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easylife

逃离“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想听你的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16: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中型城市竞争力都很激烈,房价物价飞涨,与我们的工资不成比例,也许你的工资很高,但不及房价高,工作一辈子也许都在为房而 努力,不如在一个小一点的城市,生活速度不是很快,工资也许不是很高,但我们可以生活的很有闲,可以买一所自己的房子,可以有余钱去干自己业余爱好的事情,一辈子也许不会大风大浪,但可以滋润度过,当然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23: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量力而行,不要非得和城市较劲,但人生有时候又必须得较劲,所以人生是挺无奈的,希望大家都能过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0 10: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g fh 一直在上海感觉挺好。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2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深圳龙九 的帖子9 t# F3 {7 G3 Z+ Y: g; N! t8 w
2 @$ Q+ s& E2 e/ R
龙九哥很富有啊!深圳房价5万了,龙九仅仅工资就年薪30万了。我压力很大,都是搞机械的,区别怎么就这么大呢?向你学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2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深南大道 的帖子
1 N7 P" @. K6 b" t! I, d( z0 J( K4 p2 V0 K7 {2 x5 |
你认同“上海是一个没有素质的城市”?真是意外。# n! g& r6 ]7 W1 P3 n4 |) H4 w
城市是没有素质高于低之分的,关键在于你所在城市的交际圈。
: L$ `1 q% n) g: l* q6 e6 h/ d若你的交际圈素质低就说这个城市的市民素质低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1 I/ E1 W3 u1 N! h$ h能与一群素质低的群体共存那又说明什么呢?
; N( r1 p0 ?- ?, |$ m! {6 [反过来还要说自己所在的群体素质低又体现市民了呢?5 w& ?- P4 r& E- G+ ^4 w( }, U
谨以这两个问题提给这个帖子所有关于认同上海或者一个城市素质低的社友。。。; A6 g2 c2 H% C;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2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认为应该逃离北上广的社友,假如你在北上广有房有车有家了,你还会逃离么?
4 J: X6 E5 I$ ]: P各位认为应该逃离北上广的社友,假如户口迁入北上广了,假如自己所创立的企业、门店也在北上广了 ,碰巧经营的不错,你还会逃离么?
+ e% k4 z: j8 k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但在当今中国,逃离北上广是因为生活压力所迫,那是逃避的心态,还不如在其他城市积极进取的其他社友。离开北上广是个人自己的选择,说明其他地方有比北上广更好的前景。若用逃字表达有点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2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汤学红 的帖子
" f( v+ b6 C0 _7 q: _; z9 V; C4 W* G. n+ e8 V, r9 m* `; r
关于城市素质,只能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所得所感
. z' u# _; T+ ]+ W' [上海市区给我的感觉很好,但是郊区,特别是乘坐公交,租房等。。。
% }* W5 u0 J2 H: T对方的素质很差。不知道楼主为什么对此如此反应强烈呢?! |8 {' O8 U* s/ T2 y
本人深户,无房无车,逃离仅是应用CCTV新闻用语,并非原创
* F  Q9 S8 E4 s% K在深圳,在上海都能生活的很潇洒,但是没有必要,主要是周围的人群太让人失望9 L0 L/ I* z: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22: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在深圳,现在北京,离家近才到这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15: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不做房奴   喜欢漂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8 13: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篇报道9 L% w  C+ }7 Z' G1 [  J
外地人究竟离开了北上广,还是在短暂的离开后又再度回来?同一天的两篇新闻报道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深圳晚报》7月15日报道,一年乃至更早以前,或主动或被动“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家乡等二三线城市的事业挫折特别是“拼爹失败”后,被迫返回北上广。而同日《南方日报》的报道则介绍说,随着内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先单向输出的农民工已经出现显著的回流趋势,珠三角等地越来越频繁的面临“用工荒”;报道感慨,“当中国经济增长全面扩散时,去沿海还是留内地,习惯漂泊异乡的农民工开始用脚投票”。& P2 @6 @5 R# _. g, i+ l
' c3 v' ~  n. \' \  显而易见的是,主动告别北上广等沿海务工集中区域,回乡发展的,多是农民工群体,以及为到内地投资的跨国公司做配套的中小企业主。对于这两类人群而言,内地具有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多项成本优势,发展空间较大,农民工离土不离乡或就近在本省、本地区就业还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他们一旦尝试内迁,很难短期内再撤出返回北上广。6 h! ]1 [, L8 W% O3 l' `0 f0 h0 p9 @/ g
  对应显得跟家乡、二三线城市乃至县镇“水土不服”的,则是有过北(南)漂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当初选择逃离北上广,和返乡后二度离开,也同样是为了寻求更好乃至基本的生存发展机会,却没想到不同环境所给予他们的空间一次比一次小。耐人寻味的是,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到来与离开,内地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并没有表达强烈的争取、挽留态度。0 N% I3 P9 ~) L5 T: Y' Y# j0 E( n, h" T% \7 X* z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群体会“水土不服”,会遭遇“拼爹游戏”的迷局并受挫,而农民工群体和企业主却顺风顺水?内地各地几乎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着力招商引资、不断上马工业新项目,后二者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大增量方面,并不触犯所属地方利益格局,反过来还可以强化前述模式的合理性、巩固既有利益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地许多地方正在复制沿海珠三角、长三角过去几十年间的繁荣路径,显著有所不同的是,农民工、企业主、资本要比过去显得更为稀缺,因此地方当局必须采取善待甚至热情友好的欢迎态度。
& R/ X' P# S( R2 M' c' W1 `9 e8 L/ r- K$ C$ J: ]  大学毕业生群体在北上广的发展境况,却并不令人满意,这很大程度上与高等教育培育质量、现有的户籍制度、分配制度有关,才会出现大批高学历人群聚居大城市城中村过苦日子的局面。这也是这批年轻人选择无奈离开的原因。问题是,他(她)们的家乡、二三线城市和县镇并没有那么多对接高学历人才的岗位和机会。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依旧垄断着相关产业设计、金融与高层管理资源(才有大学生群体虽不得意却仍可以争取机会的原因),由内地完成生产加工,内地各地看似红火的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真相就是这样。
, q5 K& I% @1 t6 B& x" X6 ~# f1 u" k& U( p3 Z- P( m+ R$ v4 [  这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群体回到家乡后,只能与一直留乡发展的同龄人竞争“存量机会”,如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或合同制机关、国企雇员,或垄断企业职员等。既然是对存量资源的竞争,“拼爹”、拼关系就不可避免。内地各地的招商引资越活跃、经济发展越快,就意味着这些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国企效益越好,“存量机会”的变现价值越大,竞争自然渐趋激烈。说白了,许多人当初选择念外省大学或毕业后到沿海发展,就是因为没有“拼爹”、拼关系的背景,时过境不迁,怎么玩得过别人?可以说,内地许多地方随着经济发展,“拼爹”、拼关系之风反而越来越盛,这反映出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滞后。  d& U0 F" w. u2 u: Z; Q3 n: o; A- d9 Y
  大学毕业生群体再度被排挤出家乡,复归北上广的“蚁族”生活,令人同情。但他(她)们绝不是这种局面的最大受害者无法容纳并不断挤出毕业生群体的内地许多地方,由此也丧失了提升发展层次、摆脱过强外向型经济依赖的机会,是对饱受诟病的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世界工厂”模式的拙劣模仿。一旦发展红利享尽、高速增长周期结束,这些地方将很难像今天的珠三角和长三角那样,自主完成转型升级;与之同时,在这一阶段得以固化的既得利益框架,也会因面临发展困境、利益来源枯竭,而大幅提升向如今还备受青睐的农民工和企业主征收的税费,以维持公共成本。此外,如前述,当经济发展未能带动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内迁农民工与企业主的子女多年后必然要为“拼爹”、拼关系所困扰。如若演进到这样的局面,农民工和企业主也将步大学生的后尘,回归机会更加公平、更能尊重权利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3 18:01 , Processed in 0.07230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