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210|回复: 82

对刀具选用和使用的体会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9 21: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网上看到的嫌效率低,询问用什么材料的刀具可提高效率的帖子比较多;而在工厂里往往听到的是为什么某某师傅磨的刀特别好用或特别耐用,某某师傅磨的钻头干活省劲,不缠切屑,还耐用。看来网上和现实人们的思维有点不一样。
/ x9 n7 ?% J2 ^  u( L      现在的机加行业里,对常用的一些材料加工时,所用的刀具材料,大都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头两大类。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工厂和手工作坊,即使接到一些特殊材料的加工活,由于数量不大,也大都不去买专用材料的刀具。其实刀具能不能用是选用的一个方面,但好不好用就是另一个方面了。用句行话,好车工一把刀。同是一把车刀,经一些师傅的手磨过后,好用又耐用,干活的人还不感到累。这就是磨刀的水平了。说到磨刀,干切削加工的都深有体会,别看那一把小小的钻头,一把简单的车刀,你要是磨不好,就别想提高生产效率,有时连合格的产品都干不出来。不过近些年来也看到一些新气象,就说数控机床,前些年还都是用普通的刀具,用钝了卸下来自己到砂轮上磨过再用。现在除了麻花钻,车刀几乎都是用成形的刀块,钝了就换新的,从不磨刀,人们给这一工种的操作工起名为“装卸工”。也误导了一些新工人的对机加工的认识。一说到多干活,就是加快转数,加大走刀。刀具不耐用,就要老板买高质量的刀具,如果再干不好活,那就只有被炒鱿鱼的份了。要说同样材料的刀具,也能优质高产,他们认为是天方夜谭。这也难怪,时代不同了,都高科技时代了,刀具不耐用,可研究新材料来代替,谁还研究这和工业革命同龄的磨刀技术啊。你要说同样是一把高速钢钻头,用倪志福的群钻磨法磨出来的钻头,可提高工作效率3—5倍,钻头使用寿命也可延长3-5倍;上海工人朱玉仙磨的75°强力车刀,也可使加工效率成倍的提高,那是天方夜谭吧?  l9 V3 H2 p8 B' q. r. C
     说到磨刀,谈一点个人的经历,刚进工厂(大国营),师傅二话没说递给两把麻花钻说,一把当样品,磨另一把,啥时候磨的和样品差不多了,拿回来给我,结果可想而知。师傅看着磨的连槽都不见了的钻头把,鼓励地说,不错,已能磨出样来了。可能使用普通机床的人体会不到,当十几把车刀钻头,划钻,成型刀,镗孔刀丝锥板牙和切断刀同时在不到一平米的地方对六轴自动车的六根棒料加工时,那切屑是怎样往外飞的,你简直都想象不出来。不论零件尺寸多么复杂,即使是60D钢,也只是不到3分钟加工一件,要是普通钢几十秒一件,一件活不等检验完,另一件又下来了。这么快的加工速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一个零件耗料2-3公斤,其中2/3以上是切屑,刀一挨到材料,材料就变红了,所以每把刀必需用高压冷却油来降温,一个工位上纵横有三四把刀在同时工作,有的成型刀切削面宽5-60mm,如果被切屑堵到油管,立即就会浓烟冒起,如不及时排除切屑,转眼间就会烈焰腾空,要是经常的停机清理切屑,就干不出活了。因此控制各个刀具的切削流向,就很关键了。这就对每一种刀的磨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刀具在排屑时能按特定的路线,或呈线状,或成卷状排出,有些刀磨得好的师傅,还可以使切屑都落到卷屑器上,顺利排出不堆积。人在一边睡上两个小时的觉后,才去拣活。所以,不要相信买的开好刃的新刀就会好用。好用的刀都是生产工人用手磨出来的。所以,要多问的是,刀具要磨出什么样的角度好用,耐用,才是机加工人的正道。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3 收起 理由
管理员 + 30 MEC杂志选用
无能 + 3
老鹰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采用|主题: 924, 订阅: 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2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受教了,以后一定要多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0-6-19 23: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磨刀是手艺、是基础!
4 h9 e3 b9 V( m  P7 S9 N" R1 ]而现在的发展还要会选择正确的刀、正确的参数、正确的程序(走刀方式)才是比较迫切的需要。
! Z8 S' g* T! s( t5 Y  P- d一个零件,可能会有几百个品牌的刀具可以选用,但哪个品牌的哪个型号、什么涂层、什么价位、用什么参数是企业的需要、是加工状态、批量、成本、效率能接受的才是相对较好的。
+ s9 e& a6 H: @, ^( d, b! @愿意上网问的基本是比较愿意学习新东西的,不是说不上网问就不是愿意学的,是在不能在现实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信息的情况下,在网络中找寻更多的帮助。现实中,比较高手也比较保守的思想也不奇怪,中国式的待遇问题而已,咱不说了。0 R* Q0 r+ U9 ^7 e
用刀的人并不等于永远是装卸工,如果都是那样,刀具应用工程师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吗?优秀的刀具应用工程师必然是现场拼出来的,在别人的知识中总结、从自己的现实中摸索出来的。看自己怎么想、如何干!0 d- d7 Y5 ~' E7 A( `3 q! `7 H
加工中有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刀具不好,但是不是可以考虑下是工艺的问题呢?
$ H0 i" R+ G, |3 J1 A" @: l你说的60mm的成型面加工,俺也遇到过,伤过俩人的手,高速切削,大批量生产,迫不得已而为之;
, a' v) O7 ?+ E0 ~% B但最后是采用了锻件加工,毛坯材料减少一半,加工时间缩短一半,加工费用少了一小半。% ^" O8 w: W$ f# i
企业环境基本确定了工艺,工艺决定刀具类型,刀具也是可能改变工艺!

点评

刀具工程师们研究的是通用性,可转位刀具也是基于通用的基础上制造的.磨刀的过程是熟悉和了解刀具角度和几何形状对切削过程影响,进而学会合理选择刀具.  发表于 2011-3-4 17:25
发表于 2010-6-20 0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说 :群钻是碰巧碰出来的,如果不是在断了后还继续加工,可能就没有这种钻头的产生了;
/ T4 I3 a2 x( L       75°刀也不是中国人搞的,是50年代俄罗斯大哥推广到国内的,不知道怎么就套到上海大姐名下了。(幸福呀!
1 Z2 z! [5 {+ [+ ~, m1、国内5 \3 a" l2 e1 h: r: {: K
  中国式的方式是想用个人英雄把大家带动,但实际效果是:: \" M1 \* }% ?( ^3 y  q1 J- ^1 g/ Y8 S
  现在这个社会上有几个人会磨群钻?大姐“发明的”75°焊接刀也被可转位强力车刀基本替换了,切深10mm以上的铣刀比比皆是;) t# \7 i: x9 r
2、国外  
4 r7 M# f5 ^9 ]3 P   很推崇个人主义,给发表论文的人很高待遇,但实际上是就是这些论文造就了一批甚至是很大一批高技术人才,并延伸出了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工艺、刀具!
  J- g; L6 |7 C8 h" X/ y, c
0 x; c2 h* t! `9 A$ W% |3 [    大家看看自己旁边,近几十年有什么设备、工艺、刀具是中国人搞出来的?能仿制好就很谢谢了。  T1 N3 p* T9 [4 g( ]+ |" o
( `+ g& p4 m; |& y& |
知道俺想说什么吗?7 T0 A) |* r* U, a! ?6 X! B' b
没有维持好原状,没有发展现有的技术,没有看到先进技术的根本,简单仿造,简化过程,降低表面上的价格……7 l" p3 W+ L5 a1 b8 V& v" S# S
结果就是=落后!

点评

碰巧、灵感看似偶然,其实没有一定的经验累积灵感也是无法捕捉到的。量变才能质变!  发表于 2017-12-12 16:50
lu33189 ,要俺找当时介绍该刀具的书来证实一下吗?明明是说某女士很好的学习了该苏联老大哥的刀具。  发表于 2011-3-4 19:39
45°强力车刀是前苏联人搞的,75°强力车刀还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中国人的特长是仿照和改造.  发表于 2011-3-4 17:32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收起 理由
七星龙渊 + 3 磨刀对付不了大批大量的生产,更体现不了效 ...
fifochl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6-20 12: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工细化了,磨刀的活留给刀具工程师吧。
发表于 2010-6-20 16: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磨刀的活给刀具工程师?
发表于 2010-6-21 13: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刀具、机床、操作者、工艺是一个系统工程
发表于 2010-6-21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刀具、机床、操作者、工艺是一个系统工程) \4 i# H1 t1 G, U+ j
风林绿洲 发表于 2010-6-21 13:58
. \3 E+ c+ `. s& B: m1 v
) j0 v/ S: S/ {& f0 N0 Y: |

6 L& b- q8 l7 l( Z4 x4 P   还有夹具。
发表于 2010-6-21 21: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下的好文章,很是赞同。所谓车工七分刀具三分手艺,意思就是刃磨刀具的重要性
发表于 2010-7-4 13: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不错的磨刀师傅,看来一定是个磨刀高手,多收几个徒弟吧,免得手艺失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21 08:46 , Processed in 0.1038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