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3-19 14: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泊秦淮》杜牧
5 }! T+ r: r2 I) N8 M5 e) R" d9 h9 f8 x, K1 M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7 N N% X/ u" {4 o
5 T) s r& R( m [3 f$ H" f) e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E, F- m1 H* \1 }& Q9 P: c% P0 W3 b
# e9 d7 w( @5 y4 r' `7 x2 y_---------__----------------------------------------# E, j& o+ E6 X$ A8 N5 q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