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真的,因为调试阶段要反复试反复修改,牵扯很多环节,有很多技术问题也有很多协调问题,真的太难
) K( g; @% o* f3 |; m/ t" \! G 我前一段时间发过一个帖子,说我这次设计的新设备要连接到别的设备后面测试,方案审核过后,投产组装,然后问题来了,. N7 N0 z8 }; y8 U P. H# P. ~
1.开机测试, B6 ~4 x: D8 p) h) O4 \
需要电器参与,编制PLC程序和机器人程序,由于简单我一个人代劳了,这样后面我反复测试,我自己就能运动我的设备,我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2 m2 M" q, n0 j4 R" f( b9 t# w8 G( o 我这里说这个不是说我牛,机电都干,我只是想减少沟通环节,能少一个人就少一个人,2 Z) G# ]9 L* {/ `2 M ^) I) P
2.前道设备开机
$ C) p5 Q- H7 | 前道设备很复杂,是条产线,只有少数几个人会开机,其实我早就对这种情况不满了,因为以前我们技术部不管是机械工程师还是电气工程师都没有开一条产线的能力,开机能力掌握在调试售后部手里,我们想测试新功能,必须找他们开机。
* ^% `- Y; t4 |" U" G 幸好这次开机的师傅性格很好,配合我测试了2次,但每次动作都要喊他,我心里真的不能忍。 昨天周一,他这台设备要检查,于是把我的设备断开了。 今天我要链接上去,他不同意,让我找领导。于是我汇报领导找他领导,两个领导又协商半天,最后勉强同意可以测试。 但是他的领导又把我叫到设备跟前,问了好一顿,意思就是怕我瞎设计瞎调试耽误他们工作。
3 i) i6 w& H. w* f7 k 我只想说我的新设备行不行要测试呀,边测边改不是很正常吗? 你不给我机会测,我只靠设计空想实现不了功能的
/ V5 f, i# m& T. r: r3.组装修改1 T. W8 f, h4 @8 Z8 G5 Y. G* k
好了经过我反复解释,调试经理终于同意我瞎搞了,虽然他认为我试不出来。 送走了调试经理,我找了这个设备的组装主管,因为先前领导安排他协助我测试的。 零件的组装拆卸都是他来搞,一些简单零件现场修改也是他,他动手能力很强的。% ^( A3 p$ Y* `) c: R
但是今天他不想干了,因为前面调试了3次了,每次拆装都是他弄得,他嫌麻烦了,我今天找他他没理我。) |8 [3 M) n" `
于是我自己动手干,领导看见了说,生产部那么多人,哪用的着我们技术部亲自装配? 围着一圈人也说,找生产经理安排。
% e" B4 N% V% T; o6 m4 [ 我心里想算了,等你们协调好,我都干完了,于是自己动手一顿拆装,满手油污。+ H8 g4 z: @6 Z; \/ i" {
结果消息传来,领导没协调成功,那个前面配合我的装配主管跟我领导说要怎么怎么修改零件,瞎测没用的。我领导跑过来还好心跟我说怎么怎么改?改完以后再试
! m% o$ O8 x0 Z1 d1 d0 h. S 但这个时候我自己已经装完了,中间也喊工人帮了下忙。$ C* N2 k. k3 h1 i& w9 R/ R
这个时候我就一心想着试试试,多测试多研究: D8 r) J) V0 h
4.修改零件
- X3 M9 {# h" ]: K 于是现在就剩下2个人了,我还有前面生产线开机师傅,他开机送产品给我的设备,我来测试,结果我发现某个环节如果加一个导向板可能就好了,因为我先前设计的工艺动作是下落加滑行,滑行这个动作容易出问题,于是我决定取消滑行动作,加导向板只保留下落动作。
, q) h5 a r' H: u) U- {$ g$ D 那么去哪找导向板呢? 找别人切割加工一个,这又不知道耽误多久了。 于是我剪了个硬纸板,找个纸盒,纸板靠在纸盒上固定,纸盒后面再加个支撑,改动完毕,再测试
2 |* o6 D' |9 m' k$ l 结果非常成功,所有产品一个个沿着我这个纸板导向下落。所有人过来看了一下都说好,包括那装配哥们。
. Q& R0 a) Z1 q) c 现在有了这个导向纸板,我知道怎么修改了,也有方向了。 当然前面测试了3次,每次测试一个小时都没有成功,第4次我终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 当然也许还有别的方法,不过也都要修改零件做测试,可能改动更多。
D8 Y; [ K8 d( c* @ 经过这个案例,我深深地觉得,调试太难了,调试需要电器软件的支持,需要装配的支持(拆装,甚至现场动手,用铁丝用纸板做几个零件,焊个东西),需要调试部的支持(我们这调试不调新机器,只调成熟的机器),需要生产加工的支持(有时候需要简单地做几个零件),像我这个案例,还需要前道机器人员开机配合。 需要这么多支持,我前面调试了3次,每次一个小时没有成功,各种压力排山倒海。 4 X. j- r# @8 e0 {
机械工程师怎么办? 你设计的新机器如何一次性成功?审核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显然不能! 有的功能设计阶段并不能保证成功的,还需要现场调试。$ N6 s# F! a5 {+ ?
现场调试问题就来了,牵扯人员太多,像我这个小项目,失败3次,装配人员就不配合了,让我自己拆装,幸好我自己也能拆装。 如果调试过程需要焊个什么折弯个什么,我不会焊接啊。 说好的项目制,我是项目负责人,我设计了机器,我还编写了程序,我一开始就跳过电气,后来没办法又自己装配拆卸,自己调试做导向板,下一个项目难道我还要跳过前道产线开机师傅吗? 如果这个项目只剩我一个人装配联机开机调试,那项目制还有意义吗? l: t4 Z. y! y* P9 C: ?9 }- p' u
为什么车间人员配合难? 为什么调试人员不能参与新机器调试? 为什么调试过程中就不能快速做些零件方便测试? / B% @ c+ r+ M* O
按我的理解,只要项目时间可以,测试100次最终成功了都可以,我测试了3次每次1小时失败了,你们就不愿意配合了,调试的领导也叽叽歪歪,所有的压力全在设计,但权利一个也没有,我谁也约束不了,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自己来。我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让机器动起来,测起来,研究起来,改起来。
/ J* x- p" n/ ^8 Y! R; n 这个项目技术上通过了成功了,但也失败了
0 _& s# `6 t" s' }- a1.装配撂挑子,不配合了
8 b* O# |0 W% F+ _4 {" A J 因为测试了4次才成功,装配主管在前3次失败以后不帮我装配拆卸了,也不帮我做零件了,甚至把工具箱拿走了
3 D. G$ \: H# _! P' F& D- l 2.调试经理勉强配合
+ l4 p5 s, G! b$ \8 \, k& D调试经理认为我们技术部新机器测试就是瞎搞,各种泼冷水。4 I4 \( O+ H+ p A7 F- K. p& V
3 跳过了电气软件
# g& f* q; s [7 b0 U$ Z 全程没让他们参与,估计心里有想法* u& P) |! \0 y6 \+ z9 N
4.我们领导认为这个简单
, b6 b& U2 i" }) [9 E* i; e 因为是模仿别公司做的机器,小机器,成功了是应该的,不成功才是我的问题
5 W" T5 c. k- I6 d 上述四点是我觉得失败之处,可悲可叹,机械项目太难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