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不需要聪明人(转帖)
, M/ @: D. ]* ]8 ~. T0 f' o4 U R2 e
/ C' Y8 w) `: q% N: R* Q! j+ ]8 m/ n" L《金融时报》 作者: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 " r C- @) s' O* U" L
3 r# Y* I7 W8 Z9 d9 z
+ P$ q8 [3 ?' Z9 i" H; r
几天前,我和一位男子共进午餐。此公不久前还是英国商界的一位要人。我们一边吃着鹅肝,一边讨论。按照兴趣从低到高的次序,我们分别讨论了如下问题:行政级餐厅的窗外风景,小孩的魅力,《金融时报》的新闻判断力,还有中年危机。% d: Z3 |& L6 E3 i: U K
- R3 M! x* h; k: }# {$ L& d [
, c6 ^5 t( k* x7 k 最后,我们话锋一转,谈到了他过去管理的那家著名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他说,该企业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招了太多聪明人。: V1 b6 |; I, p) v- H
. R/ w7 A' m! L: ]2 S
一开始,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当然,对企业来说,聪明人多多益善。在最高层,需要有超级聪明的人,像约翰•布朗(John Browne,英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那种。在他手下,必须有更聪明的人,这样有朝一日可以把班接过来。再往下,你还得有一批机灵的中层经理。即便是刚入职的基层岗位,你也应当竭尽全力,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
( s+ h1 T! v7 P' |" v
. M O6 \3 A# g, |' ^: q3 i+ @ 根本不是这样的,这位饭局的朋友说。他说开个管理会议,与会的是一伙聪明人,那就再糟糕不过了。这些人都会看到复杂问题的不同方面。你需要的是精力充沛、兴致高昂、行事果断的人。他们精明一点不怕,怕就怕他们太聪明。大公司只需要一两个分析能力过人的大脑就可以了:除此以外,就是越聪明越坏事了。在招聘未来高层经理的时候,企业不要想着牛津剑桥之类名校,而应该放眼去找其他学术不那么强的人选。
( f% [" |8 O- [ C- f% h6 a$ @, F8 S% g" s' B- c; b+ `
上个星期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传统的学术成功和商业成功间并无关联,英国最顶尖的企业经理共同的地方并不是他们的果敢或者是杰出,而是他们都面临阅读困难。比如艾伦休格(Alan Sugar,英超Tottenham Hotspur俱乐部主席) 和李察•布莱信爵士(Richard Branson,Virgin集团负责人)就都有阅读困难,而且两个人都没有大学毕业。
/ H2 B' s" w" D( n/ h2 ?7 j& d' J- y6 V: e; T4 S" D5 ]! \% f
我过去还以为情况相反呢:我还以为学校里的尖子生不去企业,是因为他们觉得企业里乏味,所以瞧不上眼呢。他们在企业界跑得最远的地方也就是麦肯锡,不过麦肯锡和企业界还不是一回事,但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共识。9 {6 [; O( C# k
3 K/ ?: m$ p+ s# M/ _, }7 ` 不过,听说企业对付不了聪明的脑袋,或者是有可能不需要,我还是挺喜欢这点的。只要公司管理不失常(这是个和大胆的假设),那么公司是否庸人充斥,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听说印第安人不需要特别聪明,选酋长也不选特别聪明的人,看来还不止是印第安人有这问题。
$ Z7 [4 S4 l! o' _" @5 O5 Q+ N, G, `, U: z+ p( q4 T
我们来考虑一下高智商者的一些特点吧。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他们喜欢抽象思维。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数字。他们忌恨欺骗。他们喜有不同意见,喜欢多种多样。这些特征不仅对企业的工作无益,甚至有可能是缺陷,妨碍他们在大公司里的提升。/ ?( C0 o, e- @0 i7 E7 z/ B
- _) m! W4 z3 S! B
过去两个星期,我就听到了两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故事,印证了上述判断。这两个朋友都拿到了牛津剑桥的一等奖学金,他们在企业界的职业生涯开始都很出色,现在,15到20年过去了,两个人的状态都很糟糕。
2 ?$ t+ N8 M6 O; X
; ~1 t- N* w/ x# R 第一个朋友给一家很大很成功的美国企业做事。他要给董事会写一份报告,要报告的问题很复杂,很微妙,所以他也写得很复杂,很微妙。他的上司是个头脑简单的人,把他的报告给打回来了,说按照公司政策,最多只能总结三点出来。上司说他太有创意,太能分析,他还是不要事情搞得这么复杂为好。% F1 ]: t( X" F8 W4 u: b$ }
3 e( @9 x* Y1 \6 \& o4 J7 X* d
如果复杂对企业来说是个问题的话,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就更大了。我的朋友之二就属于这一类。在把她的悲伤故事讲出来以前,我想先把话题岔开,说说我很喜欢的一个话题。
& |- Z# B6 t( P* D5 f' L, O
# ^3 S* u( O3 Z. o9 g' o# b 尽管企业口口声声说要多元化,但实际上,企业在思想上是非常不多元的,而且越来越单一。如果你太聪明,太反叛,话太多,估计你就没有什么前途。
" p- v$ C$ `6 [+ w% j" Q
: A6 t% g o/ L9 m% p 企业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希望得到能够“跳离条框思维”(think out of the box)的人才。“跳离条框思维”是英文中最让人头痛的短语之一。条框在哪里?条框是什么?有条框有什么不好?事实上,企业倒是希望大家一直呆在条框里。企业要求大家一致,不仅仅是对公司的规划看法一致,还要求个人的感觉也整齐划一。; D7 N2 e2 w* j q
- Z( j- ^) J! M
我们再来谈谈我的第二个朋友。她在一家成功的英国公司担任某高层职位。最近,她参加了高层管理人周末的联谊会,这种联谊会上说的无非都是些鼓舞士气的废话。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她觉得,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本属于自己的时间,非常不妥。不过,她还是抑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埋头填写一份很长的调查表。; x$ w. f4 e0 O; a1 \" h3 p
. r0 k/ ~1 t1 z" D- O
“嘲讽是我最喜欢的幽默方式,”其中的一个调查问题中说。她按照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传统,给这一句话打了个表示同意的勾。可惜啊,她的答案错了。企业不能容忍嘲讽,嘲讽太过分,太有威胁性。公司不会炒她鱿鱼,不过公司严正告诉她,如果她不认真反思自己的幽默感的话,她就该另谋高就。
' g4 [$ R! C1 T h8 q
) F( Y: z2 F$ v( y: I 我怀疑,企业里高智商者的境遇会越来越差。企业里持不同意见其实从来就不可能(大部分情况下,这也是对的)。但是在过去独裁专制的时代,企业至少还明白告诉大家,不要持不同看法。如果你说出些老板不赞同的话,他还会冲你发火。虽然这并不利于自由思想,但好歹还很坦率。9 g) Z4 v( _- t# n
8 e6 r7 h' s% Q 如今,企业鼓励聪明的人自由思想,可是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遭到排斥。
9 D: M; k) o) H
3 ]- I- k4 e4 @7 M( S- W! t2 { 如果您觉得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同,我可不可以建议您做一个一周的实验?在你这个星期您参加的第一次会议上,你试着畅所欲言一回,说你想说的任何话,非常“脱框”,然后请您告诉我您最后的遭遇。我估计这遭遇会好不到哪里去。! J2 F1 Z% U. s- x- A;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