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齿直齿的理论齿形是球面渐开线,但实际生产中,是用当量齿轮来计算的,即以背锥距为分度圆半径所形成的平面齿形,然后滚印在背锥面上所形成的齿形,来近似代替球面渐开线。 3 r1 W/ s( f1 @5 \
笔者出于想知道两者的误差到底有多大的好奇心,对此作了些计算和在CAD中测量。
! V" s- v2 X# Q: z, ?7 V ffice ffice" /> 5 @6 V- h& k: j. |
样本数据如下:大端模数4,压力角20度,轴交角90度,大齿轮齿数29,小齿轮齿数14。以大齿轮为测量对象。
! P) w0 s( c) {9 ]6 q- L2 m+ R4 N测量步骤如下:
2 O/ K- ]: J* N0 i7 q+ E6 N) i绘制球面渐开线:球半径为外锥距,基圆半径为模数乘齿数乘压力角的余弦然后除以2。以此可以作出球面渐开线。(渐开线的方程在另一张帖里已说明) 8 ^! T* ^/ g1 t1 p1 `
绘制当量齿形:通过两次的坐标变换可将平面齿形转换成背锥面上的齿形。再通过两次坐标转换,可与球面渐开线的坐标重合。(坐标转换方法在齿轮手册里有详细说明) 7 a& [: c% ?' {) G' f0 x- A
再将球面渐开线投影到背锥面上,射点为轴交点。然后对两齿形进行比较。
& b: }; e7 ^! k/ K B/ F " H: b- s2 i7 f+ S# ~" ?! \" s# A
测量三处,齿顶:分度圆向上一个模数的距离,分度圆,齿根:分度圆向下一个模数的距离。
) b4 @) ]# J( \$ b* [5 {得到以下三个数据:0.17528,0.16533,0.15060。 球面渐开线的投影线在当量齿形的外侧,数据为背锥端面的弧长。 4 N* s2 d% {. K- t8 `+ n! F1 O
结论:以样本为例,当分度圆处齿形重合,当量齿形在齿顶处齿厚单面减薄了10微米,在齿根处单面增厚了15微米。说明压力角增大了。照数据上来看,啮合时有5个微米的多余材料,如果都换算到基圆弧齿厚,材料的多余量还要增加。更准确的数据还要看配对齿轮的情况。笔者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
" p) Y* N" D# G& T6 j 如果采用当量齿形加工锥齿轮,直齿锥齿轮应比圆柱齿轮有更多的修形量,而且应该在齿根处修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