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54|回复: 18

求助:熔模铸造管夹易产生表面缺陷,该如何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7 20: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熔模铸造管夹过程中易产生坑坑洼洼的表面缺陷(画圈处),烧培后的模壳表面光滑,但浇注后表面缺陷不良高达15%左右!该如何解决??谢先!!!管夹如下图所示:
5 i& F% o- I. D' z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8 14: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材质的,放没放冒口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21: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heidun081 ) k9 O) D$ J$ Z

1 Y" M& n1 m4 x  z* K4 r7 e; ]3 @+ i( ]1 j9 c: I2 P% o- |, W/ o
    冒口与浇口为同一部位,由上而下浇入!1窜5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21: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heidun081 / E  f' e2 t0 D. m0 X

; X, a* i. A$ O1 x
. ~7 J4 u  T# g6 a" ^4 c0 z    忘了补充说明材质了!!!
- s/ `% f( O/ j2 u4 f7 D+ N    材质为钢!!!!!!!
发表于 2010-7-20 23: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从2方面考虑:
5 K, Z* ?( [3 j  [' P8 }1)这个方面都说烂了,就是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和灰分及含铁量;翻番教科书就行了,不过选择操作起来比较难以实现,只能多找几家供应商试用;
3 q- [7 C2 O4 p' U2 L# z% y2)熔模铸造90%的缺陷都跟面层涂料有关。不知道你用的面层涂料粘度多少秒?这种缺陷可以试着提高涂料粘度,同时测量面层涂料厚度(做玻璃板测量);适当提高面层粘度可以提高表面质量;但要注意硬化时间,硬化不充分反而会导致面层起皮。  X1 r3 n6 l$ N- F3 O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做实验,摸索。其他工厂的经验拿过去也不能直接用,毕竟各工厂的实际情况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23: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天涯莹道心
% X9 M( U4 r: E* B
( l: \+ C$ i1 ]6 I% x5 z- o8 L2 q3 Z5 G8 X3 M
   1、 粘度为25-35
9 W% L; F: K; G4 n* {  v( U& R   2、表层涂料40-70目石英砂  硬化前干燥时间为30-120min,硬化时间为15-20min,硬化后干燥时间为20-60min.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23: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天涯莹道心
2 V3 @! [9 l; C( ]- l/ v( ?  K& i7 i5 u

3 R8 b+ Q1 w2 E# v请问以上表层涂料参数是否符合制造要求????9 s% n. s' o8 X! E0 ~, F
/ j3 c- p/ w9 a$ f3 J
另外组模是以5个模芯均布在以浇棒为中心的圆周上,制壳后组模底部与上部模芯无间隙,这样是否会影响钢的冷却(达不到逐层冷却的目的),导致模芯底部与上部收缩且得不到补偿,从而成形缩孔???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23: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天涯莹道心 ; ^5 K2 y& e& U% _% g, |

0 j+ r1 u& @- y4 c* Q组模未完全浸入氯化铵溶液中是否会引起表层起皮???
发表于 2010-7-20 23: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冒口与浇口为同一部位,由上而下浇入!1窜5个
发表于 2010-7-22 13: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天涯莹道心 * j5 U% K& b3 D# p6 W$ ?9 t

3 w5 }& n4 i' {3 Z# |- ~
9 z1 M0 J% @6 y1 P2 ]7 `5 a请问以上表层涂料参数是否符合制造要求????( H( J1 X$ R( N, ^! z

; e/ t/ S8 H8 t* `另外组模是以5个模芯均布在以浇 ...+ F* U& i3 m9 e" m) V1 S
loverymo 发表于 2010-7-20 23:34
; R/ G, _5 }- e; \! r. n

& c+ G3 s' ]. u- m* A: |' N
) d" I) }: ]( N" k2 Q; Z$ C    是否符合要求我也无法判断,因为各工厂的实际情况不同,所用原料不同,这些经验没法在不同厂家通用,只能作为参考去摸索自己的经验。看其零件形状应该不会存在散热问题。首先你的确定是表面缺陷还是缩孔类的内部缺陷,这2者的解决办法是不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8-26 16:36 , Processed in 0.06611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