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光熔融切割
; ?- ?+ q8 g9 X在激光熔融切割中,工件的局部被加热,材料熔化,液态的材料被气体吹走,形成切缝.,由于材料的迁移,仅在液态下进行,称之为熔融切割.与激光束同轴,供给高纯度的不活泼辅助气体,辅助气体仅将熔融金属吹出切缝,不与金属反应1 K1 \" i$ ~9 Y8 q3 B
---激光熔融切割的速度比激光气化切割的速度快.这是因为气化切割相对熔化切割,需要更多的能量.激光束仅在切割区被材料吸收.4 L0 c/ o: M5 b7 \$ r& p
---最大的切割速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加快,而随材料厚度和熔点的增加几乎呈线性降低..限制速度增加的因素是,在激光功率的一定情况下,切缝处的气体压力和材料的导热率.4 L7 B& D! B/ E N4 G; g
---对于钢铁材料和钛合金材料,熔融切割可以得到无氧化的切缝.% ?! @" D, e- ?3 }$ ^
---对于钢铁,仅产生熔化,没有气体的功率密度范是:104-105w/cm2; }( H: @8 J$ t
2.激光氧化切割5 l! a* w- x+ j2 L* c
与激光熔融切割不同,激光氧化切割使用活泼的氧气作为辅助气体.由于气与已经炽热了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切割结构钢时,切割度要比熔融切割的快.另一方面,与熔融切割相比,其切缝的质量较差.事实上, 氧化切割的切缝宽,粗 糙度高,热影响区大切缝边缘的质量差.6 H, y) ^, I. F$ }5 e
---在加工精细的工件和尖锐的角时,火焰切割可能是危险(如,角可能被烧损).使用脉冲切割模式可以限制热的效应.9 [$ k7 q0 ?% n
---激光功率决定切割速度.激光功率确定后,限制因素就是氧气量和导热率.0 ^& L3 T: U: a: L7 G
3.激光气化切割3 h- k+ S* t+ C
在激光气体切割中,切缝处的材料被气化,这需要很高的激光能量密度.为了防止材料蒸汽在切缝的壁上凝结,材料的厚度不适宜超出激光束的直径.因此,这种加工方法仅适用于避免喷出液态材料的情况,实际上,它不适用于多数钢铁材料先前的论述不适用于下列材料:木材和特殊的陶瓷材料.由于这类材料在激光照射下,气化,但不会再冷凝.因此气化切割不可以切割厚度大于光束直径的工件.
, j; ]- H9 D8 s$ E# ~---在激光气化切割中,最佳的光束焦点位置与材料的厚度和光束质量相关.3 ?4 |' K% c$ s) h
---激光功率和蒸发热对焦点位置有一定的影响.% H. F9 p0 C+ Q+ [5 b+ z
---对于特定厚度的材料,最大切割厚度与材料的气化温度成反比.
4 V/ @ [3 R$ u---气化切割要求功率密度必须大于108w/cm2,它与材料特性,厚度和焦点位置相关.
7 q$ O6 N, K* o" R$ ]' v" q---对于一定厚度的材料,假设激光功率足够高,最大的切割速度受气体喷射的速度限制.厚板材质分类:CRS/SUS/SPHC/SK/AL/CU! B" R2 u& M4 Y0 O$ U: l
1.厚板一般采用O2加工(AL与CU除外);' V) V" p) d5 R! X8 R4 x8 n
2.SUS/SK一般也不用O2加工,因为其断面发黑,极不美观;
; `. [( X6 G6 |1 }: z8 c. g3.CRS/SPHC如厚度T<3.0,在3.0KW机台用N2加工即可,在1.8KW机台用O2较好;4 ]3 I5 q Y: X$ D2 `
4.AL/CU因其反射很强,对镜片不利,所以禁用O2.: P8 X! Q7 R; d- p4 E v- n
5.对于产品上的像素:孔径小于板厚的孔,结构复杂的轮廓,采用脉冲穿孔,脉冲加工方式.6 t. Z4 |! E8 Z5 b
采用低功率﹑慢速率可减轻热变形 % h( G @; \7 w$ M
(1)分段切割技术的运用(A)将一个产品分为若干段﹐各段之间依板厚不同留相应宽度的微连接﹐并且跳跃割﹐不会使产品自动脱离板材﹐这样产品就不会变形过大﹔4 @7 Y$ M* ]0 s0 S
(B)可同时排版若干片﹐同时加工各片产品的部分像素﹐这样使产品有足够的冷却间﹐从而也起到减缓热变形的作用。! [5 [( R1 E/ D8 s
(2)预穿孔技术的运用
0 I( R% f8 m1 Z孔较密集时﹐容易造成热量集中﹐所以采用预穿孔方案﹐即将各像素起割点预先穿孔﹐因穿孔时板材吸热过久﹐当开始切割时﹐第一个穿孔点已经冷却﹐依次切割﹐则可改善热变形。) W3 e0 e2 p$ i
(3)尖角绕走法
8 o7 i, N5 X) _" d, f- T i3 [1 I' q若直接依轮廓路径加工﹐尖角处受热过久会烧坏﹐所以可在此处当加工一半时不依轮廓走﹐而是沿原方向继续切割﹐然后在远处绕走一圈回到原轮廓加工另一半。" i, [: }! ~2 w7 Z( L& ^8 Z. o" Y+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