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评价一个管理者的能力,当然要看其最后的业绩,但是有时单凭业绩评估,会黄花菜都凉了,来不及了,因为有的业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评估。凭业绩评估,往往就是盖棺定论,其实是秋后算账,于事无补,因为前面的损失已经造成。7 {% p" W& A4 I, y
( e4 H" e8 X6 Q9 |
那么凭什么预先判断一个管理者能力呢?& O2 }8 }$ a% V p9 n! z8 f( A8 V
' M& V! F4 ?3 }6 Z* f
当然要看其凝聚人心的能力。
$ T" G6 q! V `1 E3 h( P1 w8 f1 j( p" u9 J: }
任何级别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凝聚人心,没有一支如臂使指的骨干队伍,就会必然变成口水党,想了=说了=做了=做成。
9 ]) p% K ^! M' U0 k8 y5 [3 o* b! f- u
因为就算你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有再精妙的设想,再宏伟的目标,再远大的理想,没有执行层的骨干人员把你的设想变成可行的计划(包括目标分解,任务分解,步骤设计,次序优化,关键节点控制,人、财、物筹集调度到位和优化配置,时间进度控制等等),把可行计划变成执行的流程(组织构造,分工网络,协调程序,指挥体系),把执行流程变成整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最后的成果,把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奖惩激励,利益共享,就是能是口水党。
& ?" ^) w4 @7 ^% l4 }6 P1 {# C. S6 G. d
?, G2 A& w% ?不管你是不是兢兢业业,是不是每天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衣宵食旰,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等等,能不能从口水党变成实务党,其实就看中层骨干是不是愿意为你卖命,你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如臂使指。4 q* T+ `* E. C, b1 f t- r
% k& `( p8 I& m* W7 F, E9 Y中层为什么会为你卖命,而不是阳奉阴违,消极怠工或磨洋工呢?我们老祖宗已经在两千多年前说过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简单说就是利益分享。6 O* ]3 {. i0 [8 }
0 {: d I1 ^( e1 i/ ~
前任总经理理解得很好:靠行政命令推动,至多三个月有效,靠利益诱导推动,可以长期有效,所以做事情要利益诱导为主,行政命令为辅。谁说的政令不出某某海,其实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T. b) q5 n# V
6 g# U0 q" M. @9 F毛主席说得好:手头没把米,鸡都招不来。没钱,鬼都不上门。
' p b0 }5 b5 Y' N$ }- T/ o0 e
s z/ s. H2 r% U- c当然对广大中层来讲,并不是完全按照CASH BY CASH模式,他们有的人也许不太在乎眼前利益,但是可能更看重长远利益,例如晋升机会,能力提升机会,分享发展的机会等等。
% \9 L1 C( W8 b4 F/ c- w
y6 z& ~% y' w如果你不但眼前CASH不给,以后机会也不给,那真的就是大家就会站着,把口号喊得山摇地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决心书漫天飞扬,实际一步不会动了。
0 n. J; f8 W3 Y+ h5 W8 [( G$ i, L, B0 R0 l# r/ C$ ^
这种例子在解放战争时的国民党军队中很常见,大将军雄才大略,气吞山河,可是命令一到团长营长那里,不是装肚子痛,就是喊条件不具备,要人,要钱,要粮,要枪,要弹。最后几万人一哄而散。王耀武自己都说:几万头猪抓也要抓几天,几万精兵,半天就完蛋,连猪都不如。" a: @" s$ z& z" N- H& ]2 j
; M/ m# A3 I6 z. G! K* V任何一个组织,如果中层骨干队伍垮掉了,就是连猪都不如的。前苏联瓦解过程也是证明这个定律的一个例子。' v' F6 [- Y9 e5 _% I1 \. k
; N* Q4 T# f4 ]" Z% B
所以,一个管理者能不能建立一支服从自己命令,听从自己指挥的中层骨干队伍,是其职业生命和最后盖棺定论业绩评估好不好的命根子。毛主席说的: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其实就是指能不能获得中层骨干的认同和服从。6 W6 e% }1 u, z* E+ p
7 v6 v) a2 s2 k/ S8 f$ N0 L
当然一味给利益,而不讲究控制,也会导致中层骨干队伍腐化堕落,贪得无厌,导致组织日落西山。; s4 r+ j3 q* v/ y# ?
5 S% T' t9 p" R( R对管理者而言,任何时候都要胡萝卜+大棒在手,缺一不可。《韩非子》就说得很清楚:管理其实就是三条:立法晓民,充分培训;择人善任,循名核实;赏罚分明,言出必行。
- D% ?1 [+ [# x" o1 {( Y' q+ D! s7 R( L1 H- D+ G V. L h- p
中层骨干其实要求不多,一是安全,不要朝不保夕,惩罚规则公开透明,不要随心所欲;二是分享,按照自己贡献和付出获得应有的份额;三是不要因人设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看站队,看背景。
* j+ s7 x* g' Y8 v& M" t2 A9 c1 P/ |4 O- D5 _% e+ a
光忽悠别人为宏大理想奋勇拼杀,后面用督战队架机关枪威胁冲锋的组织,最后就是口水党下场。因为大家可以装肚子疼,也可以脱军装,此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孟子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司令官整天骂团长营长是饭桶、白眼狼、不知好歹,结果就是几万人一触即溃,老老实实站队当俘虏。7 e3 ^ }' J' ?( z# m0 Q! g
+ ]; _( Y: ]$ h所以管理者不理想主义,不意淫,不想当然自以为旷世奇才,能通过分享和控制获得人心,尤其是获得中层骨干队伍人心,让愿意同舟共济,服从命令,令行禁止,人尽其才,人尽其力,奋勇拼杀。这才是评估管理者能力的核心指标。
1 Q, {/ J5 N) h
( |( \) F0 W8 q2 L至于管理技术,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有没有其实不关键,因为你没有,可以请有的人辅佐。日本的一大批企业家,例如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丰田喜一郎,台湾的王永庆,香港的李嘉诚等等,也都不会什么现代的管理技术,照样做的不错。会管理技术而不会凝聚人心,至多让你当个优秀的工业工程师而不是管理者。
+ w- G& a9 [7 B' U+ Q5 J* \4 u9 r4 j8 a& R% H- [
所以还是得分享和控制两手都要硬。不能一厢情愿,认为什么是应该的,还得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9 Q' X; g% |' Q/ A7 T- u) h
1 E5 A7 F* [4 Y. C6 D管理者就是在走跷跷板,在收放间不断找平衡,控制力道要适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能有什么一成不变或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 \6 E' S) w. ?
- i) {+ ]4 C$ C# A3 U) W2 \1 }这种均衡感,就是所谓的管理天分。
. U$ v9 q' J9 I/ _7 R. ?7 a) Q& C8 O5 I- f/ l2 H3 y5 f
所以凝聚人心是管理者的命根子,而掌握收放平衡,则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9 K# w8 z0 W5 r4 J0 J
. V+ f! ]1 n" g; P4 i, U |