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3-19 23: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oeyee 于 2013-3-20 00:02 编辑 7 t1 ~3 s3 P% g _2 V- V* }" a
2266998 发表于 2013-3-18 20:53 
: `) O# z/ L( z- W哈哈,大虾,这是高端的东西了,玩有限元不是玩这个,这个是在玩理论,玩数学了,应该没有谁开口了,哈哈+ o: ^) t0 u! w; v( ?$ o$ {
... + E# e, y. A: W
看了下书,这方面主要有线性累积理论、双线性累积理论、非线性的科尔顿-多兰累积损伤理论。振动里面常用功率谱表述载荷谱,机械疲劳里常用技术法,雨流法就是一计数法。这里面比较麻烦的应该是处理时域中“损伤累积”这个玩意吧?比如在和先后次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低概率高载、低载等,而且这些一旦要讲究先来后到就很麻烦了。就像那个潜艇的潜深疲劳载荷的概率模型,就挺麻烦的。1 S1 a ?$ C7 F$ }0 v; A
不同对象考虑的东西也有很大差别,汽轮机转子的寿命管理要考虑热冲击、叶片要考虑榫头微动磨损、烟气轮机要考虑蠕变和高温疲劳,煤气透平要考虑腐蚀疲劳和冲刷。汽轮机叶片一般是限制蒸汽弯曲应力,因为气动干扰力和蒸汽弯曲载荷成正比,这更类似于用经验免去详细计算。去年因为大轴划伤看过损伤容限。后来接连看了几个叶片断口分析。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弹塑性分析在局部应力应变分析中的应用,收获很大,最后也意思到在目前这不是自己该尝试的,没条件。看到你说潜艇,我想请教下:受外高压的焊接壳体,其稳定性计算可以看哪方面的资料,大概的计算思路是怎么样的?焊接壳体结构都比较复杂,加强筋该怎么配?像汽缸、低压缸焊接壳体,除了光弹性实验,德国人、美国人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建立了足够精确的模型计算还是有尝试的成分在?谢谢!, o" R2 M3 f#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