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红帆船

最近换了工作,开始做汽车上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 21: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

楼主,回到老家也好啊,做起事来也会顺手一点。开门造车老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楼主的分享和开门造车老师的讲解!社区就是需要大家的讨论和实际问题的解答!
发表于 2007-1-27 09: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

安全气囊一般是干冰或者氮气,在外部受到足够冲击时传感器点燃,在瞬间充满气囊以保护驾乘人员,至于上面说的药片应该就是固体干冰或者固态氮吧,这2种东西在点燃后都能够瞬间产生高气压且不占用空间。他对气压也有要求,不能过高伤害到人体。真羡慕帆船大哥,能够接触那么多自动化设备。
发表于 2007-1-27 10: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re: 最近换了工作

红瓤地瓜 网友好!9 i. I& @, {. g2 l9 _
6 k8 z" j0 v# G4 Q
固体干冰的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是不能点燃的。9 l: D# a5 U! Y. ]( Z1 J, q8 [
受到足够冲击时加速度传感器点燃的药片,应该是炸药之类。, M; R1 O; `) T% }

; Y9 |6 D; {- y/ L5 u8 nsyw   070127---10.00* i5 c! f+ w5 P& |6 i( r  n
/ D+ m  M; U5 h: v. J
发表于 2007-1-27 1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开始做汽车上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可能我表达的不是很明白,固态干冰和氮气在受热时可以瞬时气化,我不认同炸药之说(是否只有爆炸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 )~~~

2 o6 n8 G# ]( H2 H- W. B

以下摘自网络:

8 \; o. j& G0 E7 X' c X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补充一下: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是叠氮化物爆炸产生的气体,不含一氧化碳的,主要是N2。
另,传感器测出加速度,加速度大到一定值时,微处理器发出点火信号,点燃叠氮化物,使之爆炸产生气体充入气囊。

- G& Q1 t: F, @& r& d9 p1 _& i/ }

l另外一种说法

- \# {& r# {: g9 o4 ~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包括传感器总成、充气、折叠气囊、点火器、固态氮、警告灯等。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的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到车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在0.01秒之内速度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电脑在经过分析确认之后,立即引爆气囊包内的电热点火器(即电雷管),使其发生爆炸,这一过程一般只需0.05秒左右。点火器引爆之后,固态氮粒迅速气化,大量氮气化,大量氮气立即吹涨气囊,并在强大的冲击力之下,气囊冲开方向盘上的盖而安全展开

! p$ I! \/ R; y8 w. ~! _

我更认同这种说法:

6 e7 H$ X# B& |; F f# y

新的安全气囊充气剂即将面世

2 T: ^' k' M, K* O9 h/ E1 Q

7 S( g( q1 g( V7 f- |

  火药爆炸时,燃烧温度高达摄氏1232度,并具有高毒性,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可是在如今路上行驶着的数百万辆汽车上,就在前排乘员面前不远的地方放着数百克这样的火药———气囊充气剂叠氮化钠。

, l# V' @" @1 e W1 k

  专家说,被用来作为使汽车安全气囊展开的充气剂的叠氮化钠(气囊有时在不需要时也会展开,此时问题不在它)是气囊系统的极稳定、可控制和可靠的部件之一。供应商说,关于叠氮化钠的洁净性和安全性问题存有争论,但市场上有人认为叠氮化钠是危险的观点未免是误解了,因为一桶汽油要远比它危险得多。

3 j0 A9 t {3 B1 E

  通用公司首先使用叠氮化钠是一种氮和钠的化合物,1970年被通用汽车公司首先采用。当时通用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寻找一种气囊充气剂,它既要可以安装在转向盘的鞍内,而且在剧烈爆炸时不会伤害乘员,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

- o7 ]; L6 g, P' w/ B

  叠氮化钠看起来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物,因为它起爆时相对较和缓,爆炸后仅生成无毒的氮气及其无烟粉末,这些都使其成为安全气囊充气剂的首选材料,但是它的原料并不是没有危险的,搬运它就有危险。在供应商的工厂里曾经发生过爆炸和大火。由于挥发,充气剂制造过程中粉尘严重,必须设法加以控制。而且,在废弃的车辆中,有毒的叠氮化钠的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9 N# U$ q) `, `; o. d

  由于叠氮化钠具有毒性的缘故,汽车制造厂开始放弃使用它了,目前的替代品是焰火装置,这种装置的燃烧材料是硝化纤维或使用像氩气一类温和气体的混合充气剂。这种气体被高压贮藏(达到2.07×104千帕),在充气时,使用少量焰火燃料使其过热,以实现快速膨胀。

8 L3 }( X. X9 W. \! j$ y# C- T1 u$ F b

  每种方法都有缺陷,一些非叠氮化物的充气剂过期即变质,并释放出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而混合充气剂用量大,并且由于要能顶住强大的压力和保持10年或更长的时间,气瓶的强度要求高,因而费用高昂。

k( x" o3 N; {6 L4 R; [) \+ B

  虽然如此,自1994年汽车制造商首先开始选择非叠氮化物以来,叠氮化钠已渐渐失去市场。根据1997年杜邦公司的估计,到2000年新的安全气囊充气剂——— 非叠氮化物充气剂将达到装车气囊的40%。

发表于 2007-1-27 1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开始做汽车上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红瓤地瓜 网友好!
0 t& {# ?; y' A2 [* |( v' S5 A; x" x: a
你说的那个是早期产品,也是对的。但从下面给出的资料、和以后的
! t6 J; c6 N, W1 a# T" O8 r( ?) A采用的趋势看,,我说的可能是对的。: k: Y5 S; D9 {* Q. ]$ \0 G2 W2 A3 y
硝酸铵、高氯酸铵、硝化纤维……这些都是炸药成分。
6 G4 b4 u" O/ h6 i: Q6 K& W7 U4 L- z( P/ j: j: ?$ ]7 L4 T- V( E: `
syw  070127---10.37+ C) F" m" k& t7 ?

6 p$ ?& a- O) ?4 x//****************************************6 r" W" A' E% ^8 s7 n
热稳定非叠氮化物自驱动气囊推进剂 - 中国专利大全: [! U- Z" y1 ?& V% D+ L+ O
该组合物含有下列成分的水合或无水混合物:硝基胍和一种或多种选自下列的非( \# p. t- u1 c4 ?
叠氮化物高氮燃料:胍、四唑、三唑、四唑盐和三唑盐;和选自相稳定硝酸铵和
2 S6 z5 L- Y8 H" t! @6 H高氯酸铵的氧化剂2 W0 H4 l# Y) \8 G4 n- S
//***************************************
1 h( U) \  Q* M8 z5 b新的安全气囊充气剂即将面世 ! Z2 O! f$ D2 c
4 q9 c. {: T, G  b0 C" N2 D: m
; ~* d/ b# i# e8 V5 }
AA  火药爆炸时,燃烧温度高达摄氏1232度,并具有高毒性,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可是在如今路上行驶着的数百万辆汽车上,就在前排乘员面前不远的地方放着数百克这样的火药———气囊充气剂叠氮化钠。
$ o- p( x) W( Q: _- Y
8 Q% O5 U5 S$ q1 d$ t% pBB  专家说,被用来作为使汽车安全气囊展开的充气剂的叠氮化钠(气囊有时在不需要时也会展开,此时问题不在它)是气囊系统的极稳定、可控制和可靠的部件之一。供应商说,关于叠氮化钠的洁净性和安全性问题存有争论,但市场上有人认为叠氮化钠是危险的观点未免是误解了,因为一桶汽油要远比它危险得多。 9 ]9 V# q, k7 s' F

' E( x) D& X7 R% v" E7 fCC  通用公司首先使用叠氮化钠是一种氮和钠的化合物,1970年被通用汽车公司首先采用。当时通用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寻找一种气囊充气剂,它既要可以安装在转向盘的鞍内,而且在剧烈爆炸时不会伤害乘员,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 4 ^. r' Z# ^( \  V  f& h7 X

+ j( f3 g; [2 ^3 D+ f. xDD  叠氮化钠看起来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物,因为它起爆时相对较和缓,爆炸后仅生成无毒的氮气及其无烟粉末,这些都使其成为安全气囊充气剂的首选材料,但是它的原料并不是没有危险的,搬运它就有危险。在供应商的工厂里曾经发生过爆炸和大火。由于挥发,充气剂制造过程中粉尘严重,必须设法加以控制。而且,在废弃的车辆中,有毒的叠氮化钠的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 E( u% M2 x6 b. X, Z
% u: X* m$ V+ k- [EE  由于叠氮化钠具有毒性的缘故,汽车制造厂开始放弃使用它了,目前的替代品是焰火装置,这种装置的燃烧材料是硝化纤维或使用像氩气一类温和气体的混合充气剂。这种气体被高压贮藏(达到2.07×104千帕),在充气时,使用少量焰火燃料使其过热,以实现快速膨胀。
* Z  y% ]9 i: D6 ^  y
# @, d3 W$ l2 S' `( I+ J3 eFF  每种方法都有缺陷,一些非叠氮化物的充气剂过期即变质,并释放出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而混合充气剂用量大,并且由于要能顶住强大的压力和保持10年或更长的时间,气瓶的强度要求高,因而费用高昂。 2 V! z6 C! D0 f4 D5 X

6 K! l  C$ P( ]9 o/ c2 V& n$ v" IGG  虽然如此,自1994年汽车制造商首先开始选择非叠氮化物以来,叠氮化钠已渐渐失去市场。根据1997年杜邦公司的估计,到2000年新的安全气囊充气剂——— 非叠氮化物充气剂将达到装车气囊的40%。吕京 - [6 Q* j! P. O$ C  E+ D
发表于 2007-1-27 1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开始做汽车上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哈哈,那是我落伍了,我对爆炸这方面没有了解,看来还要多充电的好
发表于 2007-1-30 2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

红帆船 网友好!( \" i! j5 B# m. v0 t2 g/ U
$ M7 |; s: u5 b# R# R6 K
下面这段本应属于本帖中的内容,你将其放在了下面链接中,为便于讨论,; n2 u4 Q! r( r5 B& O; Z: R. `
现将挪于此
  T7 w) [7 H; M) t; m+ O//******************************************& n9 O0 d" [9 b3 l, b# ^; t; H, p
红帆船 网友的发言:7 i% a2 R/ s1 R8 T" y
……我个人也因为刚刚接触产品,了解不多,不敢随意发表观点。据我了解,一个发生0 ?8 x' `' L) Y$ O- X$ S5 z: O
器里面有两种药:引爆药和发气药,另外还有高压气体。当然,底部有点火管。具体
& X  ~3 {1 K4 U. ]% Y1 t的工作原理不甚了解,……+ p3 N# |" E: Q; \7 G
//*******************************************0 {: }7 {9 f$ G6 P2 @2 B0 d& V5 K/ f
syw 开门造车的发言:
1 o. x8 U# V/ M" w1 R) `/ q* q% K: y
我的理解是:炸药和火药,其实是一回事,其根本的区别是燃烧的速度不同。5 ~! Q/ m% m7 ~$ d
安全炸药引爆要有一个猛烈震动产生的冲击波所产生的能量,这个震动源就
" G0 i  U( q7 Q是雷管。
9 z- G' v; R: w; F; p% O你在一楼说:一个发生器里面有两种药:引爆药和发气药……6 |% X3 d- e5 f
我的理解是:引爆药==雷管,..........发气药==炸药7 I/ x5 M, ~9 s* O4 m% x. T
.....................................................................: n5 a: y% w1 w2 ]4 }7 X9 c$ p6 Q
我和你有一个不同点,你是:了解不多时,不敢随意发表观点。- \. A+ q  V+ ~' c3 Z3 _/ p
我和你正好相反,我上课时,我是知道一点,就积极发言,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 w, H/ q% W0 e5 S' s7 [  e, k" b因为,错误会得到别人对你的纠正,这个改正错误的过程会使你“刻骨名心”,$ r3 M7 X2 B$ s+ F  k* }
会使你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 R8 }* w8 @% l! b/ T' G对于这一点,我想,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过这种“刻骨名心”感受!!, P. ]4 p6 j- B# T: y& _" ]
干嘛那么谨小慎微!
6 U5 b# t+ X9 |" W0 i1 r
7 {, q( c( N" _; T8 D4 ysyw  070130---20.323 Y. M9 k; u. k, o5 p) w4 Z
+ P3 N7 Z: {" M& i' ~
//****************************************
6 W  J5 @! S4 ]1 p1 uISO9001设备管理方面,
: |$ [  l; \% ~5 U) w) a- B" ehttp://bbs.cmiw.cn/forums/114818/ShowPost.aspx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08: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开始做汽车上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做工程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刚工作时越做胆越大,最后越做胆越小。谨小慎微是必要的,这时候别人已经不容许你犯错误。上学时是学习,可以畅说欲言;我们在论坛上说错了话,可能就有人跟着错下去。因此,我觉得我们可以积极讨论,但是最好知者为知者,不知为不知,这也是学习必要的态度。
发表于 2007-1-31 1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开始做汽车上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红帆船 网友好!* T1 Y- H8 I! w% }: F8 l8 O
# d! r$ q- u5 V  _3 J4 G
我们两人都是对的,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以本帖为例,刚参与讨论时一知半解,$ B! ?8 d& r6 B8 D" E7 g2 q% ~
讨论几个回合后,到现在就全明白了。
( o" b+ w2 K& e9 `! P9 f# W* D5 X7 D* n+ a
syw  070131---19.315 w8 X, y. X+ c
发表于 2007-2-1 09: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最近换了工作,开始做汽车上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感谢红帆船 ,syw开门造车两位大侠,你两的讨论使我对安全气囊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辩论出真知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6 00:46 , Processed in 0.07925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