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们:
; c/ t/ r* H$ `: w他们是外企的中坚,见证了外企辉煌。
+ N( @% P, \6 X! K" x3 J' ^+ A
他们拿过最好的薪资,受过最系统的培训,也习惯了西方式的流程和标准。' Z4 R& @: S& ~3 P
, E. D/ m; D$ \5 S! `
但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失去了位置。有人转投民企,有人创业,有人被迫“毕业”。80后在外企的舞台,正在迅速塌缩。
% x/ t7 d! J# @0 H
* o6 u: A7 Y, L, i: o0 R0 l( m" j$ i1 ^. v
) m" r% Y5 X3 ^2 r$ N90后们:, Q6 Y9 ^9 I; d' E/ o" X4 Y
他们是外企最后的中流砥柱。
# b+ n9 b$ Y! }2 q6 d- @& N
6 \9 Y) e' x% X8 |$ i p很多90后,本该在80后手里学习经验、接过指挥棒,但却在中层断层的情况下,被硬生生推到前台。
: \0 b, d: C/ m' N$ m" w0 P& p( g8 O2 E6 x# h1 d |
上面,缺了师傅;下面,是怯懦的00后。
5 U, D( v# m' ~" _( U4 ?! H1 ]
9 y2 h; k6 C) p1 g! j; v0 P. Q9 ^& T他们只能独自挑起担子,一边承接80后留下的业务遗产,一边带领新人去应付客户、适应变化。他们像孤独的剑客,肩上是看不见的重量。/ D7 h, A# P/ d' N- |
6 }) z1 a; |% e& R* m' H
) S/ \* Q3 A& ^
00后们:与90后相比,他们对外企并无太多情怀。
! G; m5 O2 f5 r9 n* j: t6 M% L0 v+ B8 `. v7 r; N+ @
很多人一开始就没打算进外企,觉得外企缺乏活力,没信心,也没斗志。哪怕进来了,也更像“过客”,常常想着下一个平台。
, f& j4 F7 `0 w U9 F+ V/ l8 d2 ^" c0 y& H5 K
有人说,00后对外企的态度,就像看待一部黑白电影——他们承认它的经典,但不想坐下来从头看一遍。
& E6 N9 U+ F/ z; Y! l90后,外企最后的孤勇者2 n4 g0 _' u6 `2 F* i6 d) v/ w. u
于是出现了荒诞的一幕:在外企里,90后成了承上启下的孤勇者。
2 N& o/ g& f7 d7 b9 B" [; z0 ]- P- R
他们既要“继承”,又要“开拓”;既要带队伍,又要对结果负责。更尴尬的是,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业务的下滑,还有团队精神的稀释。' E& a0 o& k) R9 I
; G/ V! w3 g6 l! E0 a. Y9 D- F6 ^& b
) Y& M2 r$ Y. y3 z/ h$ @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观众的剑舞。' w; |3 M- W) J. ?. Y& x. j
( ?3 @' {# {% U1 k/ C$ d# [8 s, v/ l4 g( z+ i% [
舞台上的90后,拼尽全力地挥舞那把沉重的剑,既怕砍伤自己人,又怕剑锈无人问。 K8 R2 B0 o5 g; ]3 F0 R3 R; t* L
! T' L/ z! I: E& u% Y他们明知道,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但也清楚,自己很可能是最后一代能真正挥剑的人。
1 u+ c1 g0 [ A8 s( Z8 v0 C/ y& v1 V% d! C7 Y' {, B' v5 y( Q
他们眼里没有退路。背后,没有80后的庇护;身前,是不想接剑的00后。: ~* }! i6 |8 D
' l3 _; T2 [/ h' K/ o A! ^9 B4 P他们孤零零地站在职场江湖上,像最后=舞剑的勇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