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前辈拉着我讨论一个有关设备上的尺寸细节,认为这个细节关系到在生产过程中的很关键的一项验收数据。徐徐讲来,个人认为很有道理,因为之前也思考过相关的问题。当下不禁很佩服。因为这位前辈自己已经琢磨出好几个有关设备改进方面的设计。
$ L- | }- B; [
! f- _1 P5 c/ ^* M! W% F: J" ~单位的产品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测绘美国的初代产品发展起来的,至今修修补补也在国内同行内占有一席之地。但毕竟不是原创,随着当初参与测绘和设计的老同志离开,同时响应客户的改进要求,设备上的相关数据改动时有发生,但原创不能动的想法还很顽固,有改动也是不涉及工作原理的加加减减。这么多年下来现有的同事里能吃下所有产品的工作原理零部件设计的同事几乎没有。山寨如果不能消化,不能推陈出新,产品乃至企业的寿命不会长。% Z* r& w! @2 M U$ H3 z
) H. z5 j9 O$ Y7 V4 o
常听周围的人包括自己一天到晚的叫忙,忙些什么?修修补补,做个画图匠,手上的活不过脑子,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听过有句话是这么个意思:把工作当事业经营的会拥有事业,把工作当任务完成的只会完成任务。 前辈能自己想到几个设备上的改进方案,除了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比较深的专业功底外,常思常想是肯定的。这次是他在探亲的路上无聊想设备才想到今天这个问题,这也让我想到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创意需要时间+精力+专注+功底。! U' b- W) ~6 D/ T. h2 T& H
" X1 V- O( x4 Z B! a0 D. U
国人脑子不傻,山寨能力,化工食品开发能力等等世界一流,但都是昙花一现。有经营的问题也有理念的问题,很赞同998大侠的看法:钻得不够深。对本行业的东西研究的不够深入,不能吃透,浮于表面的修补和山寨肯定不能研发出有领先水平的产品。去年就有有人提出高房价和高物价扼杀了中国未来的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还贷上面去了,还有物欲横流导致的浮躁,还有几个能深入搞研发的?有句话说“穷文富武”,我倒觉得机械技术开发是“富”人搞搞的,物质条件有一定水平的单位才能让人安心钻研,有条件实践,有机会接触新东西开阔眼界。- |' a5 d* F2 i- |: S
# ?3 z) u5 p5 c' _- L& E试问自己参加过多少次行业的展销会,相关专业的培训,行业人才交流会,新产品的开发实验?有专注才有积累,有功底才能发现问题,有时间投入才会有收获。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