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最理想的职业道路,是本科毕业之后先去大公司做几年,可以学到很多管理知识,境界也会提升。然后可以到创业公司去工作,最后再自己创业。不要直接创业,也不要在大公司待太久。在大公司不要超过5年,否则基本就废了,成为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了,却又自视甚高。 n3 t5 G9 S# I% I: _" D7 v3 p' u# u
1 ^6 G/ a: R0 m; g
天使投资人谭智也在天使大会上讲过,20年前,人们最骄傲的是进外企,创业意味着找不到工作。而现在相反,你要说自己在外企工作,会被人笑话,令人激动的事儿是去创业。! F& L! R; g; a
+ ]8 I# e2 W9 W* |( k对外企的人来说,这两段话有点偏激有点刺耳;但纵览当下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出自外企的比例的确不高。所以最近我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外企高管甚至职业经理人不太敢出来创业,或者创业的成功率不太高?按道理讲,外企高管创业的成功率应该比较高啊,他们学历高、英文好、懂管理。但是我研究之后发现,有三大因素导致外企人不太敢创业。
+ [. Z( d# _ h! b( z
0 C; B7 L/ a7 H: A! H5 E“花瓶现象”是首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当你特别努力用心地做成一件事情之后,它反而会成为你下一步发展的限制。就好像你精心塑造了一个花瓶,这个花瓶的外表十分光鲜,附着了你的职位、金钱、家庭等。但你的内心和潜力,也同时被束缚在花瓶之内,很孤独,没有安全感。
( w: M" O* D1 Q+ ~
) f0 D4 E$ i1 Z W+ z$ N外企的人都处于一个大的系统之中,就算做得很成功,也只是整个环节的一部分,背后有品牌、后勤、产品等很多资源在做支撑。这种成就感其实是很有限度的,越到最后,越只是系统里很小的一部分。有人做过统计,空降到民企的外企高管成功率不到10%,除了文化因素外,就是适应力问题。4 j; k) C" X2 E6 x
, ]0 S P) A1 ?" o6 N: e7 I
所以,外企的人看着别人去创业心里痒痒,但是面对没有系统、平台、品牌的支持,又比较胆怯和恐惧。在原来的地方待舒服了,就不太愿意出来冒险了。我遇到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往往决定是否创业就需要两三年,等想好了,机会也没了。他们善于理性分析,实际上,创业是一种冲动和激情,不是靠分析能得出结论的。9 t8 c+ Z. @. K7 O
9 ]; m* W8 B7 X1 k# E第二,创业者往往是有特别大的优点,同时有很多缺点的人。创业最重要的是把你的长板发挥到极致,这个我在5月刊专栏《成功创业者的7种特质》里讲得很清楚。但是外企培养人的方式和目标与此不太一致。每到年底,外企都做各种绩效评估,“今年你有什么成就,有什么不足,根据你的不足,需要做哪些提升。在外企工作的各色人等,最后都变得差不多是一个类型。让你失败的可能是你的短板,但是让你成功的,一定是你的长板。
& Y2 m# F) \- l0 W$ n
% v, ?+ p" A- P' w1 s第三,失败是创业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能在逆境中走出来,能够屡败屡战,是创业者的基本功。比如,史玉柱、丁磊、江南春、张朝阳、马云、陈天桥等明星企业家,都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过九死一生,而且还正在经历着。) A O# \1 i, o6 `: @; T2 W+ Z
( P& Q5 h9 C; |1 k7 D
但是在外企的环境里是不允许你失败的。通常在外企,如果两个季度完成不了任务就得走人。包括外企在中国的最高长官,一年完不成任务都得走人。外企总部在美国,不是人在管理你,而是一套系统在管理你。系统对失败几乎是零容忍,你看看微软在中国的高管,有几个任期超过两年的?, i" F' Y4 Z$ y0 }7 A. r0 h0 {
9 G. d! U) z$ o' u. o7 z久而久之,在外企工作的人都变成一种完美主义者——“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这样的特质,本身是不合适创业的,因为他本质上恐惧失败。一旦遇到挫折摔个跟头,就觉得天就塌下来了,可能就起不来了。+ O- Q' [' _* k5 f9 t% {
# X8 v& ^' a, G& j6 O' y9 L
; Y' c5 H" d# x q1 |( x- [: u9 L1 l5 T& |$ ^+ h
请老鹰置顶讨论,谢谢!4 F( g* S( S(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