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常用“三脚猫”来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比如说某人技艺不精,偏偏要去修理电器,别人会说:“你这个‘三脚猫’最好不要乱动,东西修不好,再被电打到就坏了”。
6 Z; n2 f3 K% v6 E8 h) [“三脚猫”这一俗语在扬州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但这个俗语并不是扬州土生土长的,因为在在江浙沪的很多地区都有类似的说法。关于这一俗语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在清代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最后一招即提举起江边的铁锚当中做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即上前试提铁锚,但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猫”了。; ` c1 m" [6 T- m/ ^
上海人的“三脚猫”非真猫也,盖言其人凡事仅略知皮毛,并无真实本领,如猫之仅生三足,虽具猫形,而残缺不全,究竟不像个东西。何以不说“三脚狗”、“三脚羊”呢?这问题大堪研究,据老上海说“猫”系“锚”字之讹,“三脚猫”也有一个小小的典故:
* M1 j1 D9 L) W$ x3 c& Q大概是四五十年以前的故事,上海南码头来了一艘走江湖的船,船上有一位白发老拳师,每日即在江边旷场上卖武艺,他除了使枪弄棒以外,还有一种绝技,能将他船上的两个铁锚当作兵器,每锚足有五六十斤重量,他能舞动如飞,当时哄动上海社会,都要去看白发老头的“三脚锚”,(小船上的锚都是只有三只脚),白发老翁在南市停留了年余,便开船他去,而“三脚锚”名词已传遍人口。以后就成了练功夫的专名,此人能够拳术,便说他“懂得一点三脚锚”。
3 a, s: d# n! M {- B, n9 F/ ^* I" ?又有人说:“三脚猫”乃“三顾茅”之讹,“三顾茅”是“庐”字的歇后语,“庐”与“路”字之音相似,路者路道也,上海话“略懂门径”谓之“有点路道”,做事有手腕,亦言“有路道”,“三顾茅”即言其人颇有“路道”也。
. M: J" E* N2 C$ t( b. d+ G词条标签:' }. H, U$ q& A8 T
社会 , 词语 , 语文 , 词汇 , 生活
: `- T2 y' @* I, A3 |y以上百度百科内容,江西也有同类的 词比如花脸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