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28|回复: 7

新技术利用病毒发电,日常小动作均可发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0 22: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技术利用病毒发电
% m& `, y' N: E% b0 A3 `0 b, }作者:熔桓 发稿时间:2012-05-15 09:06:29 点击:2627
$ F5 J* i8 Q5 X  Q7 ^. Z3 q把电场施加到M13病毒薄膜上,螺旋蛋白质涂在病毒表面,会扭曲和转向,这就说明压电效应在起作用。
1 W4 Q) Z/ q) z& U, _! @& `  j
6 W' o5 c# k% P% |0 p0 U* R- ^; w& ?  G. p* T" m1 |4 ]- s0 |
想象一下,一边走路一边给您的手机充电,这是因为有了纸薄的发电器,而且可以嵌入鞋内鞋底中。这一未来化的情景现在正在进一步走近现实。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学家们已开发出一种技术,发电时,可以利用无害的病毒,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_& l* N) W. }* i. h
: V; x+ Y0 O& |' x3 i

& L$ I& F$ J+ z5 A/ O7 H+ ^+ G压电材料M13噬菌体的结构
* A) n& W7 u/ l( A" `* U来源:伯克利实验室
6 ?0 a$ k' ]* i$ k: s# t科学家测试了他们的技术,他们创造了一个发电机,可以产生足够的电流,操作小型液晶显示器。这个发电机运行时,需要用手指拍打一个邮票大小的电极,电极上涂有特别设计的病毒。这些病毒可以把拍打的力量转换成电荷。0 M% H) ?7 L, c! [5 c4 J0 J! {

8 b8 f. p: L3 j) D: {0 [他们的发电机第一次在发电时采用了生物材料的压电性能。压电就是在固体中积累电荷,以响应机械应力。& k) {: ?, L( e' G5 i: P) M2 J
! g0 w& E- J7 O" {/ V- ?- c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会带来一些微型装置,可利用振动电能,这些振动都属于日常活动,如关门或爬楼梯。& D* [  M+ o7 f
! o) o, f3 ]9 B7 K: F
这也指出了一条简单的途径,可以制作微电子器件。这是因为这些病毒会自发排列成有序的薄膜,使发电机可以运行。自组装是很受追捧的目标,因为这是在挑剔的纳米技术世界。
) {- `+ Q+ i- |! @) @! m# ]" t( M+ t) I' C9 ?0 B5 G# t
科学家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5月13日提前在网上发表,就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题为《基于病毒的压电能量生成》(Virus-based piezoelectric energy generation)。, @& O8 Z) G1 c9 b1 Q! b1 {8 e

) A; X/ ~+ Q1 K& I: x$ i  j+ a+ C7 m$ g$ y  M5 o
/ g: B) G% k7 s4 i
单层噬菌体薄膜的压电属性。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M# [- f1 |0 F" a' r. |
7 J8 v3 s) B. ?9 `+ ~4 }   l# C* D$ ~: ~

  a* x5 J$ z: b3 Q. }$ T0 F“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是,我们的研究很有前途,这是迈出了第一步,可开发个人发电机、驱动器,用于纳米器件以及其他设备,采用的是病毒电子装置。”李承旭(Seung-Wuk Lee)说,他是伯克利实验室院物理生物科学部的科学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生物工程学副教授。
& W) A8 @% a5 Q) T2 o" [& p; R4 G/ n! i+ j: c+ I8 P/ O3 K( r0 M1 ?
他进行这项研究的小组中,有拉马姆提•拉梅什(Ramamoorthy Ramesh),他是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部的科学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工程教授和物理学教授;还有伯克利实验室物理生物科学部的李秉杨(Byung Yang Lee)。
1 M- J# U2 s' f7 S/ e7 P
7 o9 W) o' W7 A- N
' y" }" W1 Z3 G; z
* B/ Y7 Q4 h+ f( S0 w# E多层4E噬菌体薄膜的压电属性。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5 W7 k6 o, W1 Q9 o& b& t- l
6 t+ k* Z2 M: K' M  f% j
7 m6 r9 c7 Z$ p3 e+ q% |
( C9 v  j0 q- o5 _5 I& s
压电效应是1880年发现的,至今已见于水晶,陶瓷,骨骼,蛋白质和DNA。这一效应也已投入使用。电动打火机和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要运行就不能没有它,这只是举几例应用。
; _' v, M- {' e6 {$ Z% d9 \' p; I% J5 {: x# i- O
但是,有些材料可用于制备压电器件,只是有毒,而且非常难以操作,这就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广泛使用。
7 C1 S6 S; C) @' u' g) P: Y
/ y/ O# Y9 K: c! S李承旭和他的同事们想知道,病毒研究实验室在全世界都有,是否可提供一种更好的办法。 M13噬菌体(M13 bacteriophage)只攻击细菌,对人体无害。因为是病毒,所以,它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自我复制出数以百万计,所以,总是有稳定的供应。很容易进行基因工程设计。数量庞大的杆状病毒会自然地进行自我排列,形成整齐有序的薄膜,很像筷子整齐地对齐,码放在盒子里。
3 I! e! r; C+ k% o& W& ^- R. y  X, S# o9 A' [2 d% |; v
3 g. V' M; a) u6 M0 ]8 A
' `  h% D) c; d) C  p+ k4 |
噬菌体压电能量发生器的特征,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K" y6 |6 ?1 D) w
9 c9 P! b8 h* F6 J8 H  b
这些特点就是科学家寻找的,见于纳米基础材料中。但是,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必须确定,M13病毒是否具有压电性。李承旭去找拉梅什,这位专家研究电性薄膜,是在纳米尺度进行。他们采用电场,施加到M13病毒薄膜上,观察发生什么,这要使用一种特殊的显微镜。螺旋蛋白质涂在病毒表面,会扭曲和转向,以进行响应,这就是一个确切标志,说明压电效应在起作用。
+ p. o; P% i+ z: u" ^( j: _
7 O6 e7 T) [* s; V  @接着,科学家们增加了病毒的压电强度。他们利用基因工程,添加4个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amino acid residues),就添加在螺旋蛋白质的一端,这种蛋白质涂在病毒表面。这些残基会增加蛋白质正负两端之间的电荷差异,提高病毒的电压。' s$ o5 I, V! `3 w8 n) B1 t
, c3 G" ]$ m* I& w" W% e* r% ?) _
科学家们进一步增强了这种系统,他们堆叠薄膜,这些薄膜包含单层病毒,彼此堆叠起来。他们发现,堆叠约20层,会产生最强的压电效应。+ m. y6 |* g. q+ G; g1 S
% m; S2 r* l1 }! X* ^$ \
剩下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示范试验,所以,科学家制作了基于病毒的压电能量发生器。他们创造条件,用遗传工程设计病毒,使它们可自发组织,形成多层膜,尺寸约一平方厘米。这种薄膜随后被夹在两个镀金电极之间,用电线连接到液晶显示器。
7 p: t: G: P4 [1 y/ ?. ?
1 d5 o! \% p# F! r$ V4 F- W压力施加到发电机上时,会产生高达6纳安的电流和400毫伏的电势。这电流就足够多,可以在屏幕上闪烁数字“1”,电压大约是一节三A电池的四分之一。( z3 u9 m, G3 Q% K( z8 j
. m. V, j1 D4 |+ G8 Z% W- H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一些方法,以改善这种原理循证示范,”李承旭说。“因为有这种生物技术工具,就可以大规模生产转基因病毒,这些压电材料采用病毒,可提供一条简单的途径,制备未来的新型微电子装置。”) m( W! g. x4 [/ W
& t' M) L+ Y; p$ k. f, l! e* q
本文为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原创文章
1 S6 z4 `" o3 q%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0 22: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先进的东西没留意
发表于 2012-6-20 2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享用别人的劳动成果!   {:soso_e113:}
发表于 2012-6-21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大
发表于 2012-6-21 2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叉!
发表于 2012-6-25 14: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移动设备(手机、电脑)用的类似这种模式发电的电源的前景一定很好。
* y; X- R1 X! f
/ \3 @% m. m# |美国已有一些相关的专利申请
发表于 2012-9-6 1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花钱搞研究,我们的政府花钱搞吃喝
发表于 2012-9-8 18: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先进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7 09:27 , Processed in 0.08142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