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S,一个理想的践行者。
! g0 s5 g( I1 E
3 i U- F9 T J& {, V. M- B& I集体制中实现的困难在于:物质的积累、生产的持续、生产关系的协调、获得的差距控制。- y4 I* Y* l" b, \0 K
7 G) x* N- c: v" x* V0 R9 l物质的积累:一群人首先要吃饭,要活着,才有未来。要实现集体制的基础就是物质的积累,靠这种积累来给予集体基本的供给。但是,对于任何一个集体,如何能够形成积累,如何形成积累到供给的标准是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年代,外部各个形势的不确定性,内部各种思想的穿插造成积累的过程始终无法很好的形成,标准一变再变,所以,集体制形成的基础始终在破坏后建立,然后再被破坏,再建立。- W f; V2 j% G4 L0 n8 l& d6 ?/ I
* }& E& M0 b H% D7 g4 V& c生产的持续性:当物质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完成了基础工作,可以进行供给。于是如何让这个物质积累不下降,至少保持持平呢?这是难题。因为当供给的产生不对生产者有压迫性,就难以保证生产的持续性(当然,如果压迫就很有可能走到资本主义压迫上,造成阶级划分,造成地主与长工、农民的产生。),于是这个难题就把解决源头丢给了获得的差距控制上。
3 M! ]* c; e. X, m' z- Z; D9 x3 l$ j8 J
生产关系的协调:一旦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生产关系的协调性是最为关键的。基层与上层的实际情况不同,只要稍一疏忽就会产生官本位、官僚作风、老爷习气等等定时炸弹。在考虑物质的积累问题上就会造成不断的形成组织体,分担物质积累的百分比,时间久了也会产生小集体。再考虑到生产的持续性,这是官僚作风就更能有机可趁,产生不合理的获得差距,最后造成阶级。所以,在生产关系上,对于作风,是个源头,遏制住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其实就是针对生产作风的一致化作持久的要求。在这点上,要天天盯,月月念,年年评,难度很高。
+ X0 U- \- z0 c' a7 s6 a0 d, X# s3 b. @ h. Q
获得的差距性:在今天这个时代,要想说差距,肯定和劳动多少有关。但是当人劳动到一个阶段就会发现,差距开始形成了阶级。这种阶级是保障与非保障的问题,不是干得好与干的不好的问题,所以,最终导致残酷的现实,使人不折手段去做每一件事。在一定的组织范围内,如果考虑到生产的持续性问题,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差距以及将名誉与利益进行准确的划分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的,但是,作为名誉,应是同一阶级的荣誉,比如“劳动模范”“红旗手”等,不是有了名誉就等同于升官,再把利益的分割搭配,就不会造成混乱不堪、尔虞我诈的集体作风。
3 @& y4 p& l. x8 g o) I2 |) L. O) w0 _) Q1 y6 [4 ]1 m) l
集体制的误区:
y8 W- K6 x+ |: r" C# C- n A2 o- I' r# v
误解要求与压迫:集体制需要集体性积累,更需要生产保持持续性。如果集体全部或者部分停止生产,就会造成集体积累下降、获得差距不能兑现等诸多集中性难题。所以,任何集体制的集体必须强调要求,是对集体中个体的要求,最终形成集体的要求。要求必须实现。但是,因为在要求实现过程中,仍旧需要强大的动力需要实现,所以,很容易与压迫形成意识上的概念偷换。这是集体制的第一大误区。
4 S6 Q$ K5 X1 o# l) Z9 H1 o- C7 F0 \' k4 A! N
误解获得:有人认为集体制就是吃大锅饭,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集体制讲究的就是获得中如何进行差距的计算,不会使任何一个人没有保障,但同时不支持你过度享受。完成要求的人与完成要求较好的人,甚至完成要求非常好的人有一定的差距,但不影响阶级,更不会影响到普遍的需求。所以,误解获得应肯定多劳多得,但不可认为是没有边际。这是集体制的第二大误区。
$ v7 H) z |* A' u
; p( C: v, S; h. u! x6 @/ s- j误解劳动关系的协调:集体制提倡所有人能够将自己的意见拿出来,一起探讨。下级可以和上级进行平等的沟通,建议,不攻击人身的争吵也可以。但是,对于那些具有煽动,不针对业务本身的探讨是不被允许的,是内部腐化集体制的前兆,所以,在这点上要有敏锐的政治思想鉴别力。这是集体制的第三大误区。0 v& C' F6 t3 O8 W6 c
( Y, _* B8 D$ o( @: A$ m# f8 N1 l9 t* d# a5 t* o( t' k' E( M
( b" ?" m) E0 h- M: ], Q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