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05|回复: 31

历史和经验对一个企业/国家,利大还是弊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7 04: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玩过辩论贴,发一个试试。3 _9 Q& n+ F- n* m( T

1 h& X1 Z( `9 c3 _% F/ d老鹰哥经常叫我介绍国外特点,想来想去这个话题可能最有意思。6 [1 x8 j  Y2 r# ]" U& m/ l+ `* c
3 G& O! a0 x' S1 Y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古国,这五千年,我们繁荣昌盛过,让外国羡艳膜拜过,也固步自封过,让外国鄙视侵略过。
+ t$ m) S$ y3 A$ L, {$ T/ R( K+ A; y5 H+ P& x
与新中国比,欧洲的机械发展得相当早。在欧洲的机械企业,经常一个新方案提出来讨论,会有一大群在公司里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头头(甚至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个企业效力的)站出来说,这个方案啊,5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来过,后来证明行不通,23年前有某某部门的某某做了某实验,证明存在1234条缺陷,所以还是算了吧。。。但是,你真的认为用现在的新手段新技术无法实现嘛??(反驳老头头们到哑口无言是我最大的工作乐趣之一。。。哈哈哈)
# G) t! z3 Q5 P1 Y+ b' R2 T( o1 R
欧洲很多国家的电子电气软件方面为什么不如美国或日本甚至其他较发达国家,为什么很多方案还是优先考虑机械手段实现,这与历史和经验的包袱是有关系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诸多国家和企业都在吃老本,发展逐年减弱,这与很多家族企业的保守守旧和政府的革新力度太小是分不开的。0 j. p* ]9 V& d+ l4 Q$ S
, s2 e, P. B  o$ U
但反过来说,全世界都知道现今中国最大的特点是山寨,标准山寨,设计也山寨,很多科研论文也是山寨。没有时间去自己经历失败、吸取教训,总会有机会等着你失败的。欧洲的标准规矩很多,为什么多,为什么制定得越来越详细,这是很多次事故、很多年血汗的经验。照搬别人的,永远难以深刻理解其中的精髓奥妙所在。有些弯路是避免不了的,因为它们是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 \  N; W  q* e) k* j: A
  \2 k( S; [+ M: Z# E. w/ b
不知道这个是具体肿么玩的,如果发布方面有神马问题,请老鹰哥修正。

结束时间: 2014-7-4 05:08 裁判: 老鹰

正方观点 (63)

历史和经验可以指导一个企业或国家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总体说来利大于弊。

VS
反方观点 (9)

历史和经验会成为企业或国家发展的包袱,经验主义阻碍创新。总体说来弊大于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07: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经验在国内找工作堪比登天,你要是刚毕业,还有脸接受低工资,你要是30了,基本没戏了;
2 }/ O5 N& f3 B* ^9 a3 k个人如此,企业更是,当企业进入新行业时,首先就是找那些有着丰富行业经验的成手们,或者与行业老大合资;
4 R! T, M+ Y, k% c' g/ s国家也一样,那些工业底蕴丰富,工业历史悠久的国家,无论你如何弯道超车,都不可能达到目的,因为工业不是这么玩的;
; v* z, Y6 h  W* B; K8 D有人会说天朝历史也很悠久,拜托,天朝的所谓悠久历史,有多少是与工业相关的,老把农业历史当成宝背在身上,怎么可能发展起来,唯今之计,只有老老实实承认自己还处于农业社会,老老实实面对工业历史匮乏,工业思维尚没发育的现实,把发展工业思维,建立工业社会作为立国之本,摒弃小农意识及所有与工业社会不符的行为,才有励精图治的希望。否则万劫不复

点评

看到第一句话就觉得点个赞  发表于 2014-7-2 13:30
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18世纪工业革命,那时我们在干吗?尚处在天朝上国的YY中,文革十年浩劫不仅错过了大好时机,对科技文化工作者也是灭顶之灾。五千年农业历史对现代工业来说作用确实不值一提,时代变了思维也得跟上  发表于 2014-6-27 13:39
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1891 中国有个成语,数典忘祖。  发表于 2014-6-27 09:34
给大侠赞一个。  发表于 2014-6-27 08:07
中国人要面子,要脸,实际上都是装的。仔细看看周围的人,几个干净的,几个要脸的。  发表于 2014-6-27 07:50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好方案 + 1
luxiang821 + 1 天朝是工业农业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u9 T( U& w( L# \, {4 V

8 b) K! J0 `7 q1 ?; C8 d1 V* {3 r+ \" \# l1 ~: O, D6 c( S*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8: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悠久,在技术、工艺、设计等上面还是有很多很多智慧的结晶。9 G6 v% _3 O% W. T( K' r
0 i6 c+ l1 _, H
只是自古传统,重视文学和精神建设,对自热科学比较忽略,所以留下的有关自然科学的文献很少。* }2 P9 y! m) y' }

; Y; N; _1 x0 `: P/ |* H看舌尖上的中国2,有一集讲到“心传”;自古传统师徒制,或者家族延续制,匠人的总结和经验等基本都是口语相传,“相信”只有口语相传之间才会让后人领悟前人的智慧,做到技艺的传承,后人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自己的东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一代走向极致和巅峰;也因此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建筑和建设工程。6 h3 ^8 S; G, k5 f3 B& B

- H( m1 @$ I! J朝代的更替,家族的兴亡.....让一个又一个的智慧结晶淹没在历史红尘之中,寥寥有幸存于沙土之下,让有缘后人惊叹。

点评

技术融入个人特性和情感上升为艺术。是国人追求的。技术是冰冷的,艺术是感性的。苹果如果只是买技术,也不会有多少市场的。我们今天丢了人情只剩技术,却以为进步了  发表于 2014-6-27 19:48
四大发明对全世界还是很有帮助的哈哈  发表于 2014-6-27 1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14: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家单位是日本人成立胜利后接受的,在国内应该算是有些历史了。传承下来的东西在别处还是不好学到的,只是国企一堆无奈,很少有人愿意学技术,做管理到28岁是一个坎,小年轻的都奔着那个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2 23:58 , Processed in 0.08818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