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挣到1万块钱时有多大快乐,当这1万块被偷了你有多大痛苦?. |# d( {: s& c
几乎所有人,失去的痛苦远大于前面获得的快乐。9 d O, l# [' D: G1 V) G( T4 }
8 \ ^7 G: I8 N
我把这个心理叫做减法原理。自己瞎弄的概念,不要太当真。意思就是同一个东西,绝对值相同,做减法的时候痛苦远大于做加法时的快乐。因此要特别重视防止减法。虽然这也不是什么新思想,但在人生中进行推理和贯彻就是另一码事。
. V* Y8 G" a& p/ P# M! l1 G, L3 U; F
J! Z+ p1 g5 B0 N' G- P9 W基于此,我历来有个习惯,痛苦、危险等事项优先处理,追求好事的优先级次之。有一类事优先级最高,你处理好就是好事,就是收益,就是快乐,就是成功;反之,处理不好就是痛苦和失败。正负一体的事优先级最高。
) N; [& O7 ~7 y& t% W6 y# m9 P
8 L) K/ X7 c% l观周围人,一般所谓能力强者不一定结果特别好,但他们不会太差。能力是用来保底的,而保底远比所谓追求卓越重要。我有个校友比我大几岁,大学期间一直沉迷于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是中学时陈景润被吹太响了。这老兄大学毕业后还是沉浸哥德巴赫猜想中,后来工作丢了,没老婆,什么都没有,可能精神也出问题了。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人生。
& D( a' T; q+ l1 W' W4 v( O9 Y' G- a% q5 m/ d% C6 `8 X" t7 d4 W3 m
保底这事自己一般可以掌控的,但冲高你自己掌控不了,需要外在条件,如机遇,运气等。成功的人能力一般很强,但只有能力强是不够的。可能还要碰到风口,碰到贵人。
( V: @/ ?# I1 o
1 i- ?1 T% h' y& I* E" ]所以,对普通人家而言,你能做的是确保底线,确保你至少能过一个什么生活。其它交给命运去裁决。当然,如果老爸是富豪,那就不一样了,尽可冒险追求卓越。如果一个人起点很好,比如名牌大学毕业,最后却过得一塌糊涂。那么,除了极其不幸的意外,多半就是性格或思想意识有大缺陷。# N- S# Q+ ^" z2 @
" Y3 w+ w g' I1 W |) d做技术的风险低,搞商业的风险高。所以不要看商业成功眼红。它是有内在道理的。
( \0 n& e7 H+ N+ M& `# E
% ~3 T& q8 g/ ^% l7 h+ }! G0 u从时间上说,年少冒进,中年稳健,老年知足。这比较合理。30以前冒进,多尝试,不怕失败。35到45稳健一点。50以后知足常乐。20多岁不怕痛苦,击不垮的。中年担子重,你失败了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痛苦,一家人都跟你痛苦。老了想折腾就是不要老命。这些我都见过活生生的例子。, b3 B0 U6 L& G; a
; [1 V `: N. E$ @. }* ^0 s" W8 W
放眼一生,稳健的人多数立于不败之地。这有个前提,就是已经上了大学的人。对底层而言,可能敢偷敢抢更可取。而且也不适合富人和强人,只适合中产后备军。7 `+ R! s: e" ]9 u, X" L- v$ M# P0 C
) W. ^' A0 ?4 m. Z' f随想而已。6 {8 n' ^ T5 X'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