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魍者归来

中美初级中学教材对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9 09: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止是美国的教育,. p- s" G$ ^: t, U& a+ P% w# t7 Q
欧洲很多国家的教育确实优秀,
: R( w( {( i5 D% e" K' E- g  q7 m( j承认别人更优秀并不丢人。
$ P, y4 f+ ?. ^# A( D8 k, {而且恰恰相反,如果%*&*&()*那就太丢人了。

点评

“美国的大学最看重的是两门课程,数学和美语”。 我们最看重的是什么?研究生考试都不会落下的!  发表于 2022-8-2 12:06
我和清华数学系一个教授聊过,是好多年前一个朋友聚会上。他说中国数学不行,比日本差很多。  发表于 2022-7-1 08:47
我们的数学到奥数比赛为止还很厉害,感觉可以吊打全世界呢,因为努力刷题就可以有好成绩,但是再进一步的话就没了,因为没了参考。还得看俄、法等不会算数的欧美国家了。。  发表于 2022-6-29 10:51
美国的大学最看重的是两门课程,数学和美语  发表于 2022-6-29 10:45
发表于 2022-6-29 0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鹰 发表于 2022-6-28 19:11" @6 [) S5 }' S! D
美国人的哲学是实用主义。一帮移民到新大陆开疆拓土,需要的就是开拓精神和实用主义哲学。中国几千年科举考 ...

$ H1 G1 {" h7 A7 p( o9 n前些日子,皇上您大开科举考试,试验天下读书人的学问,希望能够得到救国救民、治国平天下的良方,就管理官员、治理部队、管理国家财政、激励官吏团队……等各项大政方针,把包括我在内的天下读书人召集到一起,大家出谋划策。
% C6 k  e( A, k5 ~! w( f; P1 H) [  C# c7 V2 g4 w
然而,我呀,才华有限,何德何能,能参与这种国家大事,不过,回顾我从小读书以来,我确实沉迷于研究“国家治乱”的学问,研究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在我的心中,早就积累了许多建议,要对皇上您说,但是,却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呀。4 G' @& P- ?9 s- V

) Q! h' q+ k+ R( \( i( `( D今天,承蒙皇上赏脸,下了圣旨,叫我有话尽管说,百无禁忌,绝不秋后算帐,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所以,我今天也就不拍您马屁了,我就放胆,把我知道的一些皮毛,毫无保留地,对皇上您说一说。
. v: o* C3 t: x2 O" \" D. _; [, _《制策》说过:做皇帝,治理人民,第一步,就是要教育人民,国家的教育如何,人心就会如何,所以呢,治理基层的人民,方法要简单直接,这个,是让人心安定的第一要务。
% \8 d. v& r! J1 j4 v9 W& T
+ G6 ]% c; J# i* |8 ~! ~那么,谁最了解基层的百姓呢?据我所知啊,我们国家基层的县令一类的官员,他们对百姓,是最了解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整天在基层,和百姓打交道最多,所以呢,要想国家政治稳定,一定要先从基层的官员着手抓起。
/ b* Z4 r- X3 M1 E, {' z
8 S9 E+ |* L' C以前的汉朝,用六条法律,严管地方高官,可是对于基层的县令,中央一般不管,而是交给地方的太守,去看管和监督,可见汉朝的制度,和我们今天的中国,其实是一样的。
  M8 Q  \. N2 U. Z. U, P然而呢,汉朝的时候,好官遍地,大家都争相学好,可是我们今天和汉朝相比,则不如汉朝了,造成今日这个现状,不就是因为我们的官僚系统中,大家都在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欺下瞒上吗?
' N- ]( X3 m1 Y4 d- |) ]$ f: K7 b5 Y7 F( P$ W* a$ u
那么,如何消除大家粉饰太平、欺下瞒上的官场恶习呢?+ T- g9 z# |- D7 ^
( G) T' @0 ^9 U5 X
其实关键一点,就是要在官场中提倡:上下透明,要沟通,凡事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R5 J! N) u3 a' J  f
3 d' E. I1 S' O: x+ C" V
做长官的,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时常到老百姓当中去,询问老百姓有什么难处,有何种困难,有谁欺负你们,长官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下面的那些基层小官,自然会清廉,自然不敢作恶,自然不敢欺下瞒上,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 G! a  j6 h  A# m5 {而且呢,我们中国今天的基层官员,和以前的基层官员相比,他们的工作量、工作任务,多了很多,比古代的基层官员,那就更是多出很多很多,为何这样说?您看今天的时局,天天在变,国家有大量的大事,都在等待办理,例如说办学校、管警察、办交通、管工商、引进技术……等等,这些东西啊,没有一点学问基础的话,根本就搞不懂啊。
( u% x# |! I& p9 v) @, X) `; o0 g
6 I# U0 Y8 L: \8 ?" ^要让我们的基层官员管理这么多事务,那么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增加他们的见识,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就在于啊,当长官的,要有意识地培训基层的官员,让他们具备相应的知识,然后呢,把基层治理的任务交给他们,他们才能胜任,他们犯错的时候,长官批评他们,他们才不至于两眼茫然,这样一来呢,做长官的,只需要把规矩定下来,然后,长官即使不操心,基层也能治理得妥妥贴贴。
* i/ h0 b+ c2 P4 R) ]
7 r, [" e7 L5 H' U2 m- j今天呢,我们国家各个省份,虽然已经开办了基层官员培训班,不过,实际上都是纸面功夫,都是做做样子的,那样搞法,又怎么能搞好呢?时间一久,就都露馅了,结果是不会陪我们撒谎的啊。
/ Z' d: o4 M0 H5 B- O7 \' S9 f
7 N7 F1 s! O7 k7 H汉朝的时候,基层官员都是本地人,本地人,对本地人的情况,最了解,所以,用本地人治理本地人,容易出好的政绩,这也是沿袭周代官制的产物,这个方法,貌似我们也可以仿照。. }* P" x, M: k7 D9 B
3 W% c$ W$ O; W2 d
如果我们能广泛聆听老百姓的心声,从基层的乡绅等人当中,选取有公信力的能人,指任他们替代朝廷治理基层,对国家的稳定,一定有帮助,这一点,我想不必怀疑。
5 x0 \* j0 X2 r; `( D皇上要想我国官场焕然一新,那么,您必须先把“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这两件事搞好,我们说因时制宜,这是必须要做的。$ R, t1 P- T5 X/ i. T! y) E

6 z& q: R! Y8 n2 b* X《制策》还说,夏商周三代,我国的军事政策,是“寓兵于农”,也就是说,没有全职的官兵,平时都是农民,只给他们一定的军事训练,要打仗了,临时召集,然而呢,我详细研究了中国历朝历代军事制度的得失和利弊,然后我总结出来:& i; J( I9 k0 f4 N+ m
4 S# j+ W* ^- D
古时,我国废除了井田制之后,改为征募官兵的制度。汉高祖时期,我国的国防军队,分为轻车(车兵)、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兵)四个兵种,经常在秋天讲习武艺、检阅部队,每次考核什么的,都随部队所在地为宜。' v3 y( U4 H) U+ T
$ m$ K8 J* x" y$ U3 \
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平时务农,定期训练,战时上阵,后来到了唐朝中叶,发现那样不行,改为征募官兵的制度。
( Y) m& m/ Q9 {8 W3 b6 L2 ?9 s; V; E; V
北宋时期呢,大臣韩琦建议,把各地强悍不怕死的男子,都养起来,为我朝廷打仗,当时叫“养兵”。后来的苏轼也说,要把国家的军事制度固定下来,并且,要编练一支常年的国防军,今天我看来,这两个人的看法,实在是非常的正确。
& M1 u7 h- S1 i8 D, H4 `/ d& z! f
今天我们环顾全球,世界各国,都以尚武精神立国,都以强军为根本,各国的大臣当中,充满了懂军事的人才,各国的小孩子从小开始,就注重体育锻炼。
$ Q6 |$ j- E7 A须知,自古部队都是不好管的,战争也都是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年卫灵公要聘用孔子的时候,孔子推辞说:我不懂军事。后来呢,果然卫灵公就是因为好战,导致天下大乱。! F! n' F" F) \5 ~9 U4 q8 }
2 L* w0 L  R6 b$ g
《左传》也说了:军事部队是个危险品,是把双刃剑,一旦管理不好,任用无度,一不小心,会伤害自己。" N% j- N4 u; A/ @9 X# ]
) s* O* ^/ d6 j* W2 X! J% U
可是呢,自从人类有国家以来,没了国防部队,一天都不行,军队可不止是鸟的翅膀爪牙一样重要,而是更重要。
* u8 V  j  d( ]5 p& r% `6 u1 \( x- X% k. i; E- r1 e9 m
一个国家有了血肉,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有精神,才能在今天这个丛林世界里,生存下去,而力气对于身体,就好比国防军队对于国家一样,十分重要。+ c5 |+ X) b/ @9 t

! G, G" l) p) F+ d6 v# N7 J人的身体,一旦力气不足,血肉不运动,成了植物人,身体就垮了,身体垮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自从尧舜禹以来,一直到宋代、明朝,几千年来,没有一个朝代不重视军队建设。  U% e. X' {7 m% i8 Y5 Q0 P: D
# ]! r, w# t& Q0 W- Q2 S, r
今天的社会批评家,总是喜欢说古代什么都好,现在什么都坏,他们动不动就说,老百姓每年花费几千万两白银的钱,就养了这么一支窝囊、不中用的军队,还不如学古代,让官兵们回家耕田,有仗要打的时候,再临时召集。$ n- S9 H0 ^! b

. Y0 v, h* S" d9 f0 c这种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 n7 w8 H0 K& |+ N9 q; P  A6 |1 D2 `1 Z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啊,今天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了,我们看今天列强之间战争打法的多变,还有列强武器的高精尖,应付今天这种战争啊,即使我们养了专业部队,每天操练,都未必打得过人家,何况还要把部队解散、让官兵回家种田、然后爆发战争时、再临时征召?那样能行吗?绝对不行的。1 B' `& y2 V: `2 r7 |

7 X  j" p. @) C1 G$ x% t9 n0 ~所以我们说啊,一定要有专门的军队,人数要够,而且质量要高,而且,要在平时多加教练,然后,我国才能和列强平等生存,就像人体,要有力气,才能有精神,所以我认为,皇上应当整顿军队,加强军备,官兵们要加强学习现代军事技术,这是我们因时制宜的第二件大事。
% C& u  y2 ]5 g8 Q. G此外,《制策》还说,周朝的时候,国家严格规定了各种活动的仪式和花费,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我查了一下,当时古代有“职内”、“职岁”两个职位,一个掌管收税,一个掌管花费,最近我们看世界各国,他们说的“预算、决算要分开”,也就是说,一个部门可以提预算,但是,最终给你多少花费,是另一个部门决定。) B+ [! ]4 _# _

6 {1 V* d7 n( o1 S, X( e. H以前苏东坡管理国家财政的时候,他说,地方官吏报上来的各项预算,有的其实很容易否决,而且否决它之后,对国家并没有什么损害。有的经费申请呢,很难否决它,可是批准它之后,这笔钱花出去,其实对国家民生,却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w4 Q2 T0 o$ W  I4 S) a+ k  I
- F7 ^5 Y/ J5 X; {/ U1 ^
所以呢,宋朝大臣曾巩,管理国家财政的时候,他说过这样的话:我对基层单位报上来的经费申请,凡是这笔钱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我一定尽力找出它不花的理由,因而,不批准。相反,对基层报上来的经费申请,凡是说想节省某一笔费用的,我一定要审查它节省的理由,一旦发现节省不对,那么我一定会批准它。我认为啊,这简直是堪称真理。
4 l. v3 T( z: \2 d* q# O4 v
% k1 c4 d7 x/ o然而呢,如果让我来管理国家的财政,我看今天这个形势,“开源”比“节流”重要得多!3 e$ b' N0 O* f% j$ G

/ k9 C& e/ ?; x8 p- g5 g# p意思是说,今天我们中国的财政,省钱这事,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要想办法多搞钱,为什么呢?因为啊,我国自从和列强们签订不平等条约、建立所谓通商关系之后,我国的钱啊,都被这些列强赚走了啊,所以,就算我们再怎么节省,国家也难免陷于贫困,根源正是在于此。
( B! C6 m/ y5 S  U# L4 Y# m7 X; f0 ~4 p% k/ z. s
那么,我国的财政,如何做到“开源”、多搞钱呢?我认为啊,关键还是要振兴我国的实业,而且,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而且地理上属于温带,日照降雨,条件非常好,所以我们中国物产丰富啊,所以,我们也应该注重发展农业,我们中国四亿人口,个个吃苦耐劳,而且又聪明,怕啥呢?: A  @- J  N% O1 Y: w
自从我国和列强开放通商以来,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民,仿造那些外国产品,可厉害了,如果我国能对这种仿造的行为,加以鼓励,很快,我国的人民就能在制造业,有所创新,所以呢,我们在沿海地区,应当重点发展工商业。% ?  V. s2 [( }: A
6 i4 j) r) }& N$ C5 T. t% A4 A
欧洲人把工商业的胜败,视为他们国家的强弱之源,所以,他们才鼓励那么多的商船,全世界到处乱跑,为什么?他们就是要在全世界上抢生意、抢利益啊。
$ \, h9 D  q4 d( h! F5 A
" J# Y' t- o' f& g+ I而我国本土工商业不发达,洋货遍地,国家的银子,每天都在外流,如何挽回这个局面呢?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工商业啊,一旦我们的工商业发展起来,则我们国家的土地,没有一寸是荒置的,我们的人民,没有一个是失业的,然后呢,我们一些优秀企业、优秀产品就会涌现,那么,我国就能挽回商业利益外流的窘态,皇上啊,您提倡节约,那是对的,但是,比它更重要的,是要广开利源,要多挣钱,我们说要因时制宜,这是第三件大事。
/ J: O& r3 ?$ ]7 ]) u. |. z- \《制策》还说,我们以读书人所学的学问是正是邪,来判断我国教育的成败,所以,要给天下的读书人,规定读书的范围,使天下的歪理邪说,不能兴盛,我觉得,这正是今天我们中国读书人的要务。
" a1 V; _) t$ _0 ^* b& f& `* ^$ a% D  ~9 n0 V  m/ o6 Y2 |. S
我们古代有“司徒”一职,负责制定教材书目,教化天下子民,在夏商周时期,就从选士、俊士、造士三类人中,选人做官。# b- |' U( V$ k+ m; @
/ k! I' @3 R8 R
汉朝时期,朝廷注重“明经”一科,然后呢,又设置孝、廉、贤、良等各科,广泛推荐人才,当时贾谊、董仲舒等人,最出名,最有学问。
' v2 J3 i' w" n, _. }4 M( @" f* g: G  Q* i4 ~
到了东汉,稍微变了,当时的人偏重道德,不太偏重学问,所以呢,清流派很多,大家高喊口号,不太办实事,不太正常。* i$ G8 E0 c' s: Q% L' k
9 e( d. `& r9 h1 V3 n7 J! s
到了唐朝初年,文学最为繁荣,到了唐朝中叶之后,官场上出现一股歪风,就是说,选人做官,不是看你有没有做官的本事,而是看你读的书、你喜欢的诗,是否和我趣味相投,荒唐得很,于是,风气开始变坏。
# x9 R/ B5 x, d* n0 D
4 f" ?8 G( Q$ j7 q到了宋朝呢,出了很多的儒学大家,都是师出名门,他们讲廉耻,讲气节,这个风气啊,一直延续到明朝,当时的人即使成年了,也非常好学,明朝的风气,尊师重教,出了很多好人,当时的人们,崇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本经典的教诲,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问问:这样做,是否符合伦理?$ W* ]' B6 m/ V! Y
4 u" k, ?, W! ~
然而我们今天的中国呢,读书人可浮躁了,许多读书人还没接触到西方的学问,就先否定了我们中国的传统学问,所以,我们要端正风气的话呢,必须要重申我们传统伦理的重要性。8 E2 _% Q8 H+ Q. p, N! T
* l4 T2 F* {6 P4 L+ c3 y

点评

发达国家很多总统是有一个团队的,就像香港明星一样,个人要求不一定全面;而有些国家也有一个团队,但那个团队是为一个人的意志来服务的  发表于 2022-6-29 09:54
邓的厉害就在于尊重常识实干创新,统帅国家的人不需要读太多书,关键是性格、判断力加上好的顾问。  发表于 2022-6-29 09:46
发表于 2022-6-29 0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忘了一边挣钱一边还贷款,实际需要多久能还完贷款的实际问题了吗?多形象啊
" a5 \+ A/ G/ }8 ^) r( o

点评

还有另一个帖子里,社友提到的手机边玩边充电的问题,也很形象。但是真的大可不必给“简化”成一个奇葩的水池问题。  发表于 2022-6-29 10:46
发表于 2022-6-29 09: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鹰 发表于 2022-6-28 19:11$ y+ J) `; I) h# [( N8 S
美国人的哲学是实用主义。一帮移民到新大陆开疆拓土,需要的就是开拓精神和实用主义哲学。中国几千年科举考 ...
$ O, J" ?- I5 B
如何重申伦理呢?必须要尊崇我们的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都是我们的国粹,这些国粹,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皇上要端正全国学风的话,必须要重新把我们的儒家经典拿出来,以正人心,我们说因时制宜,这是第四件大事。
8 N+ w# s% t; _3 v! Y  j' a+ T6 r! Y! b( R' w4 m( [
今天我说的这四件大事,就是我们现在挽回时局的良方,是救国救民的要务。
$ F3 F. Z, h  c+ T# |
6 F- t% ^) _- G+ Z荀子说过,当代有哪些帝王干得不错的,我们要向他学习,董仲舒说,治理国家如果不思改革,不因时制宜,那么,坏的情况,就会变得更坏。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
% ~- s6 W/ z' v% c4 P时代变了,但是我们还拿旧时代的治国办法,来治理今天的国家,这种行为,《吕氏春秋》早就嘲笑过,它说:病情变化了,用药却不变,真是糊涂!
& z4 k/ `: i8 t% ]
8 T5 n+ l3 T1 Q自古以来,没有固定的治国之道,只有愿意动脑筋、随机应变的皇帝,所以,孔子说啊,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皇帝这个人本身,而皇帝能否任用贤明的臣子,最终也取决于这个皇帝,有没有足够的眼光和智慧。
- `9 [3 l) w/ [2 |& u  T3 b) k7 l4 j5 `3 i! l3 H3 _$ O
我尤其想说的是,希望皇上您啊,多读书,多学习,因为这个国家好不好,根源在于您身上,只要您本人靠谱了,选人就靠谱了,选人靠谱了,您可以不费神,国家就能安定。
9 n- _) f, f& {- F) [
+ E% K& z) E% H" [3 O' q所以我们说,先有商汤、周武王这样的好皇帝,然后,才会有伊尹、姜子牙那样的好臣子。先有尧、舜这两位好皇帝,才有他们两朝的美好时代。; f0 R  N& q  u0 o& I
' |( @  `# _$ a) S: s: U6 ~# c
我们从这个根本出发,任用官员,那么,没有官员是不称职的,治理军队,没有官兵是不能打仗的,管理国家财政,没有财政危机这回事,治理学界,则读书人没有不正直不忠诚的,那样的话,我们中国亿万年的兴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3 B* n# h+ R+ l" [, E* e0 {% _4 V4 Y9 {: o: _, f
我的学问和才华有限,是个新人,不知道谈论国家大事,有什么忌讳,今天参加考试,斗胆下笔,写了这份答卷,呈给皇上您,此时的我,不胜惶恐,如有冒犯,还请皇上恕罪。
7 u( R0 T  M! K: n, P2 E$ {; G7 e( b+ N1 B( I
您的臣子,刘春霖 敬上。( ^- o3 p9 O" E, \& \$ I8 {
刘春霖1904年状元卷原文
3 o1 V6 V  ^  A) B
, y: O: M8 o8 Y6 `2 N( e臣对:臣闻王者不吝改过,故盛世有直言极谏之科,学者义取匡时,故贞士有尽忠竭愚之志。昔汉文帝除诽谤之法,而后贾山、贾谊争致其忠谠之谟;武帝崇尚儒术、诏举贤良,而后董仲舒、严安、徐乐之徒群集于阙下;宋仁宗复制举诸科,除越职言事之禁,而后苏轼、苏辙对策极言时政阙失。其于任官治兵主要,裕财正俗之方,类能指陈利害,上广人主聪听,下系四海安危,非仅在词章之末也。夫殷忱所仪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势有必然,理无或爽。钦惟皇帝陛下践阼以来,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固时制宜之道或有未尽欤。
6 W. d& b) B" J6 [! b+ a- \4 S$ ~
. G' ^8 C- D, z2 A" d1 \1 C: r- @$ }  k" R- @9 i( R( E

& V  j  O4 ?6 a乃者临轩试士,冀得嘉谟,举察吏、治军、理财、励士诸大政,进臣等于廷而策之。臣愚陋何能与此,顾自幼学以来,亦尝究心于治忽之原,考求于中外之故,怀欲陈之而未有路。兹承大对,谕旨勉以直言无隐,何敢饰辞颂美,而不竭其款款之愚。
) {6 ^# Z; f5 _  j: H4 _6 k8 r- u" X1 V+ {: c2 A7 G, C! R1 m

; y+ w6 I' M5 A1 R) q% l) v) _
伏读《制策》有曰:君人之道予育为心,而因求简贤辅治之法,此诚安民之急务也。臣惟民间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故欲平治天下,必自重守令始。昔汉以六条察二千石,而以察令之权寄之于守,此与今制用意相同。然汉代循良之吏后先相望,而今治效不古若者,岂非粉饰欺蔽之习有所未除乎?欲杜粉饰欺蔽之习,在通上下之情。长官勤求民隐不敢自尊,则属吏清慎自持不敢作伪,自然之理也。
- ~" U- C4 ]2 G
* [1 r5 P' [+ {& |
8 O6 f1 @' y4 t: \6 H/ d, \  `0 C, \+ s1 o3 ?1 ?, H  [1 t
且夫今之守令,其任较前世为尤重,其事较古时为更繁,何也?世局日变,万政待兴。举凡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是在长官加意陶成,俾咸具溥通之知识,而后委之以任而不惑,责之以事而不迷,纲举目张不劳而理。今各省虽设馆课吏,多属具文,岁月一试,不过较文字之工而已,政绩何由而成,循声何由而著耶?6 y! m- P$ ~/ _$ V$ b' o6 x
& ?8 f5 S6 I4 T& x& z0 n
3 ~' d& j( m, h# e" A

; v# q' ~- }2 P" m; W  i; O汉制县邑丞尉多以本郡人为之,利弊其所夙悉,故治效易彰,此周官遗意,其法似可仿行。果能博采公论,慎选贤绅,于治必有裨补,不必过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一也。《制策》又以三代之制寓兵于农,因详究历代兵制之得失。2 x9 z9 }; r, K& a- Z9 R7 w1 x% q
" b/ O# _/ C6 T6 ?* y- @

) M8 x* B1 W  t  |# L! M, p2 R
) j$ A' C) j0 p& C2 v臣谨案:井田沟洫之法废,遂专用征兵。汉高祖设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各随其地之所宜;唐初置府兵,中叶以后专用征兵;宋韩琦之议养兵。苏轼之言定军制练军,实皆深切著明。今日环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国,知兵之选遍于士,夫体育之规基诸童稚。夫兵凶战危自古为戒,故孔予以军旅未学辞卫灵公,诚以穷兵不已终至于乱。左氏亦言;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 Z5 m! {' E2 ]# Q: e
- R( ^! T7 R. d- ~4 R
9 l7 x: o# `: I2 o& h/ v* r+ Q
: x% S  a0 i) ~! \9 l5 o
然自有国家以来,必不可一日去兵,此非第羽翼爪牙之说也,如人身然,血肉既具,必有气力以贯注之,而后足以发挥其精神,以生存于万类竞争之世。人身之气力不足,则血肉有雍滞溃败之忧,而精神亦无所附丽,是以由唐虞三代以至于宋明,数千年来无不以兵制为急务,乃世之论者动是古而非今,辄谓人民岁输数千万之资财以养此坐食骄惰之兵,固不如古者寓兵于农之善,不知天下之事皆日趋于变况,以今日群雄角逐战术之变幻、器械之精利,虽日召其兵而教练之,犹未必胜人,而谓集氓隶于行间,驱之以临战阵,庸有幸乎?然则,兵者固必教之于平时而又精且多,然后可并立于群雄之间,所谓气力充而精神焕矣。皇上整军经武,士卒知学为先,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二也。0 a. K1 N3 e, m) P- D) U; ?# E

- p  J' i% m  R4 F+ N" I( `. J5 k0 b: x8 Q
! L$ b7 M" F7 V7 F, _) g$ A
《制策》又曰:《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用,而因求节流之法。臣谨案:职内掌邦之赋入,职岁掌邦之赋出。此即近世各国所谓豫算、决算也。昔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然臣谓理财,于今日节流不如开源之尤要,盖自通商以来,利源外溢,虽百计节省而无救于贫。开源之道在振兴实业,中国神皋沃壤幅员纵横寥廓,且地处温带之下,百物皆宜,则当讲求农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劳苦,而且心思聪敏。中外交通以后,闽粤濒海之人类能仿造洋货,果其加意提倡,不难日出新制,则宜振兴工艺。欧西以商业之胜哀为国力之强弱,轮帆交错以争海外利权。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巨,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呈,然后利权可挽。皇上慎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国时制宜者三也。  S3 m: u1 M9 ~. `

7 Z7 \8 p9 }; i
7 B0 W+ |: w  D& L8 M8 o* e
" Y. `" l3 I# d. B2 t《制策》又以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因欲范围多士,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此今日学界之要图也。臣惟古者司徒修明理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而不免清议标榜之病;唐初文字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而士习大坏;宋世名儒辈出,各有师承,至于崇廉耻、敦气节,流风所被,迄有明而未—衰。虽其人能自树立,亦以教学相勉,师道立而善人多也,夫大道载于六经,而伦理先乎百行。今日浮荡之士,未窥西学已先有毁裂名教之心。故欲正人心、端士习,必以明伦为先,欲明伦理必以尊经为首,此即国粹保存之义。皇上倡明文教,必以经学正其趋,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四也。0 g7 G* w' o( G& ?2 }+ T6 e  \

5 i, W1 B6 v/ R  W* e8 }/ p! O3 w2 j7 J% b) i

2 B0 @" {7 s# ?/ ]1 `7 Q1 @凡此四者,皆保世之闳规,救对之要务。苟予曰法后王,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夫使时移势异,而犹拘守成法,此《吕氏春秋》所讥病变而药不变者也。自古有治人无治法,故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臣尤伏愿皇上懋学修身,以为出治之原,然后用人行政,天下可以安坐而理也,故有汤、武而后有伊、吕之臣;有尧、舜而后有勋、华之业。
) {( o) ?; d. G8 f: M. j; X; Q( R9 S: R; ]
  Y! ~* e, M3 H! _
& g4 H6 y. @/ @+ Y3 \5 F) x2 d# _
由是以课官而官无不职,以治兵而兵无不精,以理财而度支无匮乏之忧,以励学而士林作贞之气,则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
8 T" b4 I% Q8 {0 j1 J7 C& d
1 W, v6 M  G- j, y
6 x% o& f0 W/ x
* d$ e3 Y/ a' J臣未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 B' F/ K* X" c' T( H0 Z( z$ C
  ]4 ^8 Z5 `; Y0 }3 j
发表于 2022-6-29 1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写得确实好啊。
发表于 2022-6-29 21: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械@engineer 于 2022-6-29 21:55 编辑
  m/ D6 A* }  i4 @, a% f. K- F0 P+ Q, @
死搬硬套是不能引导和培训学生发挥自我主观意识的想象能力
发表于 2022-6-30 1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考试而学习
发表于 2022-6-30 13: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发发al 发表于 2022-6-30 10:58
$ T% j* t$ d% i为了考试而学习。
- w6 ?% t) V* [8 V# R
你可以不学。) E8 g5 |. x' p6 F2 A* e
发表于 2022-6-30 13: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 发表于 2022-6-29 07:39) C! B7 L# \2 D0 v2 }% {6 B/ @
对于 水池一边放水,一边进水问题。
, K3 v6 M% w, Q, a+ u起初我也对我孩子说这是脑子进水的问题。谁会这么傻的干!2 V4 `8 S9 Q# A7 J5 v
最近想想 ...

( c+ @9 i0 g& M% p; Y7 [你们争论的这些更没意义,水池一边放水一边进水,这是在训练你的数学逻辑与思维方式,不是真的让你去放水进水,这个题目放在数学这门课上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有很多题目它都是基于一个纯粹的理论模型,现实中不可能达到,但不代表着它就没有意义,如果你真的去纠结水池一边放水一边进水有没有必要,这就是另一门课了,这门课叫《综合实践活动》。
0 w$ ^6 i/ F3 @. H% W
发表于 2022-7-1 08: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鹰 发表于 2022-6-28 19:11
( B4 {% K: ~0 C* p; E8 x美国人的哲学是实用主义。一帮移民到新大陆开疆拓土,需要的就是开拓精神和实用主义哲学。中国几千年科举考 ...
. `/ t4 }: s+ t' p! W" l: y; U$ y
是啊,还不是把德国还有苏联的科学家给搞过去了
4 r, f9 C0 c! G( ^( Q

点评

你瞎啊?没完了,狗币。不愿意理你了,还跑之前的帖子下面回复。随你吧,想跟着爹就跟着爹跑,别乱咬就行。  发表于 2024-5-16 14: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10-19 18:31 , Processed in 0.0944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