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787|回复: 9

GB10095.2-2008中齿厚上偏差如何确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 15: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新标准GB/T10095.2-2008中,找不到关于齿厚上偏差Ess和下偏差Esi的定量的说明,与其对应的检验规范GB/Z18620.2中也没有,而在推算公法线极限偏差和跨棒距极限偏差时都要用到Ess和Esi。翻了些文献都找不到Ess和Esi的值,有些头大了。倒是旧标准GB10095-88中,有齿厚极限偏差C-S共14个偏差代号,也可以算出来。
3 \& R/ ^2 B" a& U搞不明白新标准中Ess和Esi的怎么出来的?求指点。4 X: r* v: s! I: S7 ?8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16: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查过GB/T 10095.1-2008 圆柱齿轮 精度制 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发表于 2013-5-1 1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9: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鹏.G 发表于 2013-5-1 18:03 $ s) K5 [. e$ J) `% Z
上偏差是根据侧隙、啮合齿对来确定的。参考DIN3967、ISO10064.2,还有张民安主编的《圆柱齿轮精度》

! i- B+ d/ x+ ~* q多谢海鹏。
3 ?% ^. a5 X- I/ r7 |; OGBZ18620.2-2008等同ISO10064-2:1996,从GB18602.2的前言看,GB基本上全部照搬了ISO。
7 [' \: n& f$ }+ g' W5 {在GBZ18620.2-2008的附录A里提到“齿厚公差”,不过即没有给出推荐值,也没有推导公式。仅给出最小侧隙推荐值,这个不够推出齿厚极限偏差。& ?" k" D: e) |! R. C
张民安主编的《圆柱齿轮精度》也看了,它是对新国标的应用进行讲解,还有新旧国际对照,但也无助解决问题。请参看第242页,136条。这本书的附录2引用了GB/T2363-1990《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直接给出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跨棒距极限偏差的查表数据,不过仅适用于模数0.1-1的。
6 d  _" Q1 C$ R) S6 o+ cDIN3967没有看,等我找找。
) F* p" N, _- V- n! A3 [这两天一直折腾这个,头大了……
7 W& g: n: J6 s# \- }1 p

点评

我是算最小侧隙,然后均分到配对齿轮计算齿厚上偏差。张民安的书里有,这个我确定。包括求取最小侧隙的三种方法和齿厚公差的计算都有。ISO 21771也介绍一点齿厚偏差的概念和计算,但还是要看GBZ19620.2/ ISO10064.2  发表于 2013-5-1 20:0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9: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号QM 发表于 2013-5-1 16:08 4 g3 [7 q8 K% b0 Z4 b
有没有查过GB/T 10095.1-2008 圆柱齿轮 精度制 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 P/ z& N! R; S) ^
看过,没有啊. d2 K; V# @! d0 r' Q: H- D" U3 ^( T4 [
发表于 2013-5-1 2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21: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鹏.G 发表于 2013-5-1 20:07 4 X5 g; h( t- Y3 {& j% M( b9 I8 E
我是算最小侧隙,然后均分到配对齿轮计算齿厚上偏差。张民安的书里有,这个我确定。包括求取最小侧隙的三种 ...

9 Z1 B; \  e, ~- e6 o谢谢海鹏。
/ U1 \8 s; N( M, ~' Q& q- n2 i) W. c! P) j* i8 a+ V* V6 X# t
你说的方法明白。把最小侧隙均分给配对齿轮,即Esns1=Esns2=jbnmin/2。但是要计算下偏差还要知道齿厚公差Tsn,Tsn怎么确定呢?
7 N4 N9 j! r$ C' p# w/ ^2 N% Q2 ~6 d- @; v. q: n7 A( L. j* I
另,DIN 3967看了, 德国人真是严谨,把温升、材料膨胀、安装孔轴线不平等度等因素考虑进去,加入修正量。以我现在的认识,有人家标准也用不了。8 M5 L2 C% z  y0 i5 ^

/ C" G3 Z2 ?( @/ M; s5 ^& c$ L. n你提到的最小侧隙的三种计算,还请明示。我只找到GB18620.2附录A,公式A.1:jbnmin=2/3(0.06+0.005ai+0.03mn).。
$ A6 {; `) `- O2 U* L
" Y8 `5 ^8 _+ ?# C. P

点评

就是说,侧隙、齿厚公差还是有些自由性的。有自由性,问题就来了。呵呵  发表于 2013-5-2 20:47
齿厚公差,DIN3967叙述的比较完整,GB齿轮精度制也有推荐值。  发表于 2013-5-2 09:43
不是三种计算。经验法,计算法,查表法。GB18620.2的那个公式算的结果和查表一样。计算法也是经验数据和方法,不一定适用,侧隙这东西,各公司应该有自己的经验数据和经验公式。  发表于 2013-5-2 09:41
发表于 2013-5-2 0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的齿轮精度标准 GB/T 10095.1/2-2008,它所引用的GB/Z 18620.2-2008(ISO/TR 10064-2:1996)文件中:
8 v; @; _9 n' |3 }" Y2 P0 S7.2.1 齿厚上偏差  齿厚上偏差取决于分度圆直径和允许差,其选择大体上与齿轮精度无关。
8 v1 q; J2 Z2 \7 T7.2.2 齿厚下偏差  齿厚下偏差是综合了齿厚上偏差及齿厚公差后获得的,由于上,下偏差都使齿厚减薄,从齿厚上偏差中应减去公差值。& H: r6 e& P+ ?, U+ S
齿厚公差Tsn可以由式(57)确定。

点评

定性的描述苦了不少人啊。  发表于 2013-5-2 20:49
同感。  发表于 2013-5-2 10:10
一直对GB翻译ISO的精准度和理解水平持怀疑。  发表于 2013-5-2 09:4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20: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号QM 发表于 2013-5-2 07:54 . {( e  K' z1 U# e/ b& Y5 J
最新的齿轮精度标准 GB/T 10095.1/2-2008,它所引用的GB/Z 18620.2-2008(ISO/TR 10064-2:1996)文件中:
4 i* C+ O- i" p+ x6 C8 B7 H7.2 ...

: E& v( ]5 V- O仔细翻了《齿轮手册》第2版,在P2-95页发现齿厚公差计算公式(2.4-5),经计算,与GB2363-90《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查表数据对照,结果偏大。
8 ]* J; G1 x, t5 d'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点评

这也是个经验公式,是为了保证加工精度的经济性  发表于 2013-5-7 21:05
发表于 2021-4-19 22: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一直都是用第三版老手册。现在换了第六版新手册。也面临这个问题,各位公法线长度偏差怎么确定的?现在图省事还是按老标准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3 21:07 , Processed in 0.0702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