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47|回复: 0

第九届亚洲造船技术论坛在中国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0 1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5日至26日,第九届亚洲造船技术论坛(ASEF)在中国南通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日本造船协会、韩国海洋工程与造船协会以及日本船舶技术研究协会协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八个国家以及来自亚洲船东论坛和亚洲船级社协会的192名造船专家和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郭大成会长在会上致欢迎词。
9 Z: L; h# q' U7 v1 S' X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本造船协会和韩国海洋工程与造船协会的专家就‘船舶工业展望’作了主题发言。亚洲船东论坛与亚洲船级社协会的代表向大会成员介绍了各自组织的近况和相关活动。; C9 V/ ]+ Y* ^0 M1 j
            本次论坛围绕“安全”和“环保”两大主题,通过主论坛和分论坛的形式,就影响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X; y6 Q8 O4 T
            一、安全分会3 N9 \7 Z( v2 P( @/ n
            在安全议题方面,与会专家就集装箱安全,目标型船舶建造标准(GBS)和智能航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 W9 J% w6 w* }
            中国和日本的代表就集装箱安全进行了介绍。专家提出稳定性、货物安全和结构设计与评估是大型船只安全的主要问题,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造船企业有必要尽早更新对大型集装箱船只的安全等级和要求,特别要与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以及各船级社组织制定的规则相一致。
$ P* Z% U+ R; Z) K3 i0 j5 a            与会专家对船舶建造档案(SCF),共同结构规范(CSR)以及GBS的最新情况进行了交流。日本代表对船舶建造档案(SCF)进行了回顾和解析。共同结构规范(CSR)是由韩国代表介绍,与会代表们分享了未来工作的展望,主要包括通过设计最优化和设计流程发展来均衡散货船和油轮建造的优势和代价。中国代表对目标型船舶建造方面,尤其是对安全水平方法(SLA)发展近况作了介绍,并且国际海事组织(IMO)指出临时的指导方针还在完善并且需要造船行业更活跃的参与。; _% W; k# K: s
            韩国代表最后介绍了智能航海的整船信息监测系统。
+ y) `, D) P4 F6 `            二、环保分会
7 I3 Y' X0 A! y  `+ H0 g4 G            在环保议题方面,与会专家就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水下噪音,极地规则和低闪点燃料规则(IGF)进行了讨论。8 [3 Q+ ^& G  [0 L+ Y$ R0 V, d' x5 F
            中国和日本代表都根据自己的研究对EEDI最小推进动率进行了介绍。中国代表还对水下噪音控制、模型测试以及涨潮现象引起的螺旋桨噪音控制相关的螺旋桨操作和与船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讲解。中国代表对极地船舶进行了介绍,重点包括极地船舶设计制造,尤其是抵御不利条件的安全要求。同时还做对低闪点燃料规则的应用,范围和主要设计要求以及主要潜在影响做出了分析。韩国代表对气体燃料船舶进行了经济分析的讲演。
: v  j$ `. j. T2 L/ b; j            在亚洲船舶聚焦议题上,印尼和越南代表分别介绍了自个国家的船舶工业情况,印尼船舶协会代表介绍了印尼海事特点、发展策略路线图。越南船舶工业总公司的代表介绍了他们国家的船舶工业和未来工作展望。
2 J  q# d1 {; s  Z- o            IMO-NGO学习小组回顾了ASEF的发展历程、未来的工作准备以及展示了活跃造船专家联盟章程。第九届亚洲造船技术论坛在会议上对日本船舶技术研究协会的工作表示感谢。
( e) D* {/ T1 I5 N& a            会议决定第十届亚洲造船技术论坛将于2016年在日本举行。
1 D+ p1 ]9 t4 q, V7 R2 w1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7-12 16:34 , Processed in 0.09083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