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35|回复: 40

搞设计的,当别人提出修正意见时,你为何找理由拒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5 2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给别人看校核图纸,有时候你发现设计者有地方可以节约成本,有些地方需要更改。但是设计者总是喜欢找这个那个理由来说这个那个的(意思是找理由来不想改 )  ,有时候干脆找个说以前就是这么做的。
, p9 y& ]$ {9 M6 V3 K5 h. v
5 Z9 s0 c( v! x- L; j& b请问你们各位设计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21: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这样的设计者是否合格

点评

把各种情况都给说全了。实事求是,也是根据各自所认知的范围,去求是的  发表于 2013-3-30 09:25
你说可以修改是否有考虑了修改难易程度,工期进度,修改后是否有其他问题..........  发表于 2013-3-26 11:49
机械:对自己和别人 都是插一嘴容易 插一腿难 电气:对于自己插什么都容易,对别人插什么都难 你说节约成本时,是否也考虑了加工难易,加工可行性,受力状况,使用寿命状况,市场购买难易状况,公司库存状况...........   发表于 2013-3-26 11:47
楼上高见 别人的意见能解决问题的,绝对接受; 有的意见和你的方案殊途同归,我会坚持我的,因为自己的机器自己最了解; 有的就是信口开河,未整体系统地考虑的,直接摈弃.  发表于 2013-3-26 11:22
1、说的正确的是一定要改的。 2、有些不加考虑就指出来,可改可不改,或者改了会造成其他问题的,自然不改。 3、机械结构设计需要整体思考,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而且随便一个人基本都能提些修正,前提是要合理。  发表于 2013-3-26 09:14
发表于 2013-3-25 2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人绝不是好的设计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3-25 21: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主要是想看看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表于 2013-3-25 21: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3-26 22:43 编辑
( ~* M6 _( ^8 w# y1 ~
- H/ L& P2 y; ^, Y! s8 P5 W谢谢楼主为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这种问题可以说是在每个职场都是时常发生的问题。
" B' q4 T' R% ^; L1 _7 T就此想到的是:有时候,沟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存与一个神秘的环境中并且难以驾驭。4 Z) }: j. X/ `8 C0 A) s" |2 L
* X  i" r+ s: q+ }. @1 ?$ G9 {8 [6 ]
让我们来顺着人类的思想来探索一下,提出一个指正,同时内心里的目的是,希望对方能够改正。1 {* C9 `6 V, [/ j
这个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然后对方会采取对方的行动。( w  y) f# k# [6 }8 V" T
具体解析这个过程,用动词来表述就是,考虑出自己的建议,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期待对方接受。
8 g3 W. l7 ]$ N- K0 u* V9 i) m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如果结果不尽人意,那么问题有可能出在哪里,或者说哪里是可以改善的地方。; i0 k# t1 J8 S. [
! x3 s5 U8 R, ~* l2 @
考虑出,表达,期待。唯一一个可以被改善的,貌似就只有“表达”这个环节。1 D7 @! Z$ [3 a4 `" T0 R
提出一个指正,中心思想是“这个地方不好,应该那样”。& w) E) {$ i. i3 @# Y/ v
但是,这只是中心思想而已,是一个被归纳后的中心。而具体的语言的表述,则会有“若干种变化”来表述之。3 {2 ?% X% `8 n. i$ w: h" c7 x0 V
事实上,如果把这句话直接表述出来,对方接受的概率,貌似不算太高。1 F7 L, q1 p" ]5 w3 W% M
“因为你是正确的,所以你直直地说出的看法”,这个因果关系,其实在现实中有时候是行不通的,
3 B' F2 a3 k. p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委婉,需要一些柔软。
1 H" x/ e" t' @' |) `2 y那么,让我们来考虑一下还有哪些其他的说法,
" h; N' `8 `* |, k, z$ `- \在英语及日语里,都会有“如果那样那样做的话,或许会更好一些”的说法。0 ~9 N( @/ d* V* h  y
抛却语言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考虑其中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 x8 Q/ \+ w* T, \关于此事,一个感觉其实就是: 指正,需要一种柔软的方式来表达,既能够把目的传递出去,又不伤及面子。, @/ r: @2 {( `* X' o
这样的话被接受的概率会大很多。
; {- t; H. l4 Q7 z1 ~" [/ l然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被指正者的心态,有时候往往是:因为被否定后很没面子,所以要找一些借口来否定之。
$ n1 X& Y% y, _所以,用一种不伤面子的方式来委婉指出,貌似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行为。
5 _4 k. u: h5 @- I1 V: ]; b* Q/ k& R- a; H. d2 {
从指正方来看,是上面的问题。但是话题还没有结束,另一方面,从被指正方来看,也是需要一定努力的。5 h' A- v0 H0 X: y
在我们周围的职场中,有时候,感觉会充斥着一种“愿意去否定”的空气或者气氛或者氛围。
5 N- G6 \+ j! O指正者所做的,其实也是一种否定。被指正者,其实也是愿意去否定的。1 |3 y* |8 ?( ~: g/ p8 z6 C4 B' K$ L
我们人类,在每说一句话之前,都会有一个心态,
0 W5 H3 L( A$ k/ q这个心态有可能是“准备去听之接受之”,也有可能是“准备去抵御去否定之”。
5 K; e/ Q  e$ T这个心态决定了下一步的做法。同时这个心态,也是由指正者的表达所决定的。
1 J: n4 a- |: e! a3 [. U! ]1 g# ]5 [0 ?) L
然后,我们用矩阵来总结一下。
, [1 j8 x: j+ K: p指正者有两种方式:A委婉柔软地指出,或者,B义正言辞不留情面地指出。* \" J5 y. h% C, I
被指正者有两种心态:S准备听之接受之,或者,T准备去抵御去否定之。
) a3 y9 N  I0 H: B- R8 J-------------------------------------------------------5 w9 \: N% x+ O3 v; y! z
          主动方   A       主动方  B& t5 V' G# N1 n, p

; n+ x  y* r: k1 ^4 a5 @从动 S           40%              5%1 M  a# y& w" c( A  T% m/ a$ l3 O

5 J% ?7 u+ D9 q8 H7 m从动  T           60%             95%
: ~( L# n' w3 l: I8 M- b$ {0 Z; k7 j-------------------------------------------------------' T* U; @$ |( s" p# V
从图中可以看出,
+ b/ Z/ D! ?( ]7 }: W6 m  Y1. 主动方采取B的方法,那么基本就限制了从动方的心态,这时候即使从动方想有S的心态,那也是很不自然的。/ L! }7 Z' T) k" [# u- u
2. 主动方采取B的做法,几乎可以预见的是,从动方将会是T的心态。* B+ n0 z; i3 {- r) h
3. 主动方只有采取A的做法,才会“有可能”获得S的心态。) ?5 E6 Q! o( M+ Q; S; @' A
4. 只有主动方采取A的做法,并且从动方有一些S的心态,这事儿才能办成。
* l2 v* g9 }/ g, u) b& d. s# p所以,在指正的时候,需要的两方面的努力,一个是指正方的委婉柔软表述,一个是被指正方有一定的“有接受意愿”的心态。9 L0 V9 v0 U: B7 m# d' A* H! {
: D9 h/ A6 K5 p" i% h* }1 K
同时,这也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话题,9 K6 e% R+ [7 I4 R* F; n: V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
6 i2 ]+ H6 I9 z) X. k  G一次提出指正的时候,被指正者听到话语之后,预见到会丢面子,所以会去找各种借口反驳,至少嘴上不输。+ u( n3 i8 `4 C2 n( b
下一次指正提出的时候,被指正者会根据上次的经验去继续预见到后果,继续反驳的心态。
- o+ l7 D3 ~" ^+ ^7 P! e而解决得好一点点的做法是:
. Y1 H- w" q+ c一次指正提出被委婉地提出之后,被指正者会尝试着接受,然后指正者看到了其已经接受了就不再死缠烂打。
' `$ L5 h. B8 H" I1 |8 f下一次指正提出的时候,被指正者会根据上次的经验,来有一个“接受的心态”,这样沟通得以成立,事情就好办多了。) V; a: n& n& c9 E7 e5 C- D

$ ^- l( H9 d% D(谢谢老鹰斑竹给加分,那么就再举具体的表达的例子); P3 o+ [5 p: R1 z  b2 I- Z) N
Y:K工,关于你的图纸,有这样一个地方想商量一下。
1 A$ @$ m0 N' \5 Q' H% uK:怎么了?2 a! u1 j$ [! Y8 E  Y
Y:这图纸大概看了一下,基本上要求的功能都能很好的实现,只是有一个地方稍微有点关注。(观察K的反应): {: t$ F! R" P4 ^+ I$ i  z$ |
K:哦。(心想到底有啥事赶紧说,别在这里废话)
+ W* ~1 C0 N% N. H! OY:这个地方,直径70的圆筒带台阶,你的意思好像是用钢管焊接一部分上去,这样的话估计有可能会导致精度无法保证。
% r6 |4 ^& ~+ [K:哦。(心想有点道理,不过你想怎么地,有啥好招没)) _# Q' K* m2 c1 `5 t
Y:直径70的圆筒,如果用圆钢直接加工的话,稍微有点浪费材料,但是其实70的圆钢也不粗,加工起来也容易的,好多零件也是这样做的,最关键是可以保证精度。
5 m) Y' F3 E; k6 D4 eK:哦。(怎么办,要不要找点借口。)2 q9 k( [8 K, O( j: B2 x
Y:临时想到这些而已,要不你再考虑考虑看看,如果能改的话,咱们看看能不能改一改。' J! y, z* l* Z# d" X$ j* _
K:哦。(俺考虑考虑)
& z, j6 Z- t# K( ~5 M; |! t* s* hY:那先这么着,麻烦你了。我也是一时想到的想法,要不可以再商量商量。拜托了哦。(轻微地商量地语气)
# X0 Z+ w" [7 o7 JK:哦。我看看。
- \: Y0 M5 E: H, J) v  D8 C- P; p7 i/ }* ]9 K1 v. g9 `2 M
也就是说,一种思考方向是:
8 o/ j) h0 n& H4 |让我们来评论一下那些不愿意接受建议的设计者,然后,或许停止于对于他们的评论而不会有任何进步。! z3 M9 |4 a/ v- I# i% h
另一种思考方向是:
5 @7 `' m8 o* L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自己的表达方式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部分,以达到让他们接受,或者说达到“让他们容易接受”的目的。
1 O' s4 c% w- u+ F+ G& C试一试后一种方式,或许会对改善我们的工作状态有一些帮助吧。. e+ F0 ^: ?7 X, D
' O8 N& o7 y6 b  X
指正的时候,需要的两方面的努力,一个是指正方的委婉柔软表述,一个是被指正方有一定程度的“有接受意愿”的心态。* F' z5 G$ M1 V1 o# v( [" _6 D- F% v
这两方面的努力,如果贯穿于我们的职场之中,这些行为和可能预见的结果,会导致沟通的顺利成立,
9 y. a  D1 K/ V, q( e这些努力和这些心态的总和,会形成漂浮在职场中的一种气氛,而我们,或许可以将其称之为一个名词:企业文化。7 {4 L$ V+ \- k& h7 w1 n, Q9 B

" b0 i) L0 G  g, R% {# j. R随笔于沈阳。琐事之余,杂言而已。如有不备,还望见谅。
" \. t) }1 p' d, w
6 r+ Y! u9 b5 b; o子子
, z& I2 s# R) G- b2 u- O) ^! @: i. W/ M6 c! U

  w6 c7 t( e$ p0 u- w+ b; h/ V3 M4 ]: v6 `3 u! \/ g" H

点评

做人做事都要讲究方法啊。  发表于 2013-4-1 16:38
用这分析太牛了  发表于 2013-3-31 11:59
楼上的帖子很精彩!建议社区能够将这一很有启发性的回复帖子作为一种单独的议题发表,这一久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在很多的回复帖子中都有这样很精彩的内涵。如何操作,请社区和老鹰兄斟酌!  发表于 2013-3-31 10:05
拜读,佩服 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就改善,无法改善就接受,不能接受就  发表于 2013-3-30 09:29
子子大侠的特点就是能将问题细化加以分析,虽然看的过程中觉得很絮绕,但是获益非浅。  发表于 2013-3-25 22:35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收起 理由
随风雪痕521 + 1 分析挺透彻!
老鹰 + 10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25 2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考虑问题自然不一样!
发表于 2013-3-25 2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色人等,看哪类人说哪样话。别人看我的图,说的对我改,说的不对,我不表示反对。我看别人的图,心眼小,花样多的,写上几条交差,话不多说,虚心接受的,一一道来。无所谓对,无所谓错,技术这个东西,没有模棱两可的事,一辨就明,一点可透。定不下来的,你也不可能给别人指三道四。

点评

大侠的观点很对  发表于 2013-3-28 17:07
大侠很中庸啊,哈哈  发表于 2013-3-28 15:37
发表于 2013-3-25 21: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有拒绝修改的道理,这个是不懂事儿,- Z1 q! f' r2 f4 V4 i
# m8 y; C5 w4 q. S3 y! A
人家提一个问题,自己要立即复核,人家说对了,立即就得改,这机会是不能失去的,这是学习过程,. N" D& a' J" ~9 ~- G: }

# J9 f% L4 T& x, `0 a$ k- @怕就怕说的那个家伙不懂,这最难办,给人家审图,绝对不可以乱说话或说胡话,比如说‘我觉得’,再比如说,以前如何‘,还有就是’苏联以前什么样子‘,这都属于没有依据的胡话,
* @7 G5 Z3 X4 G
. v  s! ?8 X, e2 {  w# O+ d3 \. ]' l, k  I$ @
审图绝对要给人家说清楚了,说不清楚的东西,自己要搞的非常清楚才可以说,否则,人家怎么信你,
发表于 2013-3-25 21: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情况对待% Q: {# Y& F! |5 R0 w5 Q8 w

1 h  K; U% `' d4 B% H5 }- z9 ]如果某个任务项目很急,急着发图纸加工。那么就先把图纸下发加工,空闲下来再考虑人家的意见,是否可以改进
" E. g" v5 K& L: s如果时间有多余,那先考虑别人的意见,是否可取,力争下发的图纸完美1 E0 O% ~( _  ^/ H+ W( U" {
8 i5 I+ v( s, }9 A6 Q
当然,别人提的意见也要具体看,确实该改进的,无论是谁,一定向他请教,哪怕他是刚毕业的学生;如果提的意见毫无建设性,没有营养的,忽略就是,就当没听到
+ z/ M$ D1 ~1 O/ Z0 G3 z
8 q* }3 M8 }3 L+ }' z- k听不进意见的人,不配做设计师工程师,也不会有任何提高
发表于 2013-3-25 21: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分两种情况:8 N% g% d1 {1 P6 m/ U' h+ ]9 G
第一种关于技术类的:这个没什么好争辩的,别人指出来的是对的话就改
7 j6 t8 @4 f7 N; N/ {, Q6 T第二种关于布局类的:这种情况下如果跟技术毫无关系,而仅仅是出图布局不当,那么下次注意改进就好了1 m! D' E. E* J. Y$ a7 Q
个人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2 06:23 , Processed in 0.0765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