严谨细心的态度,没出现3D之前,先辈们照样把火箭卫星搞上天去,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态度,而现在整个社会过于浮躁,蔓延至机械行业,作为机械人更应该跟上先辈们的步伐,脚踏实地;再则,事物出现有其必然性,同理3D会出现并发展也有其必然性,作为机械人应当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说达到害怕大侠等前辈玩3D那么工整那么溜的程度,起码也应该略懂3D基本操作,才不会被年轻小伙子嘲弄了
发表于 2013-10-17 16: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 [1 Z+ W) y; k' l* N7 w
估计与你从事同一行业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你这等的天资,也不会有你这样复杂精彩的经历和见识。1 F) ^0 h& t8 o% }% r, h: @& j4 U
对大多数人而言,毕生可能仅仅经历过、从事过两三个领域的设计,或许从图纸到产品的全流程都不曾体验过。更不要说从矿石到产品了。6 {4 R" [# P: V* r% w; h) \" p
因此经历和眼界不同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行为方式的区别。比如俺,现在正被公司外派制造厂监制,亲眼目睹了作坊小厂这种以次充好、偷梁换柱、锻件私自改铸件、图纸要求调制而不调,,,,等等烂泥糊不上墙的企业行为,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i+ g$ U7 r9 W) b$ X& a9 z
经常看您对业内同行的浅显目光和行为方式大声疾呼,但是这个现在看来似乎无解。唯有把理念相同或者理念近似的人凑到一起,方可以做一番事业。
# _- c( V( z: S! x: I)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6 01:35 , Processed in 0.06124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