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转贴
: K5 x" G- n: V9 I3 K( i, U---------------------------------------------------
9 ?: g- U6 [: p! |# V+ F! C“洋饭碗”不敌“铁饭碗”:就业观转变体现中国劳动者权益新诉求
g, N" W: W; X- H* y! e+ Q! O' {2 k1 B$ ~- ^3 {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谢樱 白林 吕秋平)大连外国语学院的24岁应届毕业生王博最近签约了一家外企公司。7月就要步入劳动者行列的她,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
6 G9 M: l! M7 D, T8 ~: \2 P
& q% }& Q2 X: y “签完之后就后悔了。”5年制英日双语专业的王博曾经把进入外企工作当成理想的就业目标,但5年时间让她对工作的理解发生转变。% M$ K) `' [. j$ F4 h4 B) I+ t
, M( w, E2 H& d, R$ }/ p 素有“金饭碗”之称的外企,过去一直被中国大学毕业职场新人视为非常理想的工作场所,但近年来年轻人劳动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国企和公务员岗位似乎在当下更受职场新人青睐。( m0 h% s$ @0 E& T; d5 S1 _& F
) D; O( e3 r1 f* V. y; z5 X& d4 r7 l 高工作强度尤其让外企职位被诟病。上海普华永道最近一名女员工疑似“过劳死”的消息,更是引发不少外企职员对自己高压工作的担忧。
" s4 v5 ?- x# t" l- Q8 h- J$ g3 Y
; _* z/ Q+ }# o4 a& d" j “在外企的工作压力实在太大,加班是家常便饭,身体吃不消,个别"过劳死"现象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王博说。
3 E6 [% w8 K) e3 [1 ?6 }' Q' j- \
中国门户网站搜狐网在4月18日至22日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近2000人中,近七成的人担心“过劳死”的悲剧会降临在自己身上。7 V. V h$ D% S% E: y! F+ r
3 d. A1 O7 y9 l* E “我的父母特别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公务员。公务员是"铁饭碗",工作稳定、体面。”王博说,“周围很多同学也有这个想法。”
' Y2 Y2 n/ p1 U3 R% |2 o7 J! ~" @: }9 E8 ]: E1 v8 A; S
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司公布的数字,大约103万人参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总体的录取比例是63.6:1,最热职位录取比例更达4961:1。尽管公务员考试成为比高考更狭窄的“独木桥”,却丝毫没有影响中国考生的报考热情。3 j) F5 v% G1 M
外企“遇冷”、国企“受宠”的趋势在不少调查中得到印证。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去年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外企对应届生招聘的幅度上升了35%,却有39.84%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倾向国企,选择外企的人数比例为36.29%,同比下降10.15%。
n: X! N- e0 [8 o& K G' U) n0 J: k2 a3 J
美国招聘企业万宝盛华2010年11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素有“金字招牌”的跨国公司正丧失其作为中国最佳雇主的地位。在接受调查的中国求职者中,表示第一选择是外企的比例,较2006年万宝盛华上一次调查的结果下滑10%。
8 ?1 G0 k) D, ]7 X- |2 A; H& Q6 e5 x( h! X, \, ^' | X1 U1 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吕学静认为,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企职员收入大幅提高,这让外企的“高薪”优势逐渐失去吸引力。. }4 y0 u# {3 r1 P
' x. j- a- x. W! ^- b3 t' H “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人类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自然会更高,人们不仅希望"有钱",也追求"有闲"。高薪“金饭碗”不敌稳定“铁饭碗”,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下求职者对劳动者权益的看重,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这是一种进步。”她说。
9 j1 U- l4 I9 p# H o6 F% a+ l
& p4 w! C& k% w% _9 J( |- T 吕学静表示,随着国企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加上国企已更加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也舍得在人才培养的软环境方面花钱下功夫,让很多学生逐渐认可并接受国企。3 H* s- ]0 U; u! P- k/ I
2 [- e: G1 `8 C, G 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一些外企大幅裁员、减薪,工作压力大、不稳定的一面暴露出来,也扭转了外企在大学毕业生心目中的地位。
3 [, p$ l$ E+ N7 }
" D% R/ T8 B: j0 ^7 U+ Y 不过,中国大学生求职“求稳”的心态,也引发了中国不少社会人士的担忧。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丁加勇说,现在不少学生,从进大学开始,就树立了“非公务员不考”的目标。考试失败后,毕业几年仍不愿就业,坚持继续考公务员。”4 h2 [& y) P. G: f0 k
% s8 X* q/ r) \; R. u. J 他说,“大学生理应是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创新的新一代,如果过度"求稳",人人争抢"铁饭碗",少有人再去发展实业、积极创业,恐怕并不利于中国各产业进程,会阻碍国家长远发展。”(4 B2 h/ k8 P+ O#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