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0-5 20: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576 于 2013-10-5 20:07 编辑 % W% _. |$ y$ \: t3 R; k
L. e) T; D* n! M i, j H. E j感觉前辈在追随‘鲁大师’的脚步,在改造劣处的国民性。 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来批评着这个工业时代。 4 }% ]: V+ J! b7 D" ^) C8 _
& Q! V& J1 e m g, ~* c知难行难 振聋发聩 激励后人
* w, h+ t7 G k+ E0 d* ]+ D! B( C. Z" ^, R: P7 V5 h( b
) U0 m2 o. J$ H2 ?
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憎恶中国人的奴性性格,更憎恶他们以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他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论睁了眼看》)
1 J2 z9 w* T4 K% s* {, r1 a8 x% L" U4 j: z5 n4 Q; m. o
鲁迅将国民的卑怯视为国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决绝的姿态予以抨击。鲁迅极力反对卑怯者半死半生的苟活,他深切地期望人们能挣脱文化传统的禁锢,有真正的人的生活,他说:“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忽然想到•五》)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