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775|回复: 17

卡特彼勒在江苏无锡建立研发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19: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了解这个事情更详细内幕和动态,请分析一下对国内工程机械的影响。
& a( ?2 F! h" W8 w3 i3 V------------------
( m* I9 x: [* ~* R新华报业网讯 总投资9800万美元的卡特彼勒无锡发动机工业园二期项目,3月25日在无锡新区开工建设。+ @. m2 _  H7 V; }( t0 B1 S
, i$ L8 G. E; C' L6 ]
  作为全球主要的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的供应商,卡特彼勒致力于在无锡进行长期投资。去年11月,投资2900万美元的工业园一期正式投产,主要生产珀金斯400 系列的3缸和4缸柴油发动机。此次增加投资9800万美元建设工业园二期,设计生产能力是年产6万台P1100系列柴油发动机。全部投产后,发动机生产量可达每年10万台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9: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在华推进并购,投资2600万美元设立无锡研发中心
+ G; T" U2 N6 d- u
6 l+ m3 e) [$ J- X2 Q1 C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文斯昨日在北京表示,卡特彼勒将通过对中国机械行业的整合,参与到中国企业的并购中去,并谋求控股地位。同时,卡特彼勒还将首期投资2600万美元在江苏省无锡市建立一个多功能研发中心,重点从事产品和流程开发、产品本地化和验证以及技术培训。
# p- U* ?5 W3 P! p+ _
5 E/ Q8 {, s! j8 m  值得国内同行关注的是,卡特彼勒现在已经从传统的工程机械领域向能源装备领域拓展,包括燃气轮机设备、压缩机设备、煤层气发电机组、大型矿用车等在内的“能源装备”,将成为卡特彼勒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
, @$ M/ ~* l. E8 [! n, z
1 a9 ]/ a( D6 y5 U  继续整合中国机械行业
0 u0 D4 K4 Y( Z2 P- o4 l, ^! R2 L6 q& ^
  欧文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机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线窄,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有效地在全球市场中进行竞争。他认为,未来20年,卡特彼勒可以通过中国机械行业自身的整合,参与到中国企业的并购中去。; e% F* _. j6 I4 {) y9 s& \3 y0 q

. P: c' O, N# N6 U  l% |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控股所投资的公司”,欧文斯强调,“但我们在中国并不做恶意收购,卡特彼勒收购一家公司,一定是被收购方愿意加入卡特彼勒,而且政府也支持收购。”
/ j: X! G5 x. H$ U3 |5 J
, i# H/ H6 F1 d  从卡特彼勒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公司开始,卡特彼勒在合资公司中几乎都占据了控股地位。
, y" v/ `' n- h+ D* Q3 k& g8 }/ ^& r" j* ~' d% K( R5 m
  1994年成立的卡特彼勒上海发动机有限公司,是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1995年,徐工集团也与卡特彼勒合资,成立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双方共同投资8200万美元,以4∶6的股份比例成立合资公司。
* O% p$ _( n+ K( N/ r
$ q8 W7 g1 x3 S( ^6 x* ]  上述两家合资公司最终都以中方退出而宣告终结。1997年,上柴股份董事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退出与卡特彼勒的合资公司;2008年6月,徐工也宣布退出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
0 b5 ]0 K: [4 K3 s8 \: Q$ T: h1 R% J0 x: ~+ h8 H# ~
  但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并购脚步并没有终结。今年2月,卡特彼勒收购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剩余60%股权获得商务部批准。此前,2005年3月,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30.8万元和43.6万元,以股权并购方式获得山工机械30%和10%的股权,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 C) z) D* {1 t  G' g
; `! k' O7 R: f; H/ r: q1 `
  欧文斯认为,卡特彼勒收购山工机械实现了双赢。在卡特彼勒收购后,山工机械的产量翻了一番。
6 @% S9 l4 O# A, Z- ^$ n! u7 @$ I# J7 H* g! j# b
  “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对山工机械投资1亿美元”,欧文斯表示,增资后山工机械的产能将扩大3倍,并且还将购买更多的土地以支持发展计划。8 O; n& k* ?& N- m2 B2 J1 V
# [, H! p4 m" Z7 q$ G  S, i5 G
  新建无锡技术研发中心
* S" T: k/ l5 `* O" R) W& J% X" J7 ~) n
  欧文斯表示,此前卡特彼勒已经在江苏省徐州市和山东省青岛市先后建立了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此次新增的无锡多功能研发中心将与前两个中心相配合,重点从事产品和流程开发,产品本地化和验证,以及技术培训。3 ^4 C% f  ^, A9 b

2 U' l- s3 _; H8 `) i+ `+ ]  该研发中心将分四期建造,一期工程计划今年10月破土动工,将于2009年底完成。全部建成后的研发中心将包括一个具备性能与排放技术开发能力的发动机研发中心、一个先进的材料技术中心、一个电子电气实验室、一个系统与机器的集成部,并具备产品验证能力,员工总数将达到600人。( c0 W( q% N$ n4 Z
+ T+ u5 u; q0 t$ S9 X5 {+ r: L
  “这是卡特彼勒在支持中国业务增长方面的一个里程碑。”卡特彼勒首席技术官、负责技术与解决方案事业部的副总裁塔娜在发布会上说。  n% g7 \. i6 X: T6 e- M; w9 E5 c

) c) H$ @+ x+ f* o. \% ]  ~: A$ `  值得注意的是,卡特彼勒现在已经从传统的工程机械领域向能源装备领域拓展,包括燃气轮机设备、压缩机设备、煤层气发电机组、大型矿用车等在内的能源装备将成为卡特彼勒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其产业链延伸值得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关注。卡特彼勒已成为中海油首选的索拉燃气轮机设备售后市场供应商,还在山西晋城的寺河煤矿投产了120兆瓦的煤层气发电厂。
发表于 2009-3-27 19: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hitch应该比较了解.
发表于 2009-3-27 2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新闻联播都播出了这个新闻
发表于 2009-4-1 11: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哄中国人的。你以为他真会把技术研发放中国来。只是做加工厂而已,真正的技术不可能放在中国。
发表于 2009-4-1 1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无锡~?& j) m9 u- S  F, K- l* c
我怎么没听说~~& T) V* K$ u1 @1 P, S) X
了解下去~~
发表于 2009-4-1 16: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itch 于 2009-4-1 17:00 编辑
, N9 s9 b! V( w; y: ^1 e7 ~. B$ y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市场表现一直与“全球老大”的地位不符,所以这次投资也是总部决定发力中国的一个关键举措,因为欧美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成熟,市场趋于稳定,不会有太大增长,而中国印度乃至整个亚洲,发展的潜力还很大,所以不仅是卡特彼勒,以后所有的公司都必须足够重视中国市场,否则就会失去一块很大的蛋糕。
8 u* \: n) B, o& i9 c2 {
' C( v2 H7 n& |" g! p$ Q2 j# q文中提到的“值得注意的是,卡特彼勒现在已经从传统的工程机械领域向能源装备领域拓展,包括燃气轮机设备、压缩机设备、煤层气发电机组、大型矿用车等在内的能源装备将成为卡特彼勒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其产业链延伸值得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关注。卡特彼勒已成为中海油首选的索拉燃气轮机设备售后市场供应商,还在山西晋城的寺河煤矿投产了120兆瓦的煤层气发电厂”是非常不准确的,记者没有做详细调查就做出此类报道,典型的“不敬业”。
& x" k/ l4 y) z5 [
: V9 J( d9 a! X一,卡特彼勒的商用发动机及发电机组业务是整个公司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直都有。索拉透平燃气轮机业务是卡特彼勒在90年代收购过来的。所以不存在“拓展”一说。
. W& x: m$ ?) o! n2 b; T, B8 V8 F( P# ?
二,卡特彼勒不生产“压缩机设备”,只是给其配套发动机而已。二者区别很大,同行们都清楚。6 c: b5 M+ N0 A0 J: T, O8 {9 @
# p' m- h8 ~& q5 R) B1 c
三,卡特彼勒只是卖了100余台燃气发电机组给山西寺河煤矿,从未“在山西晋城的寺河煤矿投产了120兆瓦的煤层气发电厂”,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J$ [8 ]) H  {) X1 C2 T2 T1 i; v- e- k& \6 _

( s3 b8 i6 Z% {" A3 |* O各行各业都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跟习惯,否则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谈何容易。
发表于 2009-4-1 22: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船厂用的中低速柴油机很多都是上海沪东重机生产的。. X% T% I5 |3 u+ I/ k/ _: X
近年来由于我国船舶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船集团在广州番禺新建立了一个柴油基地,主要就是生产船用柴油机。
发表于 2009-4-3 1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方退出的根本原因是学不到技术
发表于 2009-4-18 14: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后,逐渐的要国产化,这是国家商务部政策,也使得很多原来的中国公司会退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4 01:00 , Processed in 0.05911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