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毫米"在机械行业是个相当大的尺度,甚至在整个制造业都是。如果哪天在电视上看到类似于“精确到毫米级”之类的广告词,记得把这家公司拉黑。(嘿嘿!)
7 s/ Q3 p. V, V7 J! X
2、自动化"不等于"机器人化",会使用机器人的通常只是自动化流水线的一小部分。为什么?因为暂时没有必要;另一个是成本原因。
( F" c) ?! t9 _/ C; d/ v
3、机器人极少直接用于加工工序,尤其是金属切削。因为切削金属的反作用力能把大多数机器人的手臂给撅了,去毛刺这种细活除外。 6 u/ b$ i# R3 U
$ {9 i* g- k1 { P" R. w
4、镀铬(ge),一般学机械的都知道是读du'ge,因为读du'luo用拼音打不出来字。但是日常使用仍然是du'luo,因为是要把铬和镉区分开来。 ' ^+ ?% y" Z# i% t
5、淬(cui)火,行业内日常口语一般用“蘸火”,因为是为了和“退火”区分。有一次一个车间一位老师傅读zan huo,刚毕业的新人相互对视而笑。
) B$ K% k Z: G! }
6、机械行业还有一个字:锪(huo)孔 这个字我也不敢给出声调,我在不同单位的机加工车间听到过不同的声调,有人读四声,有人读平声;还有人读锪(hua)孔,读二声的音,hua孔的读音是我大学毕业在车间实习听车间师傅读的。很有年代感的读音,现在一代代新人更替,估计没人读“hua孔”了。
- D. P7 U/ d6 e" r- s6 J5 y7、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的量产中大多暂时还只能处理处理生产(大?)数据。
! v/ X+ J3 |( s- n, |
8、3D打印(快速成型)是一项实际产生于30多年前,然后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挖坟的技术。这项技术现阶段的进步基本取决于材料学的进步。 ' c" ` M4 L4 e) X5 l- a: R
我们老板准备把部分需要开模具的零件都用3D打印做。
$ y) B. Y7 H7 L$ Y( ^- h0 B
9、很少有机器做出来以后能一丝不差地按照设计的样子工作,这种时候就需要现场调试。 ; K' x8 W6 f. \. a; C/ H- l
10、一项必备技能了,机械行业干久了,眼睛都能当尺子用,真的能不拿尺量就一眼看出来手里的螺栓规格长度,还有用多大扳手。家里窗子要买套窗帘,我基本说的尺寸都差不多,孩子问:为什么你眼睛就能看出大致尺寸?我说:谁在这行干久了都一样。" T: U7 D0 U- B: w0 h& v' V3 z
( o' B9 J" }5 F" h7 j6 w% w, M
11、没有电力的时代,机床是怎么动起来的? 比如,八路军在山洞里的军工厂怎么生产,没电啊。 " I; `; z- A0 }( S; T8 i
原来没有电的时候,每个工厂都有一个锅炉房,用蒸汽带动蒸汽机,然后带动一个皮带轮,皮带轮上带动几个巨大的皮带,每根皮带传到一个车间,然后在每个机床上面皮带带动一个小皮带轮上面栓一个小皮带,早晨工人来了把这个皮带和自己机床上的皮带轮连上,那边锅炉一烧就可以工作了。 9 `4 j: w: h+ d$ e# m" P
很多过去老厂子的锅炉房都叫动力车间,现在估计没有了。
1 ]7 l) k8 m( Q6 q! l( |: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