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后我在上海租房工作了好几年光阴,虽说碰到过一些工作上的机遇,缺憾是虽也有在几家公司任职,加之本人内向性格,也不太会遣词造句,这几年下来新交往的朋友不太多,大都是同事相处而来。老家的亲戚是长期来往,还有四分五裂的不在同城的同乡同学和大学同学,交集越来越小。居安思危之余,首先是城市的选择,就生活压力肯定是不适合上海,一直感谢上海的提供的工作机会,但同时深感这里也是一个物是人非的城市,走了一批旧人,又来了一批新青年;其次,我们看其他行业,列如说建筑业,同样是做项目,如果做电力公司、银行、学校、政府的建筑项目,就可以和他们有交集,前提可能是小地方公司有影响力,混得不错,也可以和本地各类建筑材料批发或加工商有交集,也可以和各类工厂主、社会名流有交集。
5 e, a$ }9 N" W1 G/ c$ @, T0 P/ J8 G: X+ N' P) Q( u
我想问的是我辈机械同仁如何不会混到60年头发花白,在大城市拿着越老越吃香的工资,圈子中的人都是机械同事的地步?- @/ ], \( l& ?1 E5 P4 r# j% X
希望和大家探讨学习。
% N, g/ @, ?3 _, z' D6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