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85|回复: 1

唯“以人为本”能拯救素质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10: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提出,已有十几个年头。时至今日,真是雷声大雨点小,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老人家想起这档子臭事,就是哭笑不得,现在就是想哭,也没有泪了,因为心已漠然。



偏偏厚氏这厮天生宅心仁厚,眼睛里容不下沙子,思前想后又于心不甘,终于想放几个臭屁,图个痛快。



首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完善“人”。简略回顾一下: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国民素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十七大报告将“推进”二字改为“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虽是由国家最高层提出,却是至今收效甚微,而且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近日,由国务院总理“”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国务委员刘延东担任副组长,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再一次将素质教育的问题推向热点。



素质教育正式提出十多年来,好像始终处于“务虚”状态。什么是素质教育?包含哪些内容?有没有独立的品格?能不能明确地界定?如果没有,自然难免被有意无意地纳入学科教育、乃至应试教育的轨道。



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根据西方的教育理论,根据我党创立以来至少是从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尤其是根据十七大规定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能够得出明晰的界定和表述。可现在什么也没有,有的是一地鸡毛,乱七八糟。



人才,我们经常将人才两个字连起来说,但是,“人”和“才”是有区别的。素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造就“才”,而在于完善“人”。只有首先是个完善的“人”,才能造就成“才”;只有数以亿计的中国公民都成为完善的“人”,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人才的认识很关键,但绝大多数人不清楚。这是个“本”与“末”的关系,绝对不能颠倒。中国教育的症结,正在于逐“末”轻“本”、甚至“舍本逐末”。令人悲哀的是,许多教育机构是如此,许多教师、学生、家长也是如此。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认识问题,如同一棵大树连树根都枯死了,树梢上的一片绿芽或是回光返照,死是唯一的结局。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教育没救。



其次、完善“人”应从身、心、情、智四方面入手。什么是完善的“人”?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述:



“身”——健康的身体;

“心”——健全的心理;

“情”——丰富的情感;

“智”——正常的智慧。



这四个方面是舒泽池先生的精准概括。它们不是并行的,而是递进的,打个比方来说,好像是一个宝塔结构,塔基是“身”,上面是“心”,再上是“情”,塔尖是“智”。



关于前三个字,相关的学术论述很多,这篇短文里也不必展开。关于“智”,要多说几句:不是指“智商”,不是指“智育”,也不是指知识和学问、更不是指学校里的功课和分数,而是普通人的智慧,正常人的智慧,关于怎样求知、怎样做事、怎样共处、怎样做人的一般常识的智慧。



这四个字,就是人的素质的不可或缺的四个方面,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而且能够具有的人生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需求下,才会有各人不同的发展,才会有专门人才的造就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出现。



只有在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基础上,他的知识、能力,以及各种才艺,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于人、于己、于世,都有所裨益。这就是孔老二他老人家说的先“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



也许他的一生很平淡,但是也很平和,很充实,很安详,默默地为社会、为国家、为家庭做他该做的事;也许他会遇到挫折,甚至遇到灾难,但是不会沮丧,不会逃避,就像在2008汶川地震中的许多人,瞬间焕发出智慧、勇气、责任和道德的光芒;也许他会在人生中遭遇失败、遭遇不公,但是总能从容应对,从不气馁,从不狂躁,重新学习,重新出发,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也许他有机会接受较多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者还能通过硕士、博士的学业,但是不会拿硫酸泼熊,不会因失恋跳楼,更不会用菜刀砍落师妹的头;也许他有机会进入重要岗位,有必要担负更重要的责任,但是不会忘乎所以,不会恣意妄为,不会飞扬跋扈,不会利益熏心。



能不能做到这些,其实,和他的学历、地位、知识、财富、出身、经历,都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他是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具有基本素质的人,一个在身、心、情、智四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的人。



也许他是个小学教师,也许他是个省委书记,也许他是个农民工,也许他是个宇航员……他们都称得上鲁迅所赞美的“中国的脊梁”。如果这样的人能够数以亿计,能够代代相传,中国人的光彩,中国人的地位,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又将是怎样!



人的基本素质,不是虚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可以表述的,是可以检验的,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提高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是决定人生的根本。凡成功的人生,“好人”,都可以在身、心、情、智四个方面找到成功的原因;凡失败的人生,“坏人”,也都可以在身、心、情、智四个方面找到失败的原因。



而今天中国选拔人才的的现实是,英语成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中国泱泱大国,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在英语这把具有“一刀切”功能的鉴定“人才”标准尺的衡量下,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如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和记者,更不论你是搞企管的、做内贸的、拔牙的还是搞兽医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上大学、考研、攻博和应聘等,如果你不过英语这一关,只有两个字:“没门”。在这种可笑的人才培养观的影响下,人世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波澜壮阔的场景出现了: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党亡国。于是乎,英语自己做梦也不可能想到,在这个自诩为具有古老文化的国度里,竟然获得如此登峰造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厚氏不才,曾经写过一篇《改革开放30年英语教育是败笔(图)》的博文,文中对英语的危害有更详尽说明。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有在学生时代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而中国的学生一直到大学四年黄金时间,始终都要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的宝贵时间学习“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笑掉牙”的哑巴英语。错过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当然诺贝尔奖只能和中国人说拜拜,同样地,那些在国外尤其在美国整个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黄皮肤的华人,为什么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中国政通人和,从上到下无不重视教育,加上中国人勤奋聪明,为什么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原因在哪里呢?难道就真的“宁有种乎”?



此“人才”非彼“人才”也,关键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标准错矣!



第三、及时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多年强调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就需要实施全民教育、终生教育,建设教育型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将“教育”的概念,由单纯的“学校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扩展开来。



这是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能是他的生命中的一小部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在学校学习的人数,只能是社会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是:根据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学习和教育,是人民基本权益中的一个不可缺少、不可剥夺的内容,也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学校教育、学科教育为主,转变到以素质教育、全民教育为重。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关键和核心。没有这个转变,教育大讨论提出的20个问题,或者更多的问题,都难以有明晰的回答。



就以高中是否要取消文理分科的问题,如果以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看,如果以造就“才”必先完善“人”的常识来看,如果以国内外无数成功人士的切身经验来看,如果以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教育权利来看,答案是简单而明确的:当然应该取消。如果是以单纯为社会培养“劳力”的观念来看,出于“经济原则”的考虑,当然“干什么学什么”、就像制造机器人一样需要什么功能就安装什么功能,就可以了!不过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这样批量“制造人才“的流水线作业还有一个令人窝心的副作用:废品率太高了!



引人深思的是: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吁由来以久,众多专家强烈主张而众多家长、教师和学生坚决反对。这恰恰充分说明了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大问题,不是枝节问题而是原则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同样引人深思的是:文理分科据说是中国教育独特的现象,而且作为一项“权宜之计”,竟然持续数十年而愈演愈烈,这更说明了中国教育痼疾之深!若不能治本而仅仅治标,是万万不能有好疗效的。



而治本之良方,正是“素质教育”,唯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包容学校教育,但是不能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学校教育应该贯串素质教育,但是不能替代素质教育。



“”总书记说:“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此次教育改革能否有成果、有实效,关键就在于能不能领会、能不能实践这段话。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难也要做,否则,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2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5-19 13:30 , Processed in 0.0553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